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悼念母亲】春天的怀念

梅虹影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桐花纷飞的清晨,我们怀着沉痛的心,送别我们最亲爱的母亲。砖缝里钻出的蒲公英沾着露水,那是母亲生前最爱念叨的“地气儿”,如今却成了刺痛我们眼睛的泪光。</p><p class="ql-block"> 母亲生于饥荒年月,二十六岁扛起全家生计。她总说自己是属骆驼的,再苦的日子也能从骨头缝里榨出甜味。闹灾荒的时候,她挖观音土,自己啃树皮吃野菜,把最后半碗糊糊留给发高烧的奶奶。那些年月的伤疤烙在她腿上,却成了我们童年最温暖的睡前故事。</p><p class="ql-block"> 父亲走时我才七岁。记得那年冬天飘着雪霰子,母亲把供销社发的劳保手套拆了,给我们改棉鞋。煤油灯下,她咬着线头说:“人活着就是块补丁,缝着缝着就厚实了。”后来我们才知道,她每天晚上做酱菜,手指被盐水泡得溃烂,却总在我们面前把手藏在围裙下。</p><p class="ql-block"> 今天,大家汇集在这里,送我们母亲最后一程。</p><p class="ql-block"> 此刻站在这里,我的膝盖还在发颤。母亲枕过的荞麦枕就摆在灵前,枕巾上还留着止痛膏药的气味。前年春天,她还攥着我的手说:“清明记得给你爸添坟烧纸钱,给咱家的菜圆撒石灰”,现在她的指甲盖却已经泛了青。</p><p class="ql-block"> 母亲这辈子最怕麻烦人。就连临终前疼得满床打滚,也不肯让护士多打一针止痛剂。她总说人活着要像门前的梧桐树,风来了就弯弯腰,雨过了照样支棱着。可我们知道她这棵树早让冰雹砸得千疮百孔——二十五岁嫁到我们程家,三十八岁守寡,背着四张嗷嗷待哺的嘴,硬是在那些年月里把我们都送进了学堂。</p><p class="ql-block"> 虽然对这样的时刻早有思想准备,但此时此刻,我们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无比悲痛。</p><p class="ql-block"> 就像所有人离开这个世界时,都应该获得一份恰如其分的的评价和赞颂一样,我们也该给我们的母亲致一份完美的悼词。然而,当我们归纳和总结母亲的人生时,却发现,很难用简单的词汇来概括她。漂亮美丽的、聪明能干的、富有爱心的、乐于助人的、积极上进的……等等等等词汇,根本就不足以表达她的丰富与全部。我们的母亲,经历了人生许许多多的风浪,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是一个自强自立的人,是一个将突出的优点和突出的缺点完美融于一身的人。作为后人,我们不想用那些高大空洞的词汇来形容我们的母亲,而更愿意回忆母亲在我们的生命里留下的那些美好的、温馨的、幽默的点滴,作为我们对生命的一份感悟。</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告别的时刻,我们想对母亲说:</p><p class="ql-block"> 妈妈,您是我们的榜样,也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动力。 记得小时候,父亲走后,您带我们艰辛生活。您让我们长大成人后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人文景观,告诉我们,世界很大,应该出去看看。您总是鼓励我们,要敢于走出家门,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我们兄弟姐妹后来有勇气纷纷远赴异地,在别人的城市里奋力打拼,安身立命,与您的一贯教育和鼓励是分不开的。</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年发大水,老屋后墙塌了半边。母亲把发霉的玉米饼揣在怀里焐软了,掰成四瓣分给我们。她自己蹲在漏雨的灶间嚼苜蓿根,第二天照样穿着浆洗得发硬的蓝布衫去地里干活。那年月多少人劝她改嫁,她总把补丁摞补丁的衣襟扯平:“我有四个金疙瘩,够吃三辈子。”</p><p class="ql-block"> 我们家的木格窗永远糊着新窗纸。母亲说日子再苦,透进来的光都得是清亮的。她能把化肥袋染成天青色给姐姐裁连衣裙,能用棉手套拆出棉线织毛袜。有年除夕,小姨送来半碗猪油,她愣是熬出三罐油渣,撒在野菜粥里香了我们整个正月。现在想来,她怕是连油星子都没沾过嘴唇。</p><p class="ql-block"> 妈妈, 您是我们这个家庭的舵手。在许多问题上高瞻远瞩,眼光异于常人。在到处宣扬“知识无用论”的年代,您却鼓励我们读书,告诉我们,“知识就是力量”。毅然决然把我们送到教学质量好的学校去学习,我们的人生,因您的睿智和坚持而改变。</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手艺在十里八乡是出了名的。谁家媳妇坐月子,她准托人捎去绣着石榴花的抱被;哪户老人做寿衣,她连夜赶工不收分文。前年邻居家着火,她把自己陪嫁的缎子被面塞给人家,回头把我们盖了二十年的棉花胎又弹了弹。她说:“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p><p class="ql-block"> 可这位菩萨心肠的妇人,对自己却狠得让人心疼。肺气肿发作时憋得脸发紫,还要摸黑给孙辈纳鞋底。前年她摔伤,躺在家里的床上,硬是不让通知外地工作的子女。等我们赶回来,看见她正哆嗦着下地做饭,白发晃得我们心疼。