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闲置多年的老屋翻新,翻出几份节目单和主持词,勾起了尘封几十年的记忆。已经记不清楚我第一次登台主持文艺晚会是1994年还是1995年,能够确定的是1992年我任教的城关中学的郑书荣校长提拔到市教育局基教科任职,而教育系统的师生文艺演出正是基教科分管的。老校长知道我演讲、朗诵还行,因而1993年在教育局主办的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的文艺汇演中,让我朗诵一首毛主席的诗词,我朗诵了《沁园春·雪》,效果还不错。或许他觉得我朗诵行主持节目应该也行,因而在94年还是95年的教育系统师生元旦文艺汇演中,向当时的基教科科长后来的教育局长毛建华老局长推荐我当主持人。尽管我从未主持过文艺演出,但老领导指定的,我不能推辞,何况当时还年轻,不怕丢脸,就立马接受了。记得元旦文艺汇演是在市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和我搭档主持的是吴瑶香老师。吴老师现在是特级教师,是杭州一所著名小学的副校长,在音乐教育上成就非凡,那时吴老师就才华横溢,唱作俱佳,我俩之前曾一同参加过几次演讲比赛,也算老熟人了。吴老师舞台经验比我丰富多了,和她共同主持,我稍微安心点,主持词也是她撰写的,我照读就行。但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登台主持,参加演讲比赛我不紧张,登台朗诵我也不紧张,但登台主持,我紧张。教育局对这场文艺汇演很重视,进行了彩排,还请来了市文化馆的陈更新馆长和张秀琴老师来指导,两位老师除了指导节目,自然也指导我们两位主持,重点自然是指导我这位新手主持。指导些什么我已忘了,不外乎走台站位表情动作,当然还有主持词的表达。主持词虽说是现成的,照词读就行,但现场主持是要脱稿的,虽说那时的我还年轻,二十几岁,记性还好,词能记住。但万一上台紧张忘了呢,得把词记得非常熟才放心。所以在报完一个节目后基本无心去欣赏节目,赶紧背诵下一个节目的主持词。经过彩排的,词也是背熟的,可正式演出上台主持还是紧张了。我记得非常清楚,当幕布拉开,我和吴瑶香老师走到舞台的中央,开始一段开场白,我的语言表达是流畅的,也是激情澎湃的,但我的小腿却因为紧张而发抖,在颤动。好在穿的是长裤,台下观众看不出,我的声音还正常,观众觉察不出。但我知道我此刻很紧张,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在舞台上主持晚会,是在江山最大的礼堂人民大会堂,台下坐满了观众。几年后,当我主持过很多场演出后,有一次我在舞台上突然产生一个感受,我怎么一点不紧张了,在台上主持如同在课堂上讲课,平静得很。但那一次,尤其是开场那一会,确实紧张了,好在慢慢恢复了常态,毕竟是彩排过的,词也是背熟的,一个一个节目都顺利地主持下来了,紧张自然还是有点的,但小脚发抖没有再次出现了。三十年过去了,节目如何我早已忘得干干净净,但小腿紧张得发抖却还是记得清清楚楚。</p> <p class="ql-block">也因我主持了这场文艺汇演,就此开始我的业余主持生涯。这场演出之后,或许知道城关中学有个梅老师会主持,各种演出活动纷纷来邀请我来主持,市里的,局里的,镇里的,甚至还有街道社区的。主持的舞台,也从起初的江山市人民大会堂,在大会堂拆了后移师江城的各个广场。电影院前的广场,鹿溪南路广场,南门广场,新华书店前广场,都曾留下过俺主持的风采。和我搭档的美女主持,也都特别优秀,几十年过去了,有几位我都已淡忘,记不起名字,忘记了模样,如节目单里和我搭档主持的王谅,我已记不清了,那场演出的情形也已记不清了。但教育系统的几位主持搭档还是记得非常清楚的,而她们都非常的优秀。且不说第一次主持搭档吴瑶香老师,成了赫赫有名的省城名师,另外几位在江城的主持搭档,郑李慧老师,现在是俺的顶头上司——教育局的局长;赵峥峥老师,现在是解放路小学的校长;毛园丽老师,现在是城北小学的校长,她俩不但是校长还是名师,教学管理俱佳,是江山教育界的风云人物。