<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天看到一张方肇周厉素芳夫妇的合影,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方肇周(1910~1990),祖籍安徽歙县,1853年祖上为避太平天国之乱迁居江苏海门,其父方裕松曾在大生公司任职,辛亥革命前夕迁居小海朝阳港。方肇周小海小学毕业以后在南通英化职业中学(南通市一中前身)↑学,后到海门求学。中学毕业以后,随父到上海发展,投资航运业,在上海创办聚丰宝记航业公司,方肇周任经理,同是朝阳港人的葛明达(1911-1978)任副经理。聚丰航运公司两艘客轮,一艘货轮,总吨位1039吨。1948年,方肇周到香港发展,创办香港联泰纱厂、肇丰纺织有限公司。五十年代初开始,方肇周接济家乡小海父老乡亲。1980年回乡省亲,到朝阳港看望他堂哥方肇贞及小海的师长同学。1984年,捐赠两万元建小海小学图书楼~方楼,1987年,捐赠11000纱锭全套纺织设备创办朝阳纱厂,并自费20万元,把276箱重达580吨的设备从香港九龙运到小海。1989年,捐资87万元翻建小海小学。当时的小海小学是整个南通大市教育设施最好的几所学校之一,全框架结构的教育楼,教育设施一应俱全。1990年6月30日方公不幸去世,方公长子方铿先生继承先父遗志,继续支持小海各项事业,特别是教育事业。1992年七月初,小海初中校长陈永元请学校教师彭维新、金良玉撰稿,写信给香港的方肇周遗孀方厉素芳女士,请求支助一点资金小海初中,改善一下教育环境。方老太太信件收到以后,其长子方铿先生冒着高温酷暑来到小海初中考察,考虑到小海初中南边有河,北边有路,东边是厂,西边也是路,没有发展余地,最后他和小海初中的领导说“我就建一所完全中学送给小海人民”。1993年,首批630万建设资金到位,7月20日进行了开工典礼。学校取名时,有关同志问方铿先生,学校取名“肇周中学”怎么样?方铿先生摇了摇头,就叫小海中学 (南通有几所学校挂名捐款者名字),充分显示了方铿先生的高风亮节。1994年9月1日,小海中学进行了开学典礼,首批初一高一新生入学。小海中学开学以后,方铿先生陆续投资建设食堂,学生宿舍楼,教工宿舍楼,大礼堂,操场等,总计2600万元。在投资小海初中的同时,方肇周一家对小海小学的建设继续投资。</p><p class="ql-block">方肇周先生出生在小海朝阳港,在小海度过了十几年时光,如果论籍贯,也算不上小海人,但对小海对朝阳港倾注了巨大热情,只因“生于斯,长于斯”。方铿先生也一样,仅仅出生在朝阳港,成长在上海,但对小海一往情深。2024年10月12日,方铿先生儿子方仁德先生到小海参加了小海小学创办120周年有关活动。就在这之前的八月份,方仁德带着他即将赴美留学的儿子到小海,参观祖父投资建设的小海中学,续写方氏与小海的真情,让方氏与小海的友好世世代代传下去。</p><p class="ql-block">斯人已逝,风范长存。小海有关部门应该考虑建一个方肇周纪念馆,把方氏父子慷慨解囊,不图回报的精神思想展现在小海人民面前,让小海的父老乡亲,随时随地能看到方肇周方氏家族对小海的教育事业,对南通大学,对南京大学,甚至对上海交通大学的有关贡献,而不是把资料放在有关单位的橱柜里,让方氏精神永放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