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旅游第三天(上)

芝麻珍珠

<p class="ql-block">今天是潮汕旅游的第三天,我们来到了被誉为“广州十大醉美古村落之一”的龙湖古寨。这里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每一砖每一瓦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走进龙湖古寨,迎面而来的是一条老街。街边,一个拱形砖砌大门显得格外醒目,与之相对的是一座灰色瓦顶建筑,散发着古朴的气息。这条街仿佛是一本打开的历史书,每一步都让人沉醉于古老与现代交织的氛围中。</p> <p class="ql-block">在古寨的入口处,一块石碑静静矗立,上面清晰地刻写着“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龙湖寨”字样,建于清光绪年间。这块石碑不仅是一个标识,更是龙湖古寨悠久历史的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沿着老街深入,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传统的石墙建筑群落。墙上挂满了各种牌匾,其中最显眼的一个上书“龙湖寨建筑群”,这几个字仿佛让整个建筑群落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在古寨的一角,一棵巨大的榕树被围在一个圆形石基上,周围挂满了红色的小灯笼作为装饰。这棵榕树像是一位守护者,默默注视着古寨的变迁,而那些小灯笼则为它增添了几分喜庆与温馨。</p> <p class="ql-block">雨后的老城街道别有一番风味,人们打着伞漫步其中,远处可以看到一座红色牌坊。雨水冲刷过的街道显得格外干净,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让人不禁放慢脚步,细细品味这份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在一处传统的中国建筑入口,挂着两个红灯笼,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欢迎每一位来访的客人。</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一家古色古香的小店门口也挂着两个红灯笼,小店的门楣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透露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阿婆祠‌:潮州唯一女性祠堂,展现独特宗族文化。‌‌</p> <p class="ql-block">我们按照导览图的指引,探访了古寨的各个角落,每到一处都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一家商店门口写着“你说天长,我就递酒”,好有文化的样子。这家店铺不仅售卖传统的酒类,还向游客展示了酿酒的工艺,让人感受到浓厚的酒文化。</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条古色古香的小巷子,两侧都是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的房子,仿佛让人置身于一幅古老的画卷之中。</p> <p class="ql-block">一家咖啡馆的入口处,店内装饰简约而雅致,木质桌椅与绿色植物相得益彰。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室内温馨舒适的氛围,让人忍不住想要进去小憩片刻。</p> <p class="ql-block">店铺里,一位穿着传统服装的机器人坐在凳子上,仿佛在诉说着龙湖古寨的故事,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这条充满生活气息的老街,街道两旁摆满了各种商品,热闹非凡的场景让人感受到龙湖古寨的活力与生机。</p> <p class="ql-block">一条古色古香的小巷,两侧都是古老的建筑,挂着红灯笼,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街道上的游客们打着雨伞,在湿漉漉的地面上留下一串串脚印,这种场景让人感受到龙湖古寨的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一家挂着“古寨小食府”招牌的店铺吸引了我们的注意,上方还有一块写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潮汕小吃《红壳桃》手艺传承体验基地”的牌子。</p> <p class="ql-block">在龙湖古寨,我们还看到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平安潮安 法治先行”,下面是一个箭头指向许氏宗祠的方向。这块牌子不仅是一个标识,更是龙湖古寨法治文化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在这家店买了两个冰箱贴。</p> <p class="ql-block">古寨里的指示牌</p> <p class="ql-block">这家潮州咖啡馆的招牌好吸引人,哪吒帮忙做广告,向游客展示了潮州的咖啡文化。</p> <p class="ql-block">一块红色背景上写着“龙湖古镇——第十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的宣传牌,这块牌子不仅是一个标识,更是龙湖古镇作为文化交流基地的重要体现。</p> <p class="ql-block">今天中餐是潮州牛肉火锅</p> <p class="ql-block">新鲜的牛肉</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潮汕人说的粿条(其实就是有些地方说的米粉)</p> <p class="ql-block">韩文公祠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城东笔架山麓,韩文公祠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祠宇。</p><p class="ql-block">韩文公祠背靠韩山,面临韩江。主体建筑分前后二进,祠内梁间遍挂名家题写匾额,祠前甬道尽端处之五十一级笔直石蹬道,祠体正面墙壁近90厘米高工整的石裙板上砌筑平整、坚实的淡绿色砍磨砖墙面(与广州陈家祠、越秀山上五羊楼砍磨砖壁面甚为一致),砖墙至坡屋面与桁桷衔接处,皆沿各自曲面仔细凿挖,使砖、木之间如同其下之砍磨砖缝一样紧密吻接。淡绿色壁面,衬托着当中凹肚门上方“韩文公之祠”蓝色隶书匾额之清淡文雅与沉静端肃。</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5日,韩文公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金山大桥</p> <p class="ql-block">广济桥,又称潮州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名桥之一。它被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广济桥全长518米,由东西两段石梁桥和中间一段浮桥组成。东段梁桥长283.35米,有12个桥墩;西段梁桥长137.3米,有8个桥墩;中间浮桥长97.3米,由18只木船连接而成。这种“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结构在世界桥梁史上极为罕见。</p> <p class="ql-block">‌南宋时期‌,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最初为浮桥,由86只巨船连接而成,名为“康济桥”。此后,历经多次修缮和扩建,逐渐形成了梁桥与浮桥结合的格局。</p><p class="ql-block">元明时期‌,元朝时期,广济桥因战乱和水患多次损毁并修复。明朝正德八年(1513年),形成了“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格局,这一结构一直延续至近现代。</p><p class="ql-block">清朝至近代‌,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广济桥进行了大规模修缮。解放前,桥梁残破不堪,1958年进行加固维修,并拆除了浮桥部分,改建为钢架结构。2003年10月,广济桥开始全面修复,按明代风格恢复原貌,并于2007年竣工,成为一座旅游观光步行桥。</p> <p class="ql-block">广济桥不仅是古代广东通向闽浙的交通要道,也是潮州文化的历史地标。桥上的亭台楼阁风格各异,既为行人提供休憩场所,也展示了潮州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成就。广济桥被誉为“江南第一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p> <p class="ql-block">如今,广济桥已成为潮州市的标志性景点,白天游客可以漫步桥上,欣赏韩江风光;夜晚,桥梁在灯光映照下宛如一条巨龙,美不胜收。广济桥及其周边景点(如潮州古城、牌坊街)共同构成了潮州文化旅游的核心区域。</p> <p class="ql-block">广济桥不仅是一座桥梁,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承载着潮州乃至中国的文化记忆。‌</p> <p class="ql-block">感谢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