</p><p class="ql-block"> 妈妈,您不仅有一颗怜悯慈悲的心,更有一副热心肠。您总是尽自己的最大可能,帮助和救济周围的人。不少人,都因为您的帮助,从而改变了命运。今天为你送行的人群里,就有不少人受到过您直接或间接的帮助。大家对您感激在心。</p><p class="ql-block"> 灵前白烛摇曳,恍惚又看见母亲坐在旧凳子上。她总说人走了就是回土里歇着,让我们别哭花了脸。可我们怎能不哭啊?哭那双纳过千层底的手再不能给我们掖被角,哭那副扛过百年风雨的肩头再不会因我们的归来而颤抖,哭那个装满人间疾苦却依然温热的胸膛,永远停在了立春前最冷的黎明。</p><p class="ql-block"> 妈妈,您是一位非常热爱生活的人。在物质极其贫乏的七八十年代,我们家的桌上铺着精致钩花桌布,床上铺着讲究的纯棉被子,您用碎花布给女儿们做各种漂亮的裙子,用咔叽布给儿子们做海军衫。在没有足够换洗衣服的年代,爱美的您经常回到家就立刻把外出的衣服脱下,叠平放整齐,再换上粗布大褂干活。您说,这叫“内外有别”。您从不让自己蓬头垢面示人。您的言传身教,让我们懂得,即便在艰难困苦的环境里,也要保持爱美之心,也要保持干净整洁,保留做人的起码尊严,做一个有体面的人。</p><p class="ql-block"> 妈,您看院子里您种的月季冒花苞了。您教我们腌的酸菜正在陶缸里咕嘟冒泡,您给重孙子缝的老虎帽还差最后一道金边。您常说人活一世就像点油灯,要亮就亮个透彻。如今您这盏灯是熬干了,可您看看灵堂外挤挤挨挨的花圈,看看那些被您暖过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脚步,看看我们兄弟姐妹挺直的脊梁——这不都是您捻亮的灯芯子吗?</p><p class="ql-block"> 妈妈,您是一个善良的人。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看到了许多人命运的起起伏伏,您把自己宝贵的为人处世原则传授给我们,那就是,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势利,要以善意待人,尽力帮人。我们都谨记了您的教诲。</p><p class="ql-block"> 现在已经是春天,西山的日头要落了。您放心,我们会照着您搓麻绳的劲头过日子,会记住您舀米时总要抹平量斗的较真,会学着您给乞丐盛饭时故意背过身去的体贴。您种在我们骨血里的善良,会在儿孙们的血管里继续奔流。</p><p class="ql-block"> 妈妈,您不止一次说过,我们就是你今生最大的财富和骄傲。您也为我们家族的优良遗传基因而自豪。您曾幽默地说,咱们家“小公鸡穿高跟鞋,虱子都是双眼皮”。作为子女,我们都在各自的位置上努力着,我们不会让您失望。</p><p class="ql-block"> 母亲最见不得人掉眼泪。那年地震,她抱着襁褓中的小弟,拉着我们钻进八仙桌底。房梁吱呀作响时,她竟哼起梆子戏:“穆桂英挂帅出帐来,抖一抖锁子甲响叮当...…”瓦砾堆里传出的戏文,成了我们记忆里最安心的摇篮曲。</p><p class="ql-block"> 骨刺的疼痛把她折磨成弯腰的老槐树时,她仍坚持每天梳头抹雪花膏。前年冬天那夜,她突然要穿压箱底的靛青斜襟衫,扣子系到最上面那颗:“走要走得体面,别让孩子们看见邋遢相。”我们这才明白,她连告别都要教我们最后一课。</p><p class="ql-block"> 妈妈, 作为母亲,您不仅教会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也用生命的最后时光引发我们对“生与死”的思考。今天, 我们含泪回忆您的点点滴滴,内心充满对您的无限敬意和感激之情。</p><p class="ql-block"> 她这辈子最金贵的,是锁在桐木箱里的碎花衣裳。每年六月六晒霉,总要抚着月白色盘扣说:“日子再难,也得存点体面。”可当小侄女上小学那天,她连夜拆了衣裳改衬裙。缝纫机的嗒嗒声响到鸡叫,碎绸子像雪花落满她花白的头发。</p><p class="ql-block"> 母亲总说自己是棵歪脖子树。那年发大水,她把家里最后半袋玉米面塞给逃荒的孕妇。那晚我们饿得睡不着,听见她在灶台边刮面缸底。月光漏过茅草屋顶,照着她佝偻的脊背,像张拉满的弓。第二天她带我们挖灰灰菜,教我们给苦日子镶上锯齿边的花边。</p><p class="ql-block"> 妈妈,谢谢您!谢谢您给了我们端正的容貌、健康的身体、聪慧的头脑、各自的天赋和一颗善良的心。我们延续着您的生命,同时,我们会把您的优良美德和品格传递给我们的下一代。</p><p class="ql-block"> 永别了,我们的母亲。黄泉路远,您慢慢走。来年清明,我们带着您最爱的栀子花去看您。那时坟头青草该有寸许高了,就像我们思念的长度。</p><p class="ql-block"> 此刻,八仙桌边再不会有她纳鞋底的身影,搪瓷杯托上的蓝漆却还留着她的指甲印。她补过的搪瓷盆仍在灶台接雨水,纳的千层底还剩七双没穿破。这些带着她手温的补丁,正在帮我们缝补没有她的人间。</p><p class="ql-block"> 妈妈,您看泡桐树又抽新芽了。您教我们认的灰灰菜在坟头发了芽,您念叨的“地气儿”正顺着草根往上蹿。您留下的那杆良心秤,我们传给孙子们了——称得出五谷斤两,更称得清善恶人心。</p><p class="ql-block"> 安息吧,妈妈!您种在我们骨血里的东西,比墓碑更久长,比春风更绵密,比屋檐上的青苔更懂得如何生长。来年清明,我们带您最爱看的蒲公英来,让白绒球替您抚摸这些您爱了一辈子的人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