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与错

品江和

<p class="ql-block">  人们常常为某一个观点是对还是错而踌躇再三,为争论一件事物的进退唇枪舌剑,为统一一种思想观点耗费心力。让人费解的是,历史反反复复明白无误地告诉后人,历史从来就没有对错,只有输赢。而现实才具有对错与输赢两重性,对在错中积累,错在对中消亡。</p><p class="ql-block"> 话说曹孟德刺杀董卓不成,受到通缉。阿满老兄惶惶如丧家之犬,急急似漏网之鱼,昼伏夜行,逃到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拿获。陈宫知道曹操是个英雄。心想,当今天下,群雄并起,烽火连天,做个县令,埋没了自己的才能,到不如与曹操一起,作一番大事业。于是,青衣小帽和曹操一起逃走。</p> <p class="ql-block">  二人一边奔逃,一边讨论天下大事,一边述说心中抱负,都有相见恨晚,惺惺相惜之意。</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黄昏,两人逃到曹操父亲结拜弟兄吕伯奢的庄园。吕老头见到大有作为的阿满来了,大喜过望。立即安排家里众人杀猪宰鸡,自己则骑上毛驴到镇上去买酒。临出门还吩咐阿满好好休息。一路逃命的曹操,神经高度紧张,风声鹤唳。朦朦胧胧,恍恍惚惚中听到:“绑起来再杀。”以为是要杀自己,于是先下手为强,将吕伯奢全家8口人杀了个精光。搜索到厨房,看见被绑捆的肥猪,方才恍然大悟,杀错了人。赶忙逃走。</p> <p class="ql-block">  逃出不远,看见吕老头骑着毛驴,正急急忙忙往家里赶。吕老头问阿满:“为何走之太急?”阿满一面用言语搪塞,一面观察动静,乘吕老头不在意,又将其杀死。陈宫见状,惊得目瞪口呆。责问曹操,为何一错再错,有意杀死好心好意的吕伯奢?曹操大言不惭:“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p><p class="ql-block"> 曹操的行为,既让陈宫震动,又使陈宫惊醒,思虑再三,抛下曹操,独自离去。</p> <p class="ql-block">  愚人观之,曹操要杀董卓,安天下,英雄壮举。陈宫捉放曹,既有私心亦有雄心。曹操杀吕老头一家,心狠手辣,斩草除根,唯我独尊。陈宫发现曹操是个大恶人,不为民除害,反留之独自逃走,以至后来与吕布一起蒙受“白门楼之祸”。这里面的“对与错”明明白白,可是历史只记住了成功而忽视了对错。</p><p class="ql-block"> 再稍稍说说那些历史故事。赵匡胤黄袍加身,取得天下之后,害怕已经掌握兵权的异姓结拜弟兄也来一出新的黄袍加身,于是呕心沥血又上演了一场杯酒释兵权。好在是,赵匡胤还有点人性。继他而起的朱元璋朱皇帝就没那么好心,想出各种阴谋诡计,把一班功臣兄弟杀得鸡犬不留,斩草除根。试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君臣臣,那一个敢在皇上面前议论对与错?</p> <p class="ql-block">  人人身边,毫不夸张地说,天天都有对与错的事情发生。有的人小气,一粒芝麻也要分别大小,锱铢必较;有的人开明,散去千金还复来,胸怀宽广。某单位行政领导,一正三副,正常配置。再加上副书记,纪检组长,总会计师,总经济师,工会主席等,真正精简以后又精简,班子成员还是一正七副,刚好坐满一张八仙桌,所谓“要得发,不离八”。</p><p class="ql-block"> 人多矛盾多,整天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颠来倒去的争执不休。在群众眼中,领导们的对错倒在其次,利益始终摆在首位。比如,谁分管的事多,谁分管的事少;谁陪的领导大,谁陪的领导小;谁乘坐的车好,谁乘坐的车差;谁在全国露了脸,谁在全省挨了批;谁的父亲仙逝热热闹闹,谁的儿子结婚冷冷清清……</p> <p class="ql-block">  愚人有位发小,肺阔量本就不大,娶了一位美女,跑几步立马气喘吁吁。于是家里成天阴云密布,只要那里不小心擦出一点点火星,倾刻引发电闪雷鸣。为菜咸菜淡,可以叽叽嘎嘎一餐饭;为开窗关窗,能够吵吵闹闹两小时;为几毛几块,互相骂骂咧咧大半天;为你妈我妈,不惜摔摔打打一整天……虽然他们常常闹矛盾,但是,生活照样幸福,就是这样的家庭环境,他们的儿子还是以优异的成绩去德国留学了。</p> <p class="ql-block">  请问,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父母,这样的夫妻,他们之间有对错吗?您怎么去区别,去界定生活中的对与错?试想,假如人们都把天下的对与错分辨清楚了,还会有那么多的战争吗!美国人昨天打朝鲜,今天打伊拉克,明天还想打这个打那个,他凭什么?不是正义,不是对错,而是实力,是强权。所以对错不重要,输赢才是关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部分选自网络。谢谢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