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赵洪洋</p> <p class="ql-block"> 在长江南岸的湖北省嘉鱼县,一个名为官桥八组的小村庄,用四十年时间演绎了中国乡村最震撼的蝶变。这个曾经人均年收入不足50元的穷山村,如今已成为拥有28家高科技企业、年产值超30亿元的"乡村硅谷",更孕育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田野乡村公园。官桥八组的振兴之路,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创业史诗,更是一部解码中国乡村现代化转型的启示录。</p><p class="ql-block"> 作为湖北人,家乡有传奇故事的地方,必须得探究一番。</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到了嘉鱼落脚在官桥八组建的酒店,酒店虽无奢华之气,倒也干净整洁。泡一杯茶,听村民讲发家史。</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80年代初的官桥八组,村民们还在为填饱肚子发愁。当改革春风吹到长江之滨,村支书周宝生带领村民在荒山上砸出第一口石灰窑。第一桶金的获得,激发了官桥八组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动力,他们投资成立长江合金厂,与武钢研究院合作研发特种钢材,其生产的桥用缆索占据国内70%市场份额,成为港珠澳大桥等超级工程的"钢筋铁骨"。</p><p class="ql-block"> 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官桥村八组构建起"新材料+高端装备+文旅融合"的产业矩阵。田野集团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建立的博士后工作站,每年产生专利技术30余项,将昔日的"泥腿子"变成了掌握核心科技的产业新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港珠澳大桥的钢筋铁骨</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驾着车缓慢行驶在蜿蜒于丛林中的车道。领略路边漂亮的别墅和四周密密的树林花果、间或还有艺术雕塑品伫立在路边或林中空旷之地,这都是官桥村八组的杰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当工业化浪潮席卷中国乡村时,官桥八组却保持着难得的清醒。2008年,在村办企业年利润突破2亿元的高光时刻,他们毅然关停水泥厂等6家污染企业,投入3亿元启动生态修复工程。这种壮士断腕的抉择,源于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认知。</p> <p class="ql-block"> 田野乡村公园的营造堪称生态修复的典范。设计师巧妙利用废弃矿坑打造叠水瀑布,在工业遗址上培育生态湿地,将曾经的"伤疤"转化为诗意景观。3000亩山林重披绿装,12公里生态步道蜿蜒林间,智慧农业大棚里兰花与番茄共舞,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农业科技在此完美交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官桥村八组探索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发展范式。村民住进花园别墅却依然听得见蛙声蝉鸣,高科技园区与生态公园仅一墙之隔,这种新型城乡形态颠覆了人们对传统乡村的认知。官桥田野乡村公园景区立足官桥村八组及周边自然资源,深入推进“农旅融合”,将乡村生态、乡村劳作、乡村生活、乡村文化就地转化为旅游吸引物,重点建设“十里八村”、“芳园百里”、“梦里水乡”、“颐养小镇”等现代农业、研学旅游、文化康养基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田野乡村公园,望南湖北湖波光粼粼、森林公园自然氧吧舒心爽肺、健康绿道闲庭信步。农博馆、村史馆里陈列着锈迹斑斑的锄头镰刀,传统民居改造的民宿保留着榫卯结构,非遗传承人定期教授竹编技艺。这些文化符号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活在当下的生活美学。在田野开心农场可尽享耕者农趣、山上酒吧、山洞酒窖、清风茶楼正是品茶饮酒好去处。文昌塔、乾坤阁登高俯瞰田园风光,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吃水不忘挖井人,官桥村八组在思源广场饮水思源,不忘一生为农民谋福利的毛泽东,毛泽东的巨大塑像是官桥村八组永远缅怀毛主席的丰功伟绩的标志性建筑。而在发展广场伫立的邓小平塑像,则是官桥村八组借改革开放的东风走上富裕之路,村民感谢伟人的写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田野乡村公园的另一特点是将楚文化元素融入现代景观设计,青铜纹样化作建筑装饰,编钟乐舞变身沉浸式演出。智慧导览系统让百年古树开口"讲述"村庄故事,AR技术复原消失的传统耕作场景,科技手段让文化遗产焕发新生。官桥八组还十分重视教育,投资建设了武汉东湖学院嘉鱼校区,给官桥的持续发展和创新培养人才,一代接一代创造幸福美好的“神州第一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站在田野农博馆观景台远眺,现代农业园区的玻璃幕墙与白墙黛瓦的荆楚民居相映成趣,无人驾驶观光车穿梭在油菜花海,院士工作站里正孕育着下一个"独角兽"企业。官桥村八组用四十年时间,书写了一部中国乡村的《创世纪》,它告诉我们: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城市化复制,而是在守护乡土根脉基础上的创造性转化;共同富裕不是劫富济贫式的平均主义,而是通过制度创新让发展成果共享。这个长江边的小村庄,正以其独特的实践智慧,为世界提供着乡村振兴的中国方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暮色降临时分,嘉鱼官桥村八组的地平线上骤然升起一片璀璨灯海。那座高悬夜空的"猪八戒背媳妇"灯组,以憨态可掬的姿态托起整个夜空,十万盏灯笼次第绽放,将长江南岸的这个小村庄装点成童话般的幻境。这座被称作"鄂版不夜城"的文旅新地标,用魔幻现实主义的笔触,在楚辞故里写下了一曲乡村振兴的霓虹诗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高达15米的"猪八戒背媳妇"主灯组颠覆了传统审美:身披镭射战甲的八戒脚踏祥云,背上的高小姐身着全息投影婚纱,机械关节随着音乐律动起伏,古典神话人物被解构成赛博朋克风的未来图腾。设计师大胆采用3D打印与柔性屏技术,让八戒的九齿钉耙化作流光溢彩的灯柱,每片钉齿都在演绎《西游记》经典桥段的动态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 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天河"主街漫步,两侧飞檐翘角被LED灯带勾勒出流动的轮廓。智能感应装置让游客脚步所至,地面便绽放朵朵莲花光影。在元宇宙体验馆里,戴上AR眼镜的孩童正追逐着全息投影的筋斗云,老茶馆中的说书人却用湖北评书讲述着"八戒嘉鱼娶亲"的在地化新编。这种传统与未来的碰撞,恰如八戒背上那盏不断变换色彩的琉璃灯,折射出文化传承的无限可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最令人称奇的是长江剧场的水幕电影。百米宽的水帘上,裸眼3D技术让八戒腾云驾雾穿越现代嘉鱼,从田野集团的科技园区到官桥八组的智能农场,神话角色与现代乡村展开跨时空对话。当水幕中呈现港珠澳大桥使用官桥特种钢材的画面时,观众席爆发的掌声,是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赞美。</p> <p class="ql-block"> 不夜城要观看的节目是“打铁花”节目,在音乐的伴奏下,打起的铁花如烟花腾起四溅,给夜空添彩,让观者欢呼雀跃。在彩灯映照的亭台楼阁背景下,好一幅盛世佳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放在最后的节目是《西游记》龙宫夺宝的节目,孙悟空与虾兵蟹将腾空打斗的场面摄人心魄,金箍棒的最终得手让观众席爆发出热烈掌声。</p> <p class="ql-block"> 离场时回望这片光的海洋,忽然读懂设计者的深意:八戒灯组不仅是《西游记》品牌与当地文化、理念、习俗相结合的一种喜闻乐见形式,更是中国乡村振兴的隐喻——永远以憨厚却执着的姿态,背负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奋力前行。嘉鱼不夜城的每盏灯光,都在讲述一个关于土地觉醒的故事:当科技与人文在乡村相遇,最朴素的泥土里也能生长出照亮宇宙的星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