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江一瞥——2025年仲春沱江行之我见(四)

绵世泽游记

根据当地民众指引,我们来到鸡冠石渡口。下图为鸡冠石渡口停泊的渡船。 结束鸡冠石渡口的考察后,因天色渐晚,我们前往资中县城住宿休息。当天晚上,在资中县新城区一家饭店品尝当地特色美食鲜锅兔。下图为鲜锅兔照片。 4月3日上午,我们离开资中县城,首先向北出发前往归德渡口。下图为驶出资中城区后经过的资中北站,是成渝高铁沿线车站之一。 资中北站西侧不远处便是资中县中医院,是一座仿古风格的建筑。下图为资中县中医院外景。 经过四十分钟的车程,我们抵达归德渡口东侧的何家坝码头。下图为前往何家坝码头之前拍摄的交通指示牌。 何家坝码头与归德渡口相对,分别居于沱江东西两侧。何家坝是沱江东岸一块面积广阔的平坝,此地生活着数量较多的民仲,清晨的渡口十分繁忙,有许多民众乘坐渡船去往对岸归德镇。下图为何家坝码头旁边新建的候船亭。 下图为站在何家坝码头远拍归德渡口。 我们与当地民众一起乘坐渡船从何家坝来到归德渡口,开启当天的考察。归德渡口周边停靠有数艘型号不同的渡船,还有一些小型摩托艇。归德镇是一处人口众多、建筑密集的场镇,归德渡口也是我们整个沱江考察期间见到的为数不多的较为繁忙的渡口。下图为抵达归德渡口后拍摄的渡船。 成渝铁路从归德镇穿过,下图为在归德渡口拍摄的的成渝铁路桥。 归德镇与我们前一日考察的王二溪古镇相类似,成渝铁路经过此地时修建有高大的铁路桥。下图为穿行于归德镇核心区的成渝铁路桥。 归德镇目前仍保留有老街,据门牌得知,老街名为“柳河街”,在柳河街两侧保留有较多的传统建筑,整条老街呈南北走向,与沱江河道平行。下图为顺河街街景。 目前,归德镇已经将滨江区域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修建了滨江步道,沿着步道可纵览全镇建筑风貌。下图为在沱江岸边拍摄的归德镇建筑风貌。 结束对归德镇的考察后,我们再次乘坐渡船返回至何家坝,随后驱车前往文江镇。文江镇地处沱江东岸,是一处中等规模的乡镇。下图为文江镇沱江岸边的文江渡口。 在当地民众指引下,我们来到渡口东侧的文江老街,根据门牌得知,文江老街名为“文江渡街”。文江渡街目前仍有许多传统建筑留存,下图为文江渡街街景。 文江渡街有一家茶馆,其无论外观还是内部陈设都保留了较为原始的风貌。下图为文江渡街茶馆外景。 下图为文江渡街老茶馆内部车设,可以看出,除了麻将机外,其余的桌椅板凳都是上个世纪的风格。 离开文江镇后,我们来到杨柳滩。杨柳滩是沱江东岸一处河滩,目前已经被规划为一处景区。下图为无人机航拍的杨柳滩一带。 下图为杨柳滩风景区大门。 因下游水电站修建蓄水,导致沱江水位上升,原先的杨柳滩多数已被淹没于水下,因此杨柳滩一带风貌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下图为杨柳滩码头现状。 资中县在共和国航天卫星事业发展史上有一段光辉历程,1984年,中国自主发射的第六颗人造卫星回收仓降落在资中县境内女儿滩一带,当时地方组织大量民众进行卫星回收仓打捞工作。杨柳滩风景区将这段历史打造为景区境内的一处景点,仿制了卫星回收仓模型,并树立宣传栏向游客介绍《资中县一九八四年“9·17”回收人造卫星大事记》。下图为仿制人造卫星回收仓模型,位于杨柳滩码头旁边。 结束杨柳滩考察后,我们前往五里滩。下图为中途经过的杨柳滩村村委会办公楼,同时也是杨柳滩风景区游客接待中心。 抵达五里滩附近后,在当地乡民指引下,我们站在公路边的高地远拍五里滩。下图为远拍五里滩一带。 结束五里滩考察后,我们再次来到资中县老县城重龙镇。目前资中老县城仍保留有许多历史建筑,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历史街区。