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调新弹•渔家傲•春醒

风后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日20250406,农历乙巳年三月初九,周日,多云转晴天。进入“清明”节气第三天。</p><p class="ql-block"> 今日,法定今年“清明”三天小长假最后一天。</p><p class="ql-block"> 夜里时睡时醒,从半夜两点多至早上七点多,一共醒来了四次,因为每次醒来都看了时间,所以记得特别清楚。早上最后一次醒来后,便躺不住了,便起来了。都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可自从我回归北半球以来的半个多月里,却甚少犯睏,反倒是更加清醒。除非是夜里入眠太迟,或者人太累,而不得不延迟起床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餐张罗了清蒸白鲳鱼、清蒸酱麻鸭、红烧肉炖白萝卜、爆炒莴笋叶,外加蒸米饭。待吃完和张罗完善后事宜,以及清洗切好了晚餐的食材,并处理了垃圾等,不过下午一点多点。然后坐下来休息,喝点今年的明前龙井热茶,闭目养神会,听听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小说《心》,同时听听音乐台节目,一切似乎正“当时”、正合适。</p><p class="ql-block"> 突然,想到了某件事,便立即行动。想把一条已破损了的地毯换下来,便把原先买的一条同绿色系地毯拿了出来,拟和其它区域同色系地毯调配搭配着用,并拿了一条擦布,准备适时擦拭需要清洁之处,但奇怪的是脑子里同时居然冒出了这擦布届时会找不到之想法。更玄怪的是,待到真要擦拭时,擦布竟然真的找不到了。反复在走过待过的地方找了,而这些地方其实空间很有限,但就是没找到,只能另换擦布使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真是奇了怪了。这块深灰色的擦布,其实应不难找,但就是找不到。更怪的是,未使用前已有了找不到的念头,而事实是,它仿佛亦是隐匿到另一时空了。虽如此,心中又想,说不定什么时候它又会“冒出来”了。</p><p class="ql-block"> 举凡这样的不起眼也不珍贵的实用小东西,凭空“消失”的情况,于我并不少见,但大部分后来又找到了,而且是其自动“回来”的,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令人大跌眼镜。</p><p class="ql-block"> 然则,偏偏就是,在那时的“当下”,哪怕人急得团团转,它就是“不见”了,或者说是我的“眼睛”就是“看不见”它了,抑或是我的眼力见不行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然,这种“看不见”,和“熟视无睹”“视而不见”是不同的。本想测一卦,看看它可能在什么地方,可能会去了哪里,但后来一想,且让它去吧,它如想回来,自然会回来。无需心急,何须性急,悠着点,没坏处。人对于此类“玄怪”之事,何妨允许它发生?</p><p class="ql-block"> 春渐深时,春意盎然,春暖花开,春风荡漾。连我家绿色系的地毯,都仿佛是春的使者,清润明朗,盎然生发。</p><p class="ql-block"> 而至于擦布在那时“当下”的“凭空消失”,并未影响我的心情,并令我深思“当下”对于“活着”的重要性。也即,进一步深刻思考和自测:我是否活在当下?</p><p class="ql-block"> 活在当下,最重要的是心要在当下。即心在当下,提起正念。“愿觉醒的钟声传遍世界,愿一切众生走向觉醒。”这句敲钟人的心声,令人醍醐灌顶。心中有这样的觉照,甚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关于“当下”,我的觉知是:一是此刻在做的事,心念不散乱,安住于这个所缘中。二是对事情所做的过程清楚明了,有自我觉知的力量。三是具有没有造作的清明之心。这个虽是人本具足,但因浮尘染污,陷入无明而隐没不见,因此暂时可能体会不到,需要持续修行的加持,才能具备此功力:真正能即有即空,如雁过长空,了无痕迹。</p><p class="ql-block"> 由此,我愿是自我的“敲钟人”,亦是“听钟人”,自警自省自醒,在“钟声”中持续保持正念的用心习惯,最终打成一片。</p><p class="ql-block"> 《渔家傲•春醒》词云:</p><p class="ql-block"> 早起张罗多杂务,天晴风柔鸟鸣舞。锅碗瓢盆响居所。喜文语,诗意蛰居江南处。</p><p class="ql-block"> 春向深行观日暮,顺天随缘日省句。今岁来旅居鹏举。心安住,逆旅转悠水山去。</p> <p class="ql-block">  备注:所配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