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万里须长剑

小楼听雨

<p class="ql-block">梁启超在《新民说·论尚武》中写道:尚武者,国民之元气,国家所恃以成立,而文明所赖以维持者也。</p><p class="ql-block">松溪是一个尚武之地,是一个英雄之城。如果说涛涛不绝的松溪河赋予了松溪人民内秀的才蕴,那么昂昂而立的湛卢山则赋予了松溪人民刚直的骨气。</p><p class="ql-block">在这块104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湛卢山海拔不是最高,景色不是最美,却成为了松溪的地理标识和文脉源头,成为松溪人的乡愁寄托和精神象征,这一切都源自于2600多年前发生在湛卢山上的那一段历史传奇,那一次中国冶金史兵器史上划时代的技术革命。</p><p class="ql-block">“欧冶一去几春秋,湛卢之剑亦悠悠”。相传春秋时期,铸剑大师欧冶子奉越王允常之命,在湛卢山风餐露宿,皲手茧足,铸成有“天下第一剑”美誉的湛卢宝剑。从此,以剑名山,山即是剑。更为重要的是,一种名贯八闽的湛卢文化就此发轫生成,并且一直延续传承。而湛卢剑作为一种本土的鲜明的标志性的文化符号,将浩然剑气化为世代赓续的尚武习俗和亮剑精神,留给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松溪人民。</p> <p class="ql-block">“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p><p class="ql-block">浸润于浩然正气之中,松溪义勇忠烈,代不乏书。吴执中、陈戬、魏濬、真宪时等名臣能吏,清廉耿直,不畏强权,在历史上写下刚正不阿的一页。明嘉靖年间,松溪人民奋起抗倭,固守孤城41天,以血肉搏取最后的胜利,一举扭转闽东北战局,在历史上写下抵御外敌的一页。作为原中央苏区县,松溪在风云激荡的革命战争年代,以“红旗不倒”的姿态迎接新中国的成立,在历史上写下民族解放的一页。松溪人民敢于亮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和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湛卢文化中最生动、最闪光的精神财富。今天,在我们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新松溪征程中,更需要这种不甘人后、舍我其谁的亮剑精神。</p><p class="ql-block">作为剑文化和尚武精神的具象和载体,湛卢剑术历史悠久,在代代相传中,不断地丰富创新发展,逐步形成了动静相间、刚柔相济、气势连贯、意领身随的完整套路,不仅让习练者健体强身,更是厚植出侠义肝胆和家国情怀。近年来,湛卢剑术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频频“亮剑”:2021年,松溪湛卢剑术在央视综艺频道《艺览天下·了不起的地方》节目中惊艳亮相,在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会议开幕式上名动一时;2023年,湛卢传统武术邀请赛暨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武术发展方向民间论坛,在松溪圆满闭幕……湛卢剑术在城市品牌树立,城市精神塑造上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使松溪这个“天下第一剑乡”的美誉,更加广为人知,深入人心。</p><p class="ql-block">习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同样,要实现松溪绿色崛起,后发赶超,也需要湛卢文化的传承崛起,后发赶超。所以我们有必要下大气力去梳理松溪历史文化,提炼湛卢文化精神。作为湛卢文化的重要组成和标识,湛卢剑术的传承光大,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p><p class="ql-block">“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湛卢剑》一书的编辑出版,适逢其时,可谓功莫大焉。正基于此,写了以上文字,为付出辛勤劳动的专家学者和编委会同志们鼓掌,点赞!</p><p class="ql-block">是为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