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长篇小说 《那红红的萨日朗》 内蒙古五个一工程奖获奖作品

红山文醉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独秀说:“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如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p><p class="ql-block">每个人的青春都只有一次,都弥足珍贵。屈原说:“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p><p class="ql-block">青春转瞬即逝,青春的故事渐渐模糊,慢慢淡忘,美好的过往斑驳破碎。想找回我们青春的途径就是当年少的可怜的照片、珍贵的影像和记录的文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红红的萨日朗》,描述了两支乌兰牧骑: 车伯尔乌兰牧骑和赛罕旗乌兰牧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p><p class="ql-block">乌兰牧骑(蒙古族语,译为“红色的嫩芽”,即内蒙古地区各旗县的红色宣传队,相当于县文工团。)</p><p class="ql-block">该小说围绕这两支乌兰牧骑的成立、发展、壮大的曲折过程,将人物关系、矛盾冲突慢慢铺开。这也很自然地形成了小说的两条主线。赛罕旗乌兰牧骑队伍中的主要人物有鲍龙斌、萨日朗、乌日汗、陶鲤、宝日吉格……车伯尔市乌兰牧骑队伍中主要人物有金慧心、绍华为、林志峰、千千木……,这两条主线因一次次的合作演出而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才有了犬牙交错的感情纠葛和矛盾冲突。</p><p class="ql-block">记得一位作家曾说过,写长篇小说就像编筐,从几把柳条开始,编来绕去,绕去编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后才渐渐封口。</p><p class="ql-block">金庸说: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的产生,矛盾就是江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国家一穷二白的年代,赛罕旗乌兰牧骑队伍克服重重困难,战天斗地,在各种恶劣环境里依然坚持送文艺到基层,这个时候,矛盾就表现在人与自然之间。例如鲍龙斌带领演员起早贪黑为白音浩特打井,避免了一场全村人畜的大迁徙;遇见极端天气马车困在沙窝,眼看就误了为万人大会演出,乌日汗去搬救兵;两支乌兰牧骑队伍顶着严寒去深山为雷达团演出……这些都是人与自然的矛盾。</p><p class="ql-block">车伯尔市乌兰牧骑和赛罕旗乌兰牧骑第一次合作演出,车伯尔队长金慧心就看到了自己队伍演员素质和节目质量与赛罕旗还有很大差距,于是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支队伍带好,把演出水平提上去。这种差距就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p><p class="ql-block">长篇小说离不开矛盾冲突,一个矛盾可能转化为更多的矛盾冲突,更多的矛盾导致剧情的复杂化。</p><p class="ql-block">萨日朗因逃婚而来到赛罕旗乌兰牧骑队伍里,未婚夫蒙古小胖子和神婆荞麦婶子追到乌兰牧骑逼婚,队员们齐心捐钱,绍华为慷慨解囊帮助萨日朗退了彩礼。此后,萨日朗感恩戴德,为绍华为缝缝补补,洗洗浆浆;绍华为则教萨日朗文化知识和舞台艺术。两个人彼此相爱,却不属于一个队伍,因此才有了美人尤物千千木纠缠绍华为的事端而再起波澜。</p><p class="ql-block">车伯尔市乌兰牧骑队长金慧心才貌双全,却是满清王爷府格格的女儿,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样的身份本身就是一种矛盾。在大山顶为雷达团官兵演出,解放军宣传科科长司子健与她一见钟情,却因仕途而背叛了金慧心,几年后司子健良心发现,帮助车伯尔乌兰牧骑队伍去吉林艺术学院学习,从而大大提升了演员的艺术素质和专业水平,这是一种良心的救赎,也是他内心的自我矛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个人之间的矛盾又受外部矛盾的影响,受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荞麦婶子在闭塞的山村里,才有了装神弄鬼跳大神的舞台;有了那个“特殊十年”的动乱,才有了贪财好色的段疯子对金慧心疯狂的报复,倪继武丧心病狂对鲍龙斌的迫害,季秀英为虎作伥摇旗呐喊甘作他手下的爪牙……这些矛盾都是历史的必然,只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具体矛盾来表现那个时代的社会矛盾而已。