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坟

董安宏

<p class="ql-block">  清明临近,妻说:“买点烧纸吧,记着多买点……”烧纸买回来之后,妻如小学生做作业般认真地在分配:</p><p class="ql-block"> “这一沓是给我婆(姥姥)的,这一沓是给你爸你妈的,剩下的这些是给我爸我妈的……”</p><p class="ql-block"> 每个清明节、十月一,我们都很认真地,对,都很认真地做这件事,尤其妻。随着年岁的增长,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做这件事就越来越认真。都说逝去的亲人是去了“另外一个世界”,这是真的吗?“那个世界”在那儿呀?在高高的蓝天之上,浩瀚无边的宇宙?还是……已经在“那个世界”里的他们真的还能影响到我们的人生吗?尤其“祈佑”,有用吗?对于活着的人,有谁去过“那个世界”?既然没人去过,存在的根据又是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唉, 大家都说有,有就有吧。年轻的时候,总以为是迷信,人家都这么做,自己如果……会不会被视为不孝?于是,就跟着做,只是不怎么认真罢了。这件事有点特别,按说年龄越大就越能想明白看明白,然在这件事上却相反,不仅越来越想不明白看不明白,甚至认为真有其事呢。</p><p class="ql-block"> 我,也不例外。</p><p class="ql-block"> 最近这些年,我已经变得和妻一样认真了。我甚至将生活中的顺与不顺,好与不好,经常与做不做这件事联系在了一起。这,是越老越糊涂?还是人生的一种顿悟?</p><p class="ql-block"> 你一辈子都甘愿为其下跪烧纸的人,那一定是你生命中最亲最重要的人,那一定是没有他们就没有你所有的人。</p><p class="ql-block"> 听妻说,她一生下来就被送到乡下姥姥那里,长到六七岁才被父母接回西安。对于我们每个人,就孩童时代来说,父母的陪伴是多么的重要和多么的不可缺少啊。只有曾经缺少这种陪伴或者曾经没有给过这种陪伴的人,方可懂得这种陪伴的真正意义,以及其对一个人情感影响的深远。</p><p class="ql-block"> 我懂了,为什么妻几十年来总念念不忘她的姥姥,总忘不了给姥姥要烧纸。我懂了,为什么在可可心里,奶奶是那么的重要,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那种重要。</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来,妻给姥姥烧纸,就在附近的一个十字路口。画一个圈,留一朝着老家方向的口……纸被点燃了,妻很认真地念叨着:</p><p class="ql-block"> “婆,你拾上吧,你拾上吧,没有了就托梦给我……”</p><p class="ql-block"> 然而,今年回到老家,妻说:“我们去柳树家(姥姥的家)吧,我想到我婆坟前……”</p><p class="ql-block"> 唉,孩童时代那段看起来平平常常简简单单的陪伴,竟然造就了陪伴者与被陪伴者一生的亲情与牵念。</p><p class="ql-block"> 就陪伴而言,我要比妻幸运,我是在父母陪伴下长大的。小时候没有将这件事当回事,现在不了,我已经深深懂得了这种陪伴意味着什么。一个能够拥有如此陪伴的人,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我们所说的母爱父爱就是在这种陪伴中积累而成的,父亲母亲活着的时候,这种爱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父亲母亲不在了,这种爱深深刻在我们的记忆里了。</p><p class="ql-block"> 除了我骨折的那一年,我每年遇到清明节和十月一,都要带着全家回到老家上坟,给父母烧纸,烧很多的纸。活了大半辈子,我也算是一个有过丰富经历和阅人无数的人。如果你让我回答,在这个世界上,谁最好谁又最真?是情同手足的兄弟姐妹?是同甘共苦的战友?是交往了几十年的老友?是对你有过知遇之恩的顶头上司?还是……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说,这些都不是。</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世界上,对我们最好最真的人,莫过于我们的父亲母亲。</p><p class="ql-block"> 我算得上是一个知识分子,也是一个有点小名气的文化人,我怎么能不知道人一旦死了什么都没有了这种道理,但我还是愿意相信“那个世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存在。我烧给父母的那些纸钱,他们一定能够收的到的。</p><p class="ql-block"> 来到妻的姥姥坟前,来到我的父亲母亲坟前,来到岳父岳母坟前,我们全家都跪下,给逝去的他们烧纸,烧了很多的纸。他们在世的时候,也许穷过,日子紧巴过,我不想已经到了“那个世界”里的他们,再遭遇任何的窘迫。</p><p class="ql-block"> 年轻的时候,烧完纸之后,几乎没有什么感觉,感觉走了一种不得不走的过程而已。如今烧完纸之后,感觉如释重负,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p><p class="ql-block"> 尤其来到我的父母坟前,我很自责由于疫情,都好几年了没有来过,我甚至怀疑两年前所遭遇的那次骨折是否与此有关?此时此刻,站在父亲母亲坟前,我有了一种久违的感觉。我好像看到父亲母亲从他们的“家”走出来,母亲含着泪喊道:</p><p class="ql-block"> “我娃回来了,我娃回来了,我娃……”</p><p class="ql-block"> 我很感激我的母亲,母亲虽不曾读过一天书,但母亲却用其难以想象的艰辛与耐心将我们兄弟姐妹一个个养大。母亲虽然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三十多年了,但那种浓浓的母爱依然还伴随着我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我也很感激我的父亲,父亲的智慧,父亲的为人处事是我一辈子都要认真阅读的一本书。和所有的父亲一样,父亲也曾希望我们兄弟姐妹的日子过得很好,但更希望我们能够成长为让他们在乡亲们面前抬的起头说得起话的那种人。</p><p class="ql-block"> 这,是父亲一生的梦想,也是父亲对孝顺一词的诠释。</p><p class="ql-block"> 我很庆幸,虽然经过大半辈子努力,我未成为父亲希望的那样,但我也没让父亲太过失望。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我不是一个庸俗的人;我是一个懂得赚钱的人,但我不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人。</p><p class="ql-block"> 如果有一天,我真的有钱了,我绝对不是一个“土豪”。</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