下图为资中老县城大东街一处传统建筑。 下图为资中老县城大东街街景。 结束对大东街一带历史建筑的考察,我们又前往小东街。资中老县城小东街目前已被打造为一处历史文化街区,在沱江岸边入口处修建有高大的仿古城门。下图为小东街历史街区入口处新修的仿古城门。 下图为资中县小东街街景。 在小东街的东端是资中县唯一保留下来的城门——建春门。其城门上方的城楼为现代仿古建筑,而下方的城门为原始风貌。下图为在建春门东侧拍摄的景象。 建春门外是马房街,同样保存有众多历史建筑,当地已经在马房街立碑宣传。下图为马房街街景。 结束对资中老县城的考察后,我们离开资中城区,继续沿沱江下游考察。下图为在九波浪附近航拍的中坝岛。 九波浪之后为苏家湾镇,苏家湾是沱江东岸一处规模较大的场镇,过去是沱江航运沿线站点之一。目前苏家湾老码头一带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下图为苏家湾镇老码头现状。 下图为苏家湾镇街景。结束对苏家湾镇的考察后,我们在苏家湾镇街头一家餐馆吃过午饭,随后前往濛溪口。 我们根据骑行导航找到一条从苏家湾镇到濛溪口村的近路,然而事实表明,并不是所有骑行道都适合车辆通行。我们在官斗村南侧遇到一座铁索吊桥,该桥仅能容纳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因此我们只好绕行至大鱼箭村过河。下图为官斗村前往濛溪口的铁索桥。 下图为站在铁索吊桥上方拍摄的濛溪河风光,我们所要考察的濛溪口村就位于这条河流下游与沱江交汇处。 下图为官斗村卫生室。 在绕道经由大鱼箭村前往濛溪口途中,我们经过姚家坝附近。下图为在车上拍摄的姚家坝。 经过近半个小时的行驶,我们终于抵达大鱼箭村濛溪河桥,经此桥过河来到濛溪河南岸,并沿一条小路前往濛溪口。下图为大鱼箭村濛溪河桥。 抵达濛溪口后,我们首先使用无人机对此地进行航拍。下图为无人机航拍的濛溪口。 濛溪口南侧不远处有坛墩岩,成渝高铁穿过此地。下图为无人机航拍坛墩岩一带。 濛溪口在历史上曾是一处重要的航运枢纽,如今随着航运时代的落幕,当地发展也陷入停滞,濛溪口目前是一处普通的小型村庄,当地虽然房屋数量较多,但是常住人口较少。下图为濛溪口街景。 濛溪口保存传统建筑数量相对较少,下图为我们在濛溪口考察期间看到的一处传统木结构房屋。 下图为濛溪口村路边靠墙树立的公交站牌。 结束对濛溪口村的考察后,我们前往下一站菱角滩。菱角滩是沱江东岸一处河滩,此地下游附近未修水电站,因此该地风貌保存较为原始。下图为菱角滩一带现状。 结束对菱角滩的考察后,我们前往银山镇考察。银山镇在传统时代是沱江流域十分富庶的场镇,当地不仅航运发达,而且有着十分兴盛的制糖业。银山镇地处沱江西岸,我们选择乘坐渡船前往银山镇。下图为前往银山镇渡口途中。 下图为银山镇渡口停泊的渡船。 在乘坐渡船前往银山镇途中,在船内有一位身着礼服的男子,他应当是乡镇农村宴会活动的司仪。这位男子特殊的装扮与船舱内其他民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银山镇下游修建水电站蓄水,使得沱江在此区域流速缓慢,水面十分平静。下图为在渡船船舱中拍摄的沱江风光。 我们乘坐渡船不一会儿就抵达银山镇,离船上岸后,在当地民众指引下前往老街。下图为银山镇渡口石阶路。 银山镇目前仍保留有一小段老街,其名叫“老上街”。银山镇老上街是过去老码头去往银山镇核心区的必经之路,其地势落差较大,是一段狭长的石阶路。在老上街考察期间,我们看到一座廊桥建筑横亘于街道上方,十分奇特。下图为银山镇老上街街景。 老上街与银山镇核心区域连通,我们步行沿老上街来到321国道旁,下图为站在国道旁边拍摄的街景。 结束对银山镇的考察后,我们乘坐渡船返回至沱江东岸渡口,在将要离开银山渡口时,发现渡口有一小段石阶路,其大半已经被杂草泥土所覆盖。