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英国“住店”,可真不便宜!出发前,找个好住处是当务之急。啥叫好住处?概括说就是住着舒服,价格合适,交通便利。所以除了在伦敦最后两天,入住帝国理工学院暑期开放的学生公寓,在苏格兰高地住了一晚乡村青旅,其余三处都是民宿。</p><p class="ql-block">2024年这次赴英,是我第一次全程没住过一天酒店的国际旅行。但即便普通民宿,租一个小单元,人均每晚也得一千多人民币。好在民宿空间大,客厅、厨房一应俱全,有的还带花园,比酒店宽敞且有居家感。参照网上评分,均与实际效果相符!</p> <p class="ql-block">第一处民宿,在伦敦很安静的一片街区。顺着这棵大树向右一拐,走不远就到。8月8日入住,一行3人共住5晚。</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栋公寓式民宿,按订房时网上提供的地址找到96号,当时已经很晚,幸亏门牌号码醒目。</p> <p class="ql-block">按密码进大门,房间钥匙在右边房号里面的小盒子里。这栋不知多岁的老房子,不但没有电梯,而且楼梯又窄又陡。</p> <p class="ql-block">进入房间,里面装修还不错。这套一大一小两间卧室的单元,除了客厅,还附带一间厨房和两间卫浴。</p> <p class="ql-block">一张小餐桌与开放式厨房相连,厨房里有冰箱、电磁炉、微波炉等,厨具、餐具都是新的。</p> <p class="ql-block">带独立卫浴的卧室,开间不大,家具陈设颇为老式,比不了酒店的标准间,但地理位置优越,非常方便。</p> <p class="ql-block">民宿交通也很便利,好几条公交路线都在附近有车站,可以去市中心的任何地方。</p> <p class="ql-block">8月13日一早,我们离开伦敦前往牛津,11点多到达第二处民宿,一栋绿树掩映的红砖小楼,地址是班伯里路100号,距牛津大学中心步行15分钟。</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维多利亚时代晚期的住宅,算起来房龄至少有一百多年了。应该是重新装修过不久,里面看着还挺新。</p> <p class="ql-block">老房子都没电梯。幸有女儿和小友俩年轻人跟着,行李不用我自己拿。网上约定的时间是下午4点,但管理员热情地表示,因为房间空着,所以马上就能入住。</p> <p class="ql-block">顺便参观了一下房子,楼里静悄悄的,没有看到其他客人。图为一层的公共餐厅。右手边是厨房,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p> <p class="ql-block">网上介绍,这栋民宿共有15间客房,包括装饰豪华的套间,估计是原主人的主卧。图为一层的共享客厅<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因为只住一晚,所以我们选择了价格实惠的顶层。房间局促了点儿,但最便宜的一间每晚只需75镑,合人民币也就700挂零。</p> <p class="ql-block">注意到一个细节,每一层的公共空间,除了简约美观的装饰,还有一只小型灭火器,可见虽然老房子没有自动化灭火设施,但房东有很强的消防意识。</p> <p class="ql-block">从结构上看,这栋房子应是维多利亚时期一个家庭的私宅。更棒的是,小楼附带一座漂亮的花园,也是供租客共享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花园面积不小,周围绿树环绕,中间是一片草坪。那些树,看起来都有些年头了。</p> <p class="ql-block">坐在台阶前安放的户外椅上,可以看到整片花园和对面邻居的房子,民宿周边多是这种漂亮的独栋小楼。</p> <p class="ql-block">花园的尽头,有几株苹果树,果实累累,已经成熟,并且掉了一地,没有人捡拾。房东也不来采摘吗?</p> <p class="ql-block">太喜欢这幢红楼了,连同那位善解人意的管理人员。英国的民宿,房东多为无接触服务,而在这里却见真人!</p> <p class="ql-block">特地发一张酒店的广告,供需要在牛津暂住的朋友参考。不知一百多年前的房主有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的家宅会变成旅客驿站?</p> <p class="ql-block">第三处民宿在爱丁堡,那片街区看起来相当古老,估计这里的房子也得有一百多年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租到的是联排公寓中的一个单元,两室一厅,面积不大,带一个小小的院子。 </p> <p class="ql-block">房子们长得很像,到达当晚,我们差点儿以为是另一排,惊动了房东才找对地方。