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本文封面为“水月观音”的摩崖石刻像</p><p class="ql-block"> 《七律·咏安岳摩崖石刻》 </p><p class="ql-block">佛光千载照层峦,斧凿精微法相观。 </p><p class="ql-block">水月观音衣带舞,圆觉洞内妙音漫。 </p><p class="ql-block">唐风宋韵融巴蜀,梵影人间共暑寒。 </p><p class="ql-block">莫道石窟尊大足,紫竹莲畔有奇观。 </p><p class="ql-block">注:诗中“水月观音”“圆觉洞”为安岳代表性造像,“唐风宋韵”体现其历史跨度,“梵影人间”暗合儒释道交融特色。尾联通过对比大足石刻,凸显安岳独特价值,紫竹莲为佛教艺术常见意象,呼应其多元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安岳摩崖石刻的艺术特色及共历史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后附八处景区的景观照片)</p><p class="ql-block"> 安岳摩崖石刻~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精湛的雕刻技艺、丰富的历史背景和多元的文化价值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艺术特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安岳摩崖石刻继承和延续了古代的摩崖造像的艺术传统,并加以发扬光大。其雕刻技艺包括圆雕、塔雕、壁雕和碑刻等形式,刻工精细,刀法娴熟,匠心独运。人物形象生动而富有情趣,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历史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安岳摩崖石刻始于南朝,继于隋,兴于唐,续于五代,盛于宋,延至明、清和民国。特别是唐宋时期的石窟艺术,具有“上承龙门石窟,下启大足石窟”的承上启下作用,是早期中国石窟艺术的巅峰之一。安岳石窟总数和摩崖造像总数位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二,摩崖佛经经文总数位居全国第一。这些石刻不仅承载了安岳古代的重要事件、信仰、祈愿、科技、艺术和创新等方面的还具有宗教、历史、艺术、美学和科学等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安岳石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朝萧梁普通年间(502—557年),当时设立了普慈郡。北周建德四年(575年)置普州及安岳县。安岳石刻在唐宋时期达到了鼎盛,成为当时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安岳石刻工艺在2008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进一步证明了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茗山寺摩崖石窟</p> <p class="ql-block">二、华严洞摩崖石窟</p> <p class="ql-block">在这大股若洞中儒教孔子,道教老子和佛教释加牟尼像也坐到了一起,一个多教并存的格局开始形成。</p> <p class="ql-block">三、毗卢洞摩崖石刻</p> <p class="ql-block">此水月观音曾被著名的美籍华人韩素音女士赞誉为是东方的维那斯,</p> <p class="ql-block">四、塔坡摩崖石刻、</p><p class="ql-block">以下三张均为塔坡摩崖石刻照,这是安岳最具典型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杰出摩崖石刻艺术代表作品。</p> <p class="ql-block">五、圆觉洞摩崖石窟</p> <p class="ql-block">赵朴初先生挥亳题墨宝</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代道家领袖陈抟题写的福寿二字</p> <p class="ql-block">六、千佛寨(寺)及摩崖石刻</p> <p class="ql-block">七、木门千年古刹的建筑艺术,</p><p class="ql-block">此古刹是一位古代高僧,受皇上恩宠,其圆寂后被运回此地安葬,整座建筑除两扇门外,全部用石材建造,堪称举世无双,十分精美。</p> <p class="ql-block">八、臥佛寺摩崖巨佛</p> <p class="ql-block">欢迎各位师友来访!谢谢观看点评!</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