</p><p class="ql-block">而我,没她们出息,一直是一名普通的老师,而我也一直谨记自己的本职工作是教学。来自各方的主持邀请,有的是通过学校的,没通过学校的,我也请主办方告知下学校,我不希望让学校觉得俺不务正业,积极主动去主持各种文艺演出,我去主持是代表城关中学的,也是为学校争光的。事实上也确实是,邀请我主持,都是上级有关部门,是看得起俺,信任俺,俺不能不识抬举。那就去吧,是以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做的,也没当作是多风光多有面子的事,也没主动去讨好各主办方,以便主办方多多让俺主持的心思。或许是小小的江城合适的男主持比较稀缺,那些科班出身的主持还没分配到小小的江城,从九十年代中期到二零零几年这十年多,我成了江城舞台上常见的男主持,从文艺演出到知识竞赛,甚至在市府大院举行的慈善捐款活动也邀请我来主持。</p> <p class="ql-block">记不清到底主持过多少次了,演出活动的情形也大都忘了,但2003年在江山市人民大会堂主持的中共江山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艺晚会和2005年欢度元宵节的大型巡游活动和在须江之畔的首次焰火晚会印象深刻些。</p><p class="ql-block">03年的市党代会文艺晚会是我主持过的级别最高的晚会。市里很重视,彩排时,市文化馆的陈馆长亲自指导,市里的宣传部、文化局等相关部门领导亲临会场把关。晚会的节目主要是文化馆婺剧团的专业演员演的,舞美音响也是剧团的专业人员负责的,体现了江城文艺演出的最高水平。很荣幸,这场晚会由峥峥和我主持,本来还有另一位美女主持,经过彩排的会审,领导没认可,最后正式演出就由我和峥峥共同主持了。这一次我们的主持经验比第一次丰富多了,尽管依然是脱稿主持,而且这样重大的演出,有一定的政治性,文化馆戴贤章老师撰写的主持词也是经过有关领导审定的,我这位主持人是不可以自由发挥的。尽管如此,我们俩还是非常顺利的完成了主持任务。记得演出结束,市里的领导上台慰问演职人员并合影后,我已回到后台,峥峥又叫上我,我们俩又单独和市委书记陈钟书记合照了几张。后来我收到照片,摄影师没拍好,不好看。照片让我扔在不知哪里了,早已不见,但这居然是见证了我那些年主持生涯的唯一照片。那时的我也并没有把主持这事当成值得炫耀的事,在学校也几乎不会和同事聊起这个话题。若是现在,每次主持,一定会千方百计拍几张照片发发朋友圈,当然也不是炫耀,而是当作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有一回,有人告诉我街上宣传橱窗里张贴着我主持晚会的照片,我都没去瞧一眼。当年,我只是当作一件挺平常的事,主办方信任我,那就去吧。那时,也没有什么出场费,顶多请我吃顿饭,报销下花妆费。自己更不会提费用,甚至自己出巨资,化了一千多,买个一件雅戈尔西服,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一千多哟,至今还是我买的最贵的衣服。</p> <p class="ql-block">2005年元宵节,江山市里第一次举办元宵节大型巡游活动并且在须江之畔第一次举行大型焰火燃放活动。在春节期间我接到了承担这两场活动现场解说任务的通知。05年了,接到通知时还很奇怪,怎么不请电台电视台专业播音员去解说,天安门广场的焰火晚会不都是中央电视台的罗京等播音大咖解说的吗。到了市委大院开会布置任务,才知道领导们可能觉得我们当老师的解说更有激情,就决定由教育局从教师中挑选现场解说人员。当时的教育局李培荣副局长是知道我的,所以选我参与解说。现场解说有三个点,选了6位老师,2男4女,男的除了我,还有一位是后来当过教育局副局长的段奇敏老师,女的有郑莉老师,后来当过城北中学的副校长,有之前合作过的郑李慧、赵峥峥老师,还有一位是汪珍珍老师,是我95届的学生,现在是城南中学的副校长。