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即将到来的时候,我这样上课(文字版)

cxj

<p class="ql-block">  这节课我最满意的也是“突变”。</p><p class="ql-block"> 上课的第一个环节,是我在去学校的路上突然想到的。因为在出门前,我对教具的呈现,做了小小的仪式感的设计,又添加了东西。于是,路上一边走就又结合出门前加上的东西,一边想训练内容。这就出现了教学内容的“突变”,效果很好。</p> <p class="ql-block">  原先的第一个环节,是口语训练,有日常生活内容的聊天和问答,有怎样问路,怎样打电话114,等等。</p><p class="ql-block"> 突然改成了现在这个:老师为什么用这些东西上课?</p><p class="ql-block"> 本来,我带的下一个环节的教具是随便放在塑料袋里的,临出门时一想,决定向几个月前的上次一样,用一个大盘子盛着,再盖上漂亮的绣布。我换了两块和上次不一样的绣布。</p><p class="ql-block"> 路上,我想,第一个环节的口语训练就从这些教具入手。我迅速想了几个问题,来到教室,立即写在备课本上,划掉了原先的方案。(说句实话,在我一路思考的时候,已经把原先第一个环节的设计完全忘掉了。只是记住了第二个环节,在考虑教具的出场。)</p> <p class="ql-block">  来到教室一看本子,才想起原先的内容设计,觉得刚才路上的思考更好,立即用笔把原先的设计划掉。把第一个口语训练定位为:口语,记忆,思考。原先的设计是:学会问问题,询问,练习口语。</p><p class="ql-block"> 我刚刚想出的内容是:(课前摆好教具)前几个月的上课,黑板前的小桌上有没有相似的一幕?</p><p class="ql-block"> 上一次的盖布和这一次一样吗?有什么不同?</p><p class="ql-block"> 盖布下面会有什么?猜猜看。</p><p class="ql-block"> 上一次是谁上台来揭开的盖布?为什么我要请他来揭盖布?</p><p class="ql-block"> 这一次谁愿意来揭盖布?为什么你愿意来?</p><p class="ql-block"> 这些东西都叫做什么?</p><p class="ql-block"> 老师为什么用这些东西来上课,上语文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在回答问题中,我发现这几个二年级的孩子记忆力还是挺好的,几个月前的课堂细节,他们都能记得挺多。情景推理能力也有。</p> <p class="ql-block">  我让孩子们自己上台来选材料,想用什么就拿什么,想用多上就拿多少。在这个过程中,我问孩子们这些东西都叫做什么。这个环节,我和孩子们很快乐。</p> <p class="ql-block">  最有趣的就是这个,是“叶的绳子”,还是“绳的叶子”?这个看起来是命名的小练习,实际上是让孩子们明白这个东西根本上实质上到底是什么。孩子们几乎都说对了,是绳子。</p><p class="ql-block"> 两个字:叶绳。</p><p class="ql-block"> 三个字:叶绳子。</p><p class="ql-block"> 四个字:叶的绳子。绿叶绳子。</p><p class="ql-block"> 五个字:有叶子的绳。有绿叶的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些道具都是我自己在拼多多上买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回到原点:老师为什么用这些东西上课?</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思考了片刻,我简单告诉孩子们:现在世界上出现了最先进的聊天机器人。为了应对机器人到来的时代。我们今天上课要学习和训练的,都是为了将来不能被机器人取代的本领。机器人应当是我们人类的工具,我们人类绝不能被机器人毁灭。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学习机器人做不到的我们人能做到的东西。 </p> <p class="ql-block">  第二个环节开始了。</p><p class="ql-block"> 发材料被我临时改成:自己上台选材料。</p> <p class="ql-block">  橡皮泥已经买了很长时间了,去年另一所学校的不少孩子都用了,还剩这些下脚料。我只买了一小桶,真抗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都首选了橡皮泥。</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开始创意制作了。</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在做中思,做中得到锻炼。</p> <p class="ql-block">  这是那个一年级的小姑娘,这次进步很大,胆子大了,愿意发言了,愿意思考了,自信了。我很奇怪她这是要做什么。</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想法挺奇特的男孩子。上一次用图画拼故事写下来,他选的图画完全是风马牛不想干的几个:吉他,大楼, 推土机。……后来写的故事挺不错!</p><p class="ql-block"> 这一次,他又做了个四不像的怪物。</p> <p class="ql-block">  这是今天第一次加入的二年级的女孩儿,很可爱,手也巧,做了这个草莓,还没有完工呢。</p> <p class="ql-block">  这是那个一年级的。原来,她当初把橡皮泥分成几个小团,是要做玫瑰花的花瓣啊! </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随意上台取材料。</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用剪刀,我告诉他们,剪刀头不要对着人,有人在,剪刀头要朝下……</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开始给自己的作品命名。都用到了查字典。 </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给自己的作品命名。</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上台来讲述了。</p><p class="ql-block"> 你制作的是什么?你为什么要做这个作品?</p><p class="ql-block"> 用“先……又……然后……再……最后”把制作过程说出来。</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在讲述的过程中,我在侧黑板随时记下孩子们口语中的亮点和错误,孩子讲完了,即时点评。比如,有个孩子用到了“步骤” 一词,很好,孩子把我要说却没有说的词说出来了,我立即在黑板上记下,并表杨了孩子,后面上台来讲述的都用上了这个关键词。</p> <p class="ql-block">  这个小姑娘特别认真。她是第一个上台讲述的。我当时给她的评语是:你还可以讲得更好。她坐下时表情快哭了。于是,我想到了要在后面提振她的情绪。她恰好制作步骤没有具体讲。最后,我让她二次上台,把制作过程讲清楚。</p><p class="ql-block"> 她笑了。</p> <p class="ql-block">  这堂课最后的结束语,我告诉孩子们 ,我今天上的这堂课,机器人讲不出来,你们今天出色的表现,机器人也做不到。</p><p class="ql-block"> 但是,我心里想:我的,我绝对有把握,机器人做不到!机器人替代不了我这样的老师!但是,但是,孩子们今天的,机器人能不能替代呢?我告诉孩子们机器人做不到,是为了鼓励孩子们,但是,机器人是否能做到孩子们今天这堂课的一切,我没有确切的答案。不像对我自己,我是绝对肯定的。</p><p class="ql-block"> 这些照片都是我随堂拍的。都是我在上课过程中,拍的。我是多赛道有序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行的。</p> <p class="ql-block">课后第二天的小反思:孩子们得到了什么?机器人能不能做到?</p><p class="ql-block"> 观察,记忆搜寻,情景推理,想象,概括归纳,口语训练,动手,构思,逻辑顺序,个性化鼓励,当众表达,合作,筛选,预测,交流……暂且想到这些。孩子们得到的做的这一切,机器人都能不能做?</p><p class="ql-block"> 假如,又有一种机器人出现了:你输入什么材料,发出什么命令,机器人就能制作出各色各样精美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细思极恐。</p><p class="ql-block"> 焦虑中。为了孩子们,为了人类,为了世界的未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