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战神,独守阵地单人干掉日军400余人!

士兵

<p class="ql-block">曹锡</p><p class="ql-block"> 1910年出生,陕西汉中人,中国革命军第15集团军第52军第2师上等兵。在1939年的第一次长沙保卫战中牺牲,年仅29岁。</p><p class="ql-block"> 1939年,曹锡在第一次长沙会战的一场战斗中,在战友全部牺牲的情况下,独自使用机枪和手榴弹守卫阵地,打退日军数次进攻,共击毙日军400余人。</p><p class="ql-block">曹锡的事迹被《大公报》《中央日报》及国外媒体所报道,称他为“中国兵魁”“最勇敢的抗日军人”“抗战中歼敌最多的猛士”。</p> <p class="ql-block">  1939年9月,日军为了占领长沙发起了一场规模‬进攻。在这个紧急时刻,曹锡所在的第15集团军下面的第52军第2师接到了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守住新墙河这一道防线,尽量阻止日军向前推进。</p><p class="ql-block"> 天刚蒙蒙亮,新墙河的雾气还稀稀拉拉地没完全散掉。曹锡紧紧握着那把捷克式轻机枪,手心出的汗把枪托上的深褐色木纹都给浸湿了,印出一大块深色来。</p><p class="ql-block"> 这已经是他在王家牌楼驻守的第7天了。现在阵地上就剩他一个人,眼看着离天亮越来越近</p><p class="ql-block"> 就在离他20米开外的战壕里,静静的躺着50多‬具战友的尸体,个个都保持着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动作,身上凝固的血迹在刚有点亮的天色里泛着暗暗的红光。</p><p class="ql-block"> 到了后半夜4点,日军第6师团的大炮就开始轰了,把安静的夜空震的很‬恐怖‬。曹锡此时猫着腰躲在破破烂烂的掩体后面,心里默默数着炮弹落下的间隔时间,这是老兵在战场上摸爬滚打总结出来的保命经验。</p><p class="ql-block"> 等到第3次炮击刚一停,他“嗖”地一下就蹿了出去,手里还拎着自己制作的“手榴弹捆一块儿的大炸弹”,他看准时机瞬间甩到了30米开外的一个弹坑那里。</p><p class="ql-block"> 随着“轰”的一声巨响,泥沙和敌人被炸得漫天飞扬,六个影影绰绰的日寇还没来得及喊疼,就被炸得粉碎,连个全尸都没剩下。</p><p class="ql-block"> 这时曹锡身上那套作战服早就被弹片给划得稀巴烂,一条条的就跟破布条似的。他右腿中了枪伤,就随便用绑腿给草草包了一下。</p><p class="ql-block"> 他还记得班长临死之前,塞给他一包“哈德门”香烟。这时那包烟正安静地躺在他胸前的口袋里呢,被他身体的温度焐得暖和的很!</p><p class="ql-block"> 就在日军第三次发起冲锋时,日军那独有的尖叫声传过来的时候,这个从陕西汉中农村来的汉子突然就想起自己离家前那天晚上的事儿。那时候,母亲把家里最后半块麦饼塞到他行囊里,那双手抖得厉害,儿行千里母担忧!</p> <p class="ql-block">  上午九9点的时候,曹锡的机枪枪管已经都打得通红通红。</p><p class="ql-block"> 他拿起最后半壶凉水就往枪身上浇,那水一碰上热枪管,立马变成水蒸气,升腾起一片白雾,把他眼睛都给遮得看不太清楚前方。</p><p class="ql-block"> 这时日军特设工兵队打算用沙包堆个临时掩体来当掩护。曹锡怎么可能给他们这个机会,他瞅准时机,突然伸手抓起旁边阵亡战友的中正步枪,“砰砰砰”连续三枪,每一颗子弹都没有浪费,3名工兵一下子就被打得仰面朝天倒下。</p><p class="ql-block"> 曹锡这种灵活的作战方式就像烟雾弹一样,他打一会儿机枪后又立马换成步枪,把日军给忽悠得晕头转向,他们还以为这边守军至少有一个加强排,导致他们更不能肆意进攻。