下图为银山渡口石阶路现状。 从银山渡口离开后,我们向南出发,不一会儿经过白马滩村村委会。下图为白马滩村村委会办公楼。 离开白马滩村,我们前往富溪镇,中途经过油房口渡口。下图为在车上拍摄的油房口渡口一带。 富溪镇地处沱江支流亭溪汇入干流处,成渝高铁从此地穿过,历史上的富溪镇依托沱江航运而走向兴盛,其镇上依然保留有大量传统时代的航运遗迹。下图为无人机航拍的富溪镇。 下图为无人机航拍富溪镇沱江航道 目前富溪镇依然是沱江东岸一处繁华的场镇,当地人口众多、建筑密集,乡镇核心区由田溪口、高山、双井等多个村庄组成。下图为进入富溪镇前远拍当地建筑风貌。 下图为富溪镇街景。 大河街与小河街是富溪镇当地老街的名称,其中小河街呈东西走向,与沱江垂直,而大河街呈南北走向,与沱江平行。大河街与小河街交叉处西南角便是富溪镇老码头。下图为富溪镇大河街街景。 富溪镇老码头原先是当地喧嚣的场所,现如今随着航运时代的终结,此地成为当地民众晾晒衣物的场所。下图为富溪镇老码头现状。 下图为站在富溪镇老码头拍摄的沱江。 结束对富溪镇的考察后,我们前往史家镇。史家镇隶属内江市市中区管辖,其地处沱江西岸,在史家镇东北部有321国道沱江大桥。下图为史家镇东北部的沱江大桥。 在修建沱江大桥之前,史家镇老码头曾作为渡口使用,后来该渡口废弃,目前史家镇沱江沿岸已经完成整治,修建有绵延的堤坝和滨江公路。下图为史家老码头现状。 史家镇老街名为史家街,此街已经没有传统建筑留存,下图为史家街供销社现状。 下图为史家镇史家街街景。。 结束对史家镇的考察后,我们前往下一站三堆铺。三堆铺位于沱江西岸,遂宜毕高速穿过此地。下图为三堆铺街景。 在三堆铺我们并未停留,而是前往内江市区,考察历史上内江老城的东渡码头。我们首先来到内江市区麻柳坝大桥西岸,同询问当地民众得知,内江东渡码头在今天宜宾银行旁边。下图为正在建设中的麻柳坝大桥。 下图为站在麻柳坝大桥西桥头附近拍摄的内江市区沱江岸边都市风光。 根据当地民众指引,我们来到滨江东路宜宾银行附近,看到沱江对岸有东渡码头,确定此地为历史上的内江老城东渡码头。下图为站在宜宾银行楼下远拍沱江东岸的东渡码头。 下图为东渡码头附近沱江岸边的现代高楼建筑群。 结束对内江东渡码头的考察后,我们对内江老城去往椑木镇的老路展开考察。古代内江老城向南首先经过牌楼。如今牌楼一带已经成为城市建成区,仅保留有地名。下图为牌楼附近街景。 下图为牌楼街,成渝铁路在此地设有牌楼站。 牌楼往南为三元塔,下图为在牌楼街拍摄的三元塔。 三元塔位于内江塔山公园内,在牌楼街南端西侧立有去往三元塔的交通指示牌。下图为三元塔指示牌。 我们并未去往三元塔,而是继续向南,来到塔山公园南侧的万里坡。下图为万里坡一带街景。 万里坡往南为乐贤街道,民国时期修建成渝公路从此地经过。下图为乐贤街道办事处。 乐贤街道下一站为高坝村,高坝村所在的高坝是沱江西岸一处面积广阔、土壤肥沃的平坝,目前此地有少量的老年人居住生活。下图为高坝村村委会办公楼。 高坝在古代曾是内江城内去往黄荆坝、椑木镇一带的必经之地,然而,询问当地民众能够发现,其历史记忆都是成渝公路修建之后的线路走向,所有民众都称老路不走高坝而是走乐贤街道一带。由此可见,古道考察光靠口述采访显然是无法接近历史的真实场景。下图为高坝村一条农田道路。 下图为考察组成员步行在高坝村乡间道路之中。 下图为在高坝村采访当地老人古道线路走向。 结束对高坝村的考察后,我们向南前往黄荆坝。中途经过“大自然”,目前“大自然”是一处新建的居民小区,较为繁华。下图为“大自然”一带现状。 穿过“大自然”后,我们抵达黄荆坝,黄荆坝是沱江曲流形成的一处平坝,在黄荆坝东侧,沱江自东北向西南流淌。而在黄荆坝西侧,沱江自东南向西北流淌。因此沱江在黄荆坝形成一个巨大的拐弯。目前黄荆坝一带是一片巨大的工业区,下图为黄荆坝黄荆大道一处工厂厂房。 