</p> <p class="ql-block">从小院门口看到对面的邻居家,英国人普遍爱花,别看房屋老旧,家家户户鲜花盛开。</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门是一个窄窄的过道。住上平房,终于不用爬楼梯了。房子虽然上了岁数,但里面很干净。</p> <p class="ql-block">老式壁炉,还有一篮木柴,搞得小室友跃跃欲试,说特别想烧一烧这炉子。但毕竟还是暑期,算了!</p> <p class="ql-block">袖珍厨房和餐厅,占据客厅的一隅,餐厨具摆放整齐,并且紧凑。</p> <p class="ql-block">家具虽普通,但室内布置得非常温馨,沙发坐着也很舒服。图为客厅一角。</p> <p class="ql-block">客厅整体效果是这样的,电视、图书、阅读灯,空间虽有限,功能却十分齐全。</p> <p class="ql-block">两室一厅一厨两卫,卧室不大,但有独立卫浴,和酒店一样,24小时供热水。</p> <p class="ql-block">另一间卧室,更小一点。我们从8月14日开始,共住4晚,但因去高地忘记退房,糊里糊涂付了5晚的房钱!</p> <p class="ql-block">苏格兰尼斯湖畔的克鲁内贝格小屋,提供住宿、早餐服务。据说曾经是农场用房,废弃之后改做类似青年旅社的简易宾馆。8月16日我们在这里住了一晚。</p> <p class="ql-block">旅店的公共客厅。年轻人喜欢住多人间,便宜又热闹。我们选择的是条件相对好些的大床房,由公共区域与多人间分隔,晚上很安静。但初秋的湖边之夜,可真冷啊!</p> <p class="ql-block">公共餐厅,窗外一片翠绿。青旅我只是偶尔住过,还都选的是标间,没住过多人间,特别是没有男女混搭的居住体验。</p> <p class="ql-block">户外就餐区。如若我还年轻,一定要多住住青年旅社,不但价格实惠,还可以结识来自天南海北的旅人。</p> <p class="ql-block">由于是旧房改造,这里的每一处空间,都利用得恰到好处。木架上整整齐齐摆放着印有附近旅游讯息的彩色折页。</p> <p class="ql-block">卧室就强差人意了,房间小不说,对于我这种怕冷的人来说,被褥有些单薄。还好有独立卫浴,比较方便。</p> <p class="ql-block">头天晚上一直在下雨,早上天晴了出门一看,旅社周围风景真美,不愧是曾经的农场。</p> <p class="ql-block">住在尼斯湖畔,主打一个“乡村”,别说发达国家,在国内农村也挺难找到这么个乡野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在苏格兰高地的两天,几乎没怎么见过这么晴朗的蓝天。果然,短暂阳光之后,又飘来一片沉沉的阴云。</p> <p class="ql-block">小屋全貌,网上显示的店名却是“邓多克奇爱尔兰宾馆”,评分不怎么高。估计是因为条件较差。</p> <p class="ql-block">从苏格兰高地回到爱丁堡,轻车熟路,继续来到这片已经熟悉的街区,又住了两晚。</p> <p class="ql-block">之前的租客大概和我们一样,居住感觉太好了,纷纷给不曾谋面的房东留下感言。英国没有小费制度,多付的一晚房费,算作是我们对房东的谢意吧!</p> <p class="ql-block">早上退房离开前,突然从邻居家这扇窗里看到一只猫咪正在向我们窥视,好可爱的小生灵!</p> <p class="ql-block">走出小巷,是一片大草坪,看见一群穿着运动服、在教练带领下晨练的男孩,想起国内同龄的孩子们。</p> <p class="ql-block">再回伦敦,在帝国理工学生公寓住了两晚,这是小友特意的选择,因邻近海德公园、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皇家艺术学院、皇家音乐学院以及皇家地理协会等,均可步行到达。</p> <p class="ql-block">宿舍简陋,床很窄,有点儿像医院里的病床。但却是单间,独立卫浴。可能是宿舍的安保措施过于完善,我两次误触报警器闹了乌龙,管理人员闻讯赶来,乐呵呵跟我说没事儿。估计这种情况在租客这儿常有发生。</p> <p class="ql-block">伦敦帝国理工的南肯辛顿主校区,周边是著名的富人区,如肯辛顿宫,威廉王子与凯特王妃的住处,就在附近。与白金汉宫、威斯敏斯特教堂等地,亦相距不远。</p> <p class="ql-block">很遗憾,我只听了一场音乐会,看了看自然历史博物馆,相遇了一下海德公园和阿尔伯特纪念碑,辜负了这么大好的便利交通。</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剑桥回市区时,路过一家门前飘着旗子的酒店。听说这是伦敦最豪华的酒店之一,很多名人都曾在这里下榻。我到底没搞清楚是哪家。反正也不会去住的,看看得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