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十四) 墨尔本老监狱

心荷

&nbsp; &nbsp; &nbsp; &nbsp;2025年1月23日,是我和儿子此次澳大利亚之行的最后一天,我们计划搭乘当天晚上十点的航班回国,白天还有一整天的时间,我们决定参观一个位于酒店附近的知名景点——墨尔本老监狱 。<div>&nbsp; &nbsp; &nbsp; &nbsp;在景点的官网上查询,一张成人票是38澳元,相当于175人民币,我又在“飞猪”上搜了一下,两张票只要116人民币。于是就在“飞猪”上买了票。</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老监狱位于市中心的罗素街,走路大约十分钟就到了。这里曾经关押了很多澳洲本土与从欧洲大陆发配来的囚犯。二战期间,监狱再次短暂开放,用以关押战犯,战争结束后,监狱便永久性地结束了监禁使命。 1972年,这座监狱改为博物馆,开始向公众开放。&nbsp;&nbsp;</div> &nbsp; &nbsp; &nbsp; &nbsp;在老监狱门前,碰巧遇到了一队小学生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参观老监狱。 &nbsp; &nbsp; &nbsp; &nbsp; 孩子们对监狱门前画风有些恐怖的宣传画充满了惊讶与好奇。 &nbsp; &nbsp; &nbsp; &nbsp;从小小的接待处旁的一扇小门走进去,立刻看到了一座阴森森的监狱,这是一座三层楼的建筑,虽然有光线从顶部照进来,走廊里也有一些灯光,但监狱里充满了阴暗和恐怖的气氛,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 &nbsp; &nbsp; &nbsp; &nbsp;狭窄昏暗的走廊弥漫着一股陈旧的气息,每走一步,似乎都能感受到当年囚犯们沉重的步伐。 &nbsp; &nbsp; &nbsp; &nbsp;这是一座用蓝石材料建成的建筑,坚硬稳固,似乎密不透风,独特的建筑风格使它看起来像一座森严的堡垒。&nbsp;它拥有19 世纪监狱建筑的典型特征,包括用于隔离犯人的单人牢房以及执行刑罚的设施。 &nbsp; &nbsp; &nbsp; 众所知周,澳大利亚最初是大英帝国流放罪犯的地方,监狱于这个国家有特殊的意义。&nbsp;<div>&nbsp; &nbsp; &nbsp; 1770 年 4 月 19 日,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船长在悉尼登上了澳大利亚大陆,以国王乔治三世的名义宣布这片大陆归属大英帝国所有。<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十八世纪末期,英国国内监狱人满为患,而澳大利亚作为新发现的大陆,被英国政府视为安置罪犯的理想之地。<br></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1787 年 5 月 13 日,英国航海家阿瑟・菲利普率领由 11 艘船只组成的 “第一舰队” 从英国朴次茅斯出发,前往澳大利亚。这只舰队中就载有700 多名罪犯以及他们的看守和其他人员 。经过约 8 个月的航行,舰队于 1788 年 1 月抵达澳大利亚,在杰克逊港建立了定居点,1月26日,他们在悉尼定居,并升起了英国国旗,澳大利亚正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这一天也成为澳大利亚的国庆日,从此也开启了英国在澳大利亚流放罪犯的历史。