</p><p class="ql-block"> 到了中午曹锡的手头弹药马上就要用完了。他把最后20颗手榴弹分成3组,然后用绑腿的布条把它们系在自己腰间。</p><p class="ql-block"> 可就在这时,日军的敢死队一下子冲到阵地十米以内的地方。平时不怎么爱说话的曹锡,这时候突然大声吼叫起来,那声音大得不得了。此时的他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无惧任何日军。</p><p class="ql-block"> 他不停地把手榴弹一颗接一颗地朝敌人那边扔了过去,“轰轰轰”,手榴弹在敌人堆里炸出了像扇子形状的一片死亡区域。</p><p class="ql-block"> 炸药的烟都还没散,曹锡就已经端起刺刀,朝着剩下没死的3个日本兵就冲过去了把他们全部解决掉。</p><p class="ql-block"> 曹锡的部队生活是从1937年开始的,那时候雨下得特别大。当时在征兵的地方,有个军官突然问他为什么要参军。</p><p class="ql-block"> 那时曹锡只上过两年私塾,没什么文化,但是他在登记表上用力按了个红红的手印。</p> <p class="ql-block">  铿锵有力就说了一句话:打小鬼子,保护咱家乡的老百姓。</p><p class="ql-block"> 后来在台儿庄打的那场大战役里,他只凭一根扁担就活捉了单个的日本小兵。</p><p class="ql-block"> 就因为这事儿,他得了个“甲种一等勋章”,还奖了5块大洋。不过他最后把那5块大洋都让人全部带回老家去了。</p><p class="ql-block"> 等到下午3点援军赶到了王家牌楼的阵地的时候,参谋部的战报员就在作战日志上写了一句话:守军的曹锡部队打死了400多个敌人。战后被香港《大公报》称为“中国兵魁”。</p><p class="ql-block">其实真正让日寇害怕的,是曹锡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展现出的聪明办法。#春日生活打卡季#​</p><p class="ql-block"> 他特别机灵,把那些弹坑连在一起做成了掩体,还把日军的尸体堆起来当成临时的防御工事,甚至把捡到的掷弹筒也拿来对着敌人打,把敌人的火力几乎全部给压下去了。</p><p class="ql-block"> 天黑下来的时候,曹锡终于被人用担架抬下了战场。此时可以看见战场上到处都是丢弃的东西,有十一挺坏掉的机枪,三百多个子弹壳,还有四十多把弯了的刺刀。</p><p class="ql-block"> 这个创造了打仗奇迹的士兵一直都没说话,直到卫生员说要把他送到后面去,他却突然动起来坐直了身子着急地问道:我的枪哪儿去了?此时此刻他的整个神经都是绷紧的!</p><p class="ql-block"> 就在这个时候,在新墙河对面的日本军队营地里,军医正在写一些奇怪的病例报告:</p><p class="ql-block"> 有三个还活着的士兵不知道怎么搞的,一直发抖,不管吃什么药都不管用!</p><p class="ql-block"> 这场战斗整整打了7个小时,除了关于生死的战斗,在军事学院的学习资料里,被当成了一个人防守作战的典型案例来教学。</p><p class="ql-block"> 但其实最让人感动的,往往都是那些没有被写进历史的内心无惧无畏的细节。</p><p class="ql-block"> 曹锡的右手指节因为不停地扣动扳机,已经严重变形,再也恢复不到以前的样子。当他在昏迷中的时候嘴里还一直念叨着陕西某个村庄的名字。</p><p class="ql-block"> 那包沾了血的“哈德门”香烟,后来被一个战地记者当作宝贝一样,珍藏了五十年。</p><p class="ql-block"> 历史的重量,有时候就藏在那些普通士兵做出的决绝选择的瞬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