抵达黄荆坝后,我们来到沱江岸边,首先看到了成渝铁路沱江大桥。据当地民众讲述,黄荆坝原先的老码头位于铁路桥下方西侧附近,近年来随着黄荆坝特大桥的修建,黄荆坝老码头渡口废弃。下图为黄荆坝老码头附近的成渝铁路大桥。 椑木镇与黄荆坝隔江相望,其地处沱江以东方位,历史上曾是沱江航运重要的码头场镇,上世纪50年代修建成渝铁路时,在椑木镇设“椑木镇站”。下图为站在黄荆坝远拍椑木镇。 因原先蓝老师带领师兄师姐考察成渝东大路期间对椑木镇有细致的考察,因此本次沱江考察并没有去往椑木镇,而是沿着沱江西岸继续行进,不一会儿我们经过七家滩。七家滩是沱江西岸一处重要的河滩,曾是沱江航运沿线站点之一,目前七家滩一带修建为湿地公园。下图为七家滩湿地公园大门。 离开七家滩后,我们沿沱江西岸向南出发,不一会儿经过石庙村。下图为在车上拍摄的石庙村沱江风光。因下游附近没有修建水电站,此地风貌保存较为原始。 石庙村之后为黄石村,目前黄石村一带已经建设为一片工业区。下图为黄石村附近“内江筑石混凝土有限公司”大门。 穿过黄石村工业区后,我们抵达白马镇。白马镇在历史上是沱江西岸一处重要的码头场镇,其因航运而走向兴盛,今天的白马镇是内江南郊一处重要的工业区,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下图为在白马镇采访当地老人,询问白马镇老码头位置。 下图为白马镇老码头,因附近下游没有修建水电站,因此沱江河道保留了原始风貌,其河流流速较快,发出巨大的声响。 下图为站在白马镇老码头远拍下游沱江河道。 离开白马镇后,我们向南出发,不一会而经过水心坝一带。水心坝是沱江东岸一处面积广阔的平坝,当地以农田为主。下图为在沱江西岸联四村附近拍摄的水心坝。 水心坝向南为金银石,位于沱江东岸,今为金银村。金银石在过去曾是沱江航运沿线诸多站点之一,其地势相对平坦,是水心坝的南延区域。下图为在沱江西岸远拍东岸金银村。 金银村向南为崇佛滩,其同样地处沱江东岸。下图为在沱江西岸远拍崇佛滩。 离开崇佛滩后,我们抵达龙门镇。龙门镇位于沱江西岸,今属内江市市中区管辖,过去是沱江航运沿线较为繁华的一处码头场镇。如今随着航运时代的结束,此地人口大量外流,略显萧条。下图为龙门镇街景。 龙门镇位于龙门镇老街北端,其老码头旁边有一棵巨大的老黄葛树,见证了这座码头场镇由盛而衰的历史变迁。下图为龙门镇老码头现状。 龙门镇老街名为“龙门镇正街”,整体呈南北走向,与沱江走向平行。龙门镇正街保留有完整的历史建筑,其街道两旁的传统房屋都十分原始,行走在龙门镇正街,仿佛有穿越时空的错觉。下图为龙门镇正街街景。 结束对龙门镇的考察后,天色渐晚,我们趁着夜幕来临之前,又来到了大溪口。大溪口地处内江市中区与自贡大安区两地交界,其位于沱江西岸,有一条小溪在此汇入沱江。站在大溪口桥向东望去,能够看到有一座小型的江心洲。下图为大溪口东侧的江心洲。 下图为大溪口桥上树立的界碑,界碑北侧写有“市中区·内江市”。 下图为大溪口桥上树立的界碑,界碑南侧写有“大安区·自贡市”。 我们从大溪口进入自贡市大安区境内,随着夜色逐渐降临,我们前往牛佛古镇住宿休息。牛佛镇是沱江下游著名的古镇,历史上航运十分兴盛,当地建有数量众多的祠庙会馆以及传统民居,是航运时代沱江流域珍贵的历史遗存。下图为牛佛沱江大桥拍摄的古镇建筑群。 下图为夜色来临之前的牛佛镇街景。 4月4日上午,我们首先前往牛佛古镇参观考察。牛佛镇分为新旧两片区域,在牛佛镇新区建有一条现代风格的步行街,步行街一端为金牛广场,广场中央有一头“拓荒牛”雕塑,展现当地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下图为牛佛镇金牛广场的拓荒牛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