</div></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在 1787 年至 1868 年间,超过 16.5 万名罪犯从英国被流放到澳大利亚,早期的澳大利亚殖民者也在监狱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nbsp;<br></div></div> &nbsp; &nbsp; &nbsp; &nbsp;1851 年,墨尔本附近发现金矿,引发了全球规模的第二次 “淘金热”。大量的人口从世界各地涌入墨尔本,包括美国人、英国人、中国华工等,城市人口迅速增长。1861 年,墨尔本人口达 14 万,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当然,随着各色人种争先恐后涌入墨尔本,这座城市的犯罪率也急速攀升,墨尔本老监狱已经完全人满为患,不能满足需要,一座用于关押犯人的新楼也在这一年开始建设,它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座建筑。 &nbsp; &nbsp; &nbsp; &nbsp;一楼的牢房内部空间逼仄,仅有一米多宽,两米多长,仅仅几平米的空间,便是罪犯们曾经漫长岁月的全部世界。在这一方方小天地里,能想象到他们对自由的渴望。&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这座监狱关押了不计其数的罪犯,这是从犯罪现场收集的部分罪犯的脚印。 &nbsp; &nbsp; &nbsp; &nbsp; 这是犯人当年穿的囚服。 &nbsp; &nbsp; &nbsp; &nbsp;部分牢房内部经过粉刷,墙上展示着跟这座监狱有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让人看了深受震撼。 &nbsp; &nbsp; &nbsp; &nbsp;墨尔本老监狱因曾关押和处决过一些著名囚犯而闻名,其中最著名的是澳大利亚民间传说中的绿林大盗耐德・凯利。他因一系列大胆犯罪行为声名远扬,1880 年6月在与警方激战后被捕,11 月 11 日在监狱被绞死,成为第 101 个被绞死的人。 &nbsp; &nbsp; &nbsp; &nbsp;监狱的墙上以详细的文字和图片介绍了耐德·凯利传奇的一生,这是他身着护甲的照片。 &nbsp; &nbsp; &nbsp; &nbsp;耐德・凯利 1855 年出生于墨尔本,父母是爱尔兰天主教移民。他从小果断勇敢,11 岁时因救出落水同学获得奖章。13 岁时,他因袭击他人首次被捕,后来又成为丛林大盗哈利・鲍沃的 “帮凶”,因袭击他人、偷盗马匹入狱一年。 1878 年,他犯事后又拒捕逃逸,带领弟弟逃进丛林,家人被抓,母亲被判 3 年监禁,兄弟俩成为通缉犯。凯利后来又发展了两个人,成立了“凯利帮“。他们杀死了3 名警察,政府悬赏 8000 镑缉拿。作为报复,凯利帮抢劫了两家银行,并劫持 60 位村民,耐德・凯利口授 7000 多字长信,控诉法律不公和政府迫害,成为民间英雄。1880 年 6 月 27 日,凯利帮与 50 多名警察在小镇展开枪战,除凯利外其余三人都被击毙,他虽然身穿护甲,当时没有被击毙,但腿部中枪被俘,被带回墨尔本审判,并被实施绞刑,他的最后一句话是 “这就是一生”。 &nbsp; &nbsp; &nbsp; &nbsp;凯利长相不俗,他的经历极富传奇色彩。 &nbsp; &nbsp; &nbsp; &nbsp; 凯利穿过的盔甲。 &nbsp; &nbsp; &nbsp; &nbsp;耐德・凯利在澳洲历史上的角色地位颇具争议。民间传说与电影将他英雄化,视为澳洲罗宾汉,他的违法行径被看作对英国殖民统治的反抗。他的故事多次被拍成电影,他的形象甚至出现在 2000 年悉尼奥运会开幕仪式上。但也有观点认为,他的行为包括谋杀警察和对普通公民使用暴力等,不能简单地将他视为英雄。 &nbsp; &nbsp; &nbsp; &nbsp;在老监狱还看到了耐德・凯利的母亲艾伦·凯利的照片。 &nbsp; &nbsp; &nbsp; &nbsp;她曾经因为包庇儿子也被判入狱三年,在狱中从事洗衣的工作。