作者将一个矛盾转化为另一个矛盾,将一个高潮推向另一个高潮,而且始终抓住时代的脉搏。</p><p class="ql-block">该书不仅展现了一个又一个矛盾冲突,还成功塑造了众多人物。如坚毅果敢、宽容大度的赛罕旗乌兰牧骑队长鲍龙斌,口音蹩脚的文学才子巴蜀秀才佟家琪,吃苦耐劳、知恩图报的萨日朗,美丽善良、忍辱负重的乌日汗,才貌双全、积极进取的车伯尔队长金慧心,才华横溢、享受孤独的绍华为,心高气傲、人间尤物的千千木,豪爽豁达、敢爱敢恨的巴特尔,投机取巧、有才无德的段疯子,色厉内苒、小人得志的倪云松,母爱如海、神秘格格关玉琢……</p><p class="ql-block">刘玉琴老师文笔老到,剧情设计精彩绝伦,对长篇的创作技巧娴熟。</p><p class="ql-block">作品中很少平铺直叙,多是倒叙或插叙的叙述方法,文长而不腻,新奇而多变,牢牢抓住读者读下去的欲望。有时还会用双交织的笔法,使故事情节、矛盾冲突波澜起伏。如美丽善良的乌日汗为了营救所有困在沙窝里的队员回家搬兵这一章节,同时又写大眼睛姑娘陶鲤怀孕回乡去见未婚夫,一会儿写乌日汗带着四斤饼干满怀喜悦的回家看望儿子满都呼,一会儿写陶鲤在医院的思想斗争;一会儿写乌日汗精神受到巨大打击飞奔出门,一会儿写陶鲤被未婚夫倪云松骂得狗血喷头;一会儿写乌日汗手扒孩子的坟头嚎啕大哭,一会儿写陶鲤忍痛割爱做了流产手术……<span style="font-size:18px;">读者则是心潮澎湃,随文悲而悲,随物喜而喜,随情急而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委员长、彭德怀、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接见乌兰牧骑队员并共进晚餐、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铺垫和伏笔巧妙而自然,使文章结构紧密,剧情发展入情入理,没有任何突兀的感觉。如萨日朗的影集,后来收集所有照片,为营救鲍龙斌起了很大作用,作品尾声部分又将影集传承给小月亮花,以及萨日朗去看望被看押的鲍龙斌最后有惊无险全身而退,这里都用到了伏笔。书中的铺垫与伏笔俯拾即是,在此不多赘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红红的萨日朗》一书,是记录内蒙古地区乌兰牧骑的一部专著,里面有详实的历史记载。刘玉琴老师在赤峰市乌兰牧骑从艺15年,艺术专业知识渊博,从作品中大饱眼福。声乐、器乐、舞美、道具、少数民族舞蹈、戏曲、曲艺、作词、作曲、剧本创作以及舞台艺术中的手、眼、身、法、步等等都有准确的描述。所以,本书还是一部舞台艺术的百科全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拜读实力派作家刘玉琴老师的长篇小说《那红红的萨日朗》,心潮起伏,波涛迭起。</p><p class="ql-block">这是一餐精美的文艺盛宴,这是一首无悔青春的史诗,这是一部徐徐展开的尘封历史,这是一场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作者语录:</b></p><p class="ql-block">几年前,我就萌生了以我15年乌兰牧骑队员、创作员和副指导员的经历,以中国作协会员和赤峰市作协副主席的资质,创作一部具有乌兰牧骑青春态史诗品质的长篇小说,一部乌兰牧骑队员们的《芳华》,完成一个老乌兰牧骑队员的夙愿,并赶上“乌兰牧骑诞生60周年”这个节点。</p><p class="ql-block">我开始收集素材,《乌兰牧骑大事记》《乌兰牧骑赞》《文艺轻骑》(会刊)……我一章一页地读完;我请来乌兰牧骑的创始人和自治区文化厅的有关领导乌国政、朱家庚、李洪军、李宝祥等老先生开座谈会,倾听他们自身的经历和故事……我以翁牛特旗乌兰牧骑和我所在的赤峰市乌兰牧骑的队友们为人物创作的原型;以两支乌兰牧骑的经历和所发生的故事为双线结构;以1964年—1984年这20年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创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历</p><p class="ql-block">吴振明,笔名红山文醉,内蒙古赤峰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人,哈尔滨作家协会会员,赤峰市作家协会会员,美篇文学顾问,创作学院优秀导师。中诗协研究会会员,中诗协签约诗人。