我们两人一组,分别承担一个地点的解说任务,我和我现在的领导教育局局长郑李慧一个组。我俩承担的解说任务相对来说是挺重要的,中山路和鹿溪路交汇处,解说地点在路口的圆角楼三楼楼梯口,俯视可以看到路口全景,二楼平台是市委市府领导们的观景台。我俩的现场解说领导们听着呢,不容有失,解说词依然是文化馆的戴贤章老师撰写的。戴老可称江城一支笔,那些年我主持的演出和活动的主持词大多出自戴老之手。解说词是有了,可解说的巡游花车是什么样的却不知道,总得看过真实的花车解说起来才心中有说,不然现场过来的都不知啥花车咋解说,“张车李说”可不行。我们提出了顾虑,领导立马安排,原来巡游的花车是请四川自贡的艺人们来江山制作的,他们过年也留在江城赶活,花车就在刚建好还没投入使用的农贸市场。我们一行赶往农贸市场,对着主持词一一找到对应的花车,花车也一一亮灯让我们一一领略,我们是江城最早的欣赏者,先睹为快了。</p><p class="ql-block">元宵节那天,我们圆满完成了现场解说任务,巡游结束,市委郑书记还特意走到我俩的解说席和我俩一一握手致意。这是江城有史以来最大型的花车巡游活动,那一晚江城可以说万人空巷,沿途观看,自己有幸参与现场解说,也倍感荣幸。</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晚上,在须江之畔又举行了江城有史以来第一次大型焰火燃放活动,之前只在电视里看到的像国庆节天安门广场那样的焰火也要在江城的须江之畔燃放了。城里乡下,江山百姓纷纷涌向须江之畔,期待一场精彩的焰火表演。我和郑李慧老师受命焰火表演时现场解说,解说席设在市水利局平台上。解说词依然是戴老师撰写的,可戴老师也没事先观看过焰火表演啊,我估计戴老师也是闭门造车凭想象撰写的。不像花车解说前去观看过了,我俩也没观看过焰火表演,怎么解说,嘿!焰火表演那一晚,我俩站在水利局的平台上,平台高,风有点大,我俩冻得有点发抖。我俩也弄不清发射上来的焰火到底是啥品种,焰火表演到哪阶段了,只好胡乱地对着戴老师的解说词念。焰火表演那么精彩,声音那么响,我估计观众们也不会在意我们的现场解说,也听不太清楚我们的现场解说,我俩的解说其实不重要。我俩就这样估摸着焰火表演的进程,一边胡乱地将词读完,就算完成任务了,然后收工回家。</p><p class="ql-block">06年城关中学并入江山二中,又当班主任又当教研组长,教学任务繁重。人已年近四十了,老大叔了,再粉墨登场有点不好意思了,再有邀请俺就婉拒了,就此退出江湖。除了2013年的学校90年校庆和赞助学校多年的科润集团的公司年会,以及学校的首届诗词大会,受学校指派重出江湖拿起3次主持话筒,我的业余主持生涯就此正式结束。</p><p class="ql-block">年轻时,只顾往前,很少会停下打量过往。年岁渐长,今年已五十又八,免不了会回望过去走过的路,经历过的事。当年主持读过的词有很多份,节目单有很多份,大部分演出结束就不知扔哪去了。这几份无意间扔在抽屉里的节目单主持词,我也早已忘记了。老屋出租多年,这些旧物堆放在一间房里,十多年没打开过。今年春节过后不再出租,简单装修下,迎来母亲大人入住。打来了尘封多年的抽屉,发现了这几份节目单主持词,勾起了尘封多年的我的主持生涯的回忆,那也是我人生中一段特别的经历,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沿途的风景不同旅行会更精彩,人生会因经历的丰富而更有意义。既然触发了记忆,那就记一记,很遗憾,除了这几张节目单解说词,我竟然找不到一张当年主持节目的照片,更别说视频了。若不是这几张节目单,我似乎都无法证明俺当年确是江城的小小主持人,唉!春梦了无痕啊!嘿,何须伤感,人生曾有一段主持生涯留在自己的记忆里,足矣。</p><p class="ql-block">2025.04.0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