在她的儿子被绞死的前一天,母子两人见过一面,这位母亲对儿子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记住,你要勇敢地面对死亡,像一个真正的凯利家族的人一样!”儿子被执行绞刑的时候,她就在几十米外的洗衣房工作。只能说,这位母亲的心理太强大了!因此她的儿子也成就了一段传奇。 &nbsp; &nbsp; &nbsp; &nbsp;光滑的石板,斑驳的墙面,无不诉说着这座建筑那一段非凡的历史。 &nbsp; &nbsp; &nbsp; &nbsp;墨尔本老监狱还曾经关押过一些女性罪犯,她们也在这里被执行绞刑。 &nbsp; &nbsp; &nbsp; &nbsp;这名女性叫艾玛·威廉姆斯,她被执行绞刑时27岁。 &nbsp; &nbsp; &nbsp; &nbsp;1893 年,艾玛和丈夫从塔斯马尼亚来到墨尔本。然而,当时正值经济大萧条,工作机会极度稀缺,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雪上加霜的是,艾玛发现自己怀有身孕,而她的丈夫又不幸染上伤寒,最终撒手人寰。<br>&nbsp; &nbsp; &nbsp; 失去了经济支柱,面对嗷嗷待哺的孩子,艾玛的生活变得举步维艰。为了活下去,她曾尝试将年幼的儿子送给育婴农场或者孤儿院,可都遭到了拒绝。走投无路之下,她被迫选择了卖淫这一无奈之举。在 1895 年 8 月,悲剧发生了。每当艾玛接待客人时,孩子的哭闹就成了 “麻烦”。在极度的痛苦与绝望中,这位饱受生活折磨的母亲,做出了一个令人痛心疾首的决定 —— 她亲手溺死了自己的儿子 。<br>&nbsp; &nbsp; &nbsp; 很快,艾玛的行为被发现,她遭到了法律的审判,并被判定有罪。在审判期间,为了逃避死刑,她谎称自己再次怀孕,这使得执行死刑的时间暂时延后。社会各界听闻此事后,掀起了轩然大波,各种反对死刑的请愿书纷纷被送到执行委员会。但最终,所有的努力都未能改变结局,1895 年 11 月 4 日,年仅 27 岁的艾玛・威廉姆斯在墨尔本老监狱被施以绞刑 。 &nbsp; &nbsp; &nbsp; &nbsp;这位漂亮的女性叫玛莎·尼德尔,她也因为投毒杀害了自己的丈夫、女儿们以及丈夫的兄弟而被执行绞刑。 &nbsp; &nbsp; &nbsp; &nbsp; 这是玛莎·尼德尔儿时的照片,她在一个充满暴力和虐待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显现出精神方面的问题,却出落成了一个漂亮的姑娘,结婚后,她曾经也有过完美的家庭,但她毕竟有精神疾病,亲手用药物毒死了身边的亲人。 &nbsp; &nbsp; &nbsp; &nbsp;在老监狱,还看到了一位被执行绞刑的华人。因为墨尔本发现金矿,大量华人也来到这里,据说当时维多利亚州华人约占十分之一。华人在这里遇到了敌意和种族歧视,他们努力工作,把大部分收入寄回中国的老家,自己过着我们难以想像的艰苦生活。 &nbsp; &nbsp; &nbsp; &nbsp;这位华人叫An Gaa,因为杀害了自己的同胞而被捕。 &nbsp; &nbsp; &nbsp; &nbsp;An Gaa在每天的辛苦劳作后,都会在树皮小屋里跟同样来自中国的老乡Pooey Waugh一起吸食鸦片,这可能是他们唯一的消遣。1875年7月13日晚,An Gaa杀害了他的朋友,原因他却未透露。当警察到小屋的时候,发现An Gaa在尸体旁边吃晚饭。后来也曾经有三位有天主教信仰的华人移民想替An Gaa伸冤,声明他有精神疾病,希望警方能免除他的死刑,但没有成功,最终他在墨尔本老监狱被执行绞刑。 &nbsp; &nbsp; &nbsp; &nbsp;这是最后一位在老监狱接受绞刑犯的人,叫罗纳德·瑞恩,他的眼神中还流露出毫不在乎的表情,甚至还有一种轻蔑和傲气。 &nbsp; &nbsp; &nbsp; &nbsp;这是一楼一间可以通往户外的小门,当年一定是重兵把守的地方。 &nbsp; &nbsp; &nbsp; &nbsp;在老监狱还目睹了许多当年的刑罚工具,如绞刑架、行刑铡刀和拷打器具,还看到了耐德・凯利使用的装备,铠甲头盔和面具。&nbsp; &nbsp; &nbsp; &nbsp; &nbsp;被执行绞刑的罪犯行刑前带的头套。 &nbsp; &nbsp; &nbsp; &nbsp;这是行刑的铡刀。 &nbsp; &nbsp; &nbsp; &nbsp;对犯人实施拷打的器具。 &nbsp; &nbsp; &nbsp; &nbsp;二楼执行绞刑的地方,罪犯站在这里,系上绳子,打开地上的两块木板,人就悬空了。 &nbsp; &nbsp; &nbsp; &nbsp; 被绑上了绳子、套上头套的罪犯。 &nbsp; &nbsp; &nbsp; &nbsp;当罪犯死亡后,监狱的工作人员对他们的头颅进行解剖,试图分析他们的大脑构造有异于常人的地方,还会为他们制作头部的模型,如今的监狱里展示了多位罪犯的头部模型。 &nbsp; &nbsp; &nbsp; &nbsp;当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看到残酷的行刑工具时不知道他们心里受到了怎样的震动。 &nbsp; &nbsp; &nbsp; &nbsp; 二楼和三楼的牢房用于犯罪程度较轻的罪犯,室内的空间也相对宽敞了一些。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二楼的大部分房间内没有文字和图片介绍。 &nbsp; &nbsp; &nbsp; &nbsp;二战期间,监狱曾短暂作为军事拘留营,关押擅离职守或在城里醉酒的澳大利亚士兵,也关押过一些二战战犯。 &nbsp; &nbsp; &nbsp; &nbsp;这是关于二战期间老监狱的一些文字和图片资料。 &nbsp; &nbsp; &nbsp; &nbsp; 这座古老的建筑,见证了133名罪犯被执行绞刑。 &nbsp; &nbsp; &nbsp; &nbsp; 墨尔本老监狱留下的老照片。 &nbsp; &nbsp; &nbsp; &nbsp;1970 年代,澳大利亚国家信托接管老墨尔本监狱,对它进行修复,并于 1972 年向公众开放作为博物馆,通过陈列展示等形式,让游客了解 19 世纪监狱生活和刑罚制度,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一个呈现墨尔本历史的重要景点。 &nbsp; &nbsp; &nbsp; 现在老监狱每周还提供两次特殊的体验活动——夜间游览监狱,游客手持蜡烛,深入探索一百多年前的监狱生活,如果游客想要更刺激的体验,还可以另外加 5 澳币参加 “看守所体验” 活动,模拟 “入狱”,体验被拘留的过程。 &nbsp; &nbsp; &nbsp; &nbsp;走出那座古老的建筑,走进绿色的草坪,看到活泼可爱的孩子们,立刻感受到生命的活力,自由的美好! &nbsp; &nbsp; &nbsp; &nbsp; 从老监狱出来,在罗素街与维多利亚街的拐角处,树立着一座不是很高大,但却很有意义的纪念碑,这就是“八小时工作制纪念碑”。 &nbsp; &nbsp; &nbsp; &nbsp;纪念碑是一座花岗岩柱,顶部有 “888” 青铜徽章和刻有 “劳动、娱乐、休息” 的地球仪,这是墨尔本的工人于1856年争取到的权益,如今这一福利已惠及全世界的打工人。 &nbsp; &nbsp; &nbsp; &nbsp;墨尔本老监狱是我们的澳大利亚之行中另类的景点,没有愉悦,只有震撼!景点很小,只有一座建筑,但真实的环境、清晰的照片,详尽的文字,再加上阴森的氛围,让我对澳大利亚殖民初期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div><br><div>&nbsp; &nbsp; &nbsp; &nbsp;谢谢赏读!</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