</p><p class="ql-block"><i>主要作品散见于黑龙江《新晚报》、《哈尔滨日报》、《中国当代诗词精选》、《百柳文学》、《中国诗歌报》、《华夏孝文化》、《海河文学》、《东方作家》、《东方散文》、《中诗协》微刊、《丰镇文艺》《奉天诗刊》、《红山晚报》、中国散文网、《中国城市经济》、《神州文学》《中文月报》《北京头条》等刊。</i></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下为本文读者的精彩点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探秘!《那红红的萨日朗》的五个剖析视角</p><p class="ql-block"> 品味红山文醉老师的这篇评论,冰清内心满满地震撼。老师的解读如同一束强光,穿透文字的表象,让《那红红的萨日朗》的精妙之处无处遁形;又似一把精巧的钥匙,打开了通往小说深层意蕴的大门,矛盾、人物、叙事、历史、艺术,五重维度逐一呈现;更像一位贴心的向导,引领我穿梭在小说的世界里,感受时代的风云变幻,体悟人性的复杂幽微,领略艺术的独特魅力 。这篇评论,不仅让我领域到这篇小说的艺术魅力,而且让我对文学之美有了全新的认知。</p><p class="ql-block">一、矛盾交织:勾勒时代脉络</p><p class="ql-block"> 红山文醉老师不遗余力地诠释了整篇小说矛盾的交织,勾勒出时代的脉络。书中既有沙暴中马车艰难求生时人与自然的顽强对抗,也有不同人物在艺术追求上的分歧碰撞,还有人性善恶的激烈交锋。从特殊年代的政治磨难,到乌兰牧骑队员生活的窘迫,再到金慧心被身份束缚的无奈,这些矛盾层层深入,如同草原上的敖包,既是信念的寄托,也是时代的印记。这种矛盾转化就像编织竹篮,让历史与人性的关联清晰呈现。</p><p class="ql-block">二、人物刻画:雕琢鲜活灵魂</p><p class="ql-block"> 小说通过刻画人物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红山文醉老师的剖析抓住了这一特色进行深入细致地探讨。比如:鲍龙斌的外刚内柔,萨日朗的感恩重情,绍华为的才情与清高,老师精准把握每个角色的精髓。从乌日汗坟前的悲恸大哭,到陶鲤在手术室的艰难抉择,从段疯子的卑鄙行径,到关玉琢的善良高洁,书中人物不再是单薄的形象,而是栩栩如生的立体存在。每个角色都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映照出特定时期的道德百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叙事技巧:重塑时空之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管是倒叙、插叙带来的时空交错,还是双线并行的复杂叙事,红山文醉敏锐察觉到文本独特的结构魅力。乌日汗丧子之痛与陶鲤堕胎之痛在书中前后呼应,萨日朗影集的伏笔与鲍龙斌的牢狱之灾形成完整闭环。这种叙事手法就像把散落的珠子串成项链,将时空碎片组合成精彩的篇章,让历史的余音在当下回响。而文山红醉老师深入探讨引领读者深入其中,理清了小说的叙事脉络,如果说人物形象的刻画栩栩如生,那么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也是最重要的一笔,而红山文醉老师正击中了小说的命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历史映照:解密时代密码</p><p class="ql-block"> 荞麦婶子跳大神的场景,“特殊十年”的动荡与荒诞,红山文醉老师以严谨态度还原历史。从乌兰牧骑的萌芽发展,到获得国家领导人接见的荣耀,从对艺术的纯粹热爱,到政治运动带来的混乱,书中每个细节都是解锁时代的关键,使小说成为了解中国现代史的生动范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艺术呈现:构筑文艺殿堂</p><p class="ql-block"> 书中对音乐的美妙旋律、舞蹈与戏曲表演的一招一式,红山文醉老师都能以精准洞察力还原其中的艺术价值。从蒙古族舞蹈的矫健腾跃,到戏曲的唱念做打,从舞台道具的用心布置,到剧本创作的精巧构思,这些艺术细节是支撑整部作品艺术高度的重要支柱。这篇评论深入挖掘这些内容,宛如一本小型的舞台艺术知识宝典。</p><p class="ql-block"> 总之,这篇评论就像草原上的敖包,既是对《那红红的萨日朗》的深度解读,也展现了文艺评论的独特魅力。让读者明白,一部优秀的小说不仅是故事的载体,时代的缩影,更是人性的探索空间和艺术的展示舞台。这篇评论如同萨日朗花般热烈绽放,既凸显了原作的光辉,评论本身极具艺术感染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