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座原生态的乡村</p><p class="ql-block"> ——员墩洲</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与胡老师骑行巨口乡员墩洲村。这两年巨口乡各村基本以骑行到达。今天我们骑行的是位于武步溪旁的一个行政村——员墩洲村。当时骑行巨口的田溪洋村时,我就看到隔着武步溪也有一条公路。昨天晚上,胡老师邀约我一起骑行到员墩洲村采风。我愉快地答应了。</p><p class="ql-block"> 七点半,我们准时出发,今天雾气很大,骑行到了武步村,依然还是雾气蒙蒙,山岚缭绕,能见度较低,可是,我们用自行车丈量大地的人,对于能见度,我们并不特别关注,相反,我们觉得这样的天气适合。骑行到赤岭水电站,进入水库区域,自行车沿着武步溪前行,满眼葱绿,青山碧水,晚春时节,山上的新绿更为明显,还有一些开着白色花的树丛,一阵阵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在春天骑行,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特别惬意。</p><p class="ql-block"> 沿着武步溪穿过巨口村,进入巨口桥,据说这座桥是巨口乡人民休闲聊天场所。我们就在巨口桥右侧进入,这是一条乡间小路,道路不宽,可是,车子不多,骑行乡间小路特别得放松。这时,武步溪的溪水潺潺,水流不大,应该是上游拦坝蓄水了吧。骑行经过一小坡,就可以看到蓄水的水库。水库的水清澈透明,两岸青山环抱,水库边偶尔看到一些人就在溪边垂钓。这里的山水完全是原生态的,假如开发出来,我想与建瓯的景区“北津湖”一样的山清水秀。在一处山岭上,胡老师告诉我,下面就是“月亮湾”景点。我停车俯瞰,发现溪水绕过一座山,溪水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湾,就像一弯新月,镶嵌在大地之上,这就是最为经典的景象。我想,假如有航拍一定能够完整的展现出一弯新月的美丽。在回程路上,我认真观察,“月亮湾”那个位置就是一座山峰伸到溪中,仿佛把水道给推开了,于是,形成了独特的“月亮”。</p><p class="ql-block"> 员墩洲村与延平区的洋后镇相连,可以通往建瓯市迪口镇。从员墩洲一条古道通往巨口乡的埔头村,村头村以及田溪洋,只不过,现在村村通公路,这些连接着各村的小路已经荒芜了。后来,在村子里遇到几位老人,在跟她们攀谈中了解到,这个村子解放前算个土匪窝,毕竟这里四通八达。这说法与当地留存的古厝也有一定关联。我跟胡老师推着车子绕着村子转了一圈。这村最为古老的老厝也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有几座古厝年久失修严重受损。整个村子基本都是土墙围屋,类似于“土楼”,而且,这里的古厝基本保存着原有的建筑风貌,没有重新装修。我走过巨口乡的其他村庄,那些古厝基本都有后期装修。员墩洲村的古厝时间虽不长,可是,依旧保存着最为原始的状态。</p><p class="ql-block"> 在武步溪边上,有成片的稻田,现在种植烟叶,这里的烟叶长势强劲。在跟村子的老人聊天得知,这里与其他村庄一样,春种烟叶,夏季种稻,一年两季,周而复始,每个人基本都会有十来万的收入。当我们问及村子还有多少人时,老人们黯然失色,神情凝重,她们说,目前这村子也就剩下三十来个老人,个别的年轻人,更看不到带孩子的妈。这个村子最为高峰期人口也有六七百人,小学也有三百人左右,而今,学校改造为村办公场所。乡村振兴,可是,人口不断流失,许多的田地渐渐地荒芜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推着车漫步在村庄的小路,我们发现有一家人正在砌砖盖房子。我们很惊讶,现在,还有人跑到乡村建房。我们过去一看,有一对母子,总算看到一个年轻小伙子,后来,那位年近六旬老人告诉我,她们的子女也都在买房子了。最近回家,因为有一个客家娶来的媳妇,一定要求在老家盖几间房子,偶尔可以来乡村度假。的确,离家不离根,我们的根都扎在生我养我的土地上,即使走的再远,我们的心也要回归老家。“叶落归根”我觉得这家客家人的媳妇对家的观念是不一样的,对家的情怀令人感动。</p><p class="ql-block"> 我们站在村口,放眼望去,这个村庄真可谓山清水秀好风光。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峰,近处潺潺溪流,仿佛一个世外桃源。这也正是那位客家媳妇还要回家盖房子的原因吧。</p><p class="ql-block"> 回程路上,我想:这些花甲老人守护着乡村,守护着乡村的青山绿水,他们真正地做到生于斯,死于斯。想到这,敬意之情油然而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