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撰稿 摄影:冯晓平</p><p class="ql-block">编辑 制作:紫 槐</p>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4日,春光明媚的午后,西安回坊《骑行漫记》首发式场地内洋溢着欢快的氛围。“快乐骑行队”十周年庆典暨《骑行漫记》首发式座谈会在这里隆重举行。金色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斜斜洒入,在会议室的桌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本崭新的《骑行漫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十年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马克礼队长精神矍铄地站在台前,虽已年过六旬,却仍保持着骑行者特有的挺拔身姿。他深情回顾道:“十年来,我们风雨无阻,每周一行,累计骑行里程已达上万公里!”这个数字让在座的十余位队员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老马队长如数家珍地细数着那些难忘的旅程:春日里骑行在秦岭山花烂漫的山道上,夏日里顶着烈日穿越关中平原,秋日里在金黄麦浪中穿梭,冬日里的豪情......每一段回忆都让在场的骑友们会心一笑,仿佛又回到了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正如他在《骑行漫记》前言中讲的那样:带着古城墙的沉稳与渭水的奔放,将“骑迹”延展向更远的地平线。因为他们相信,只要车轮还在转动,长安的春风就永远年轻。</p> <p class="ql-block"> 最让队友们感动的是白启新先生(因有事未能参加)加入团队虽时间不长,但每次骑行只要有他参加就会有不同的收获。他用文字记录下骑行中的点点滴滴,作成美篇留在历史的长河中,最难忘的是骑行到休息时他总会把带来的书打开读给队友听,从学习中加强了骑行队的文化自信。《骑行漫记》中的二十几篇文章就是白启新先生的心血结晶。</p> <p class="ql-block"> 最令人动容的莫过于签名留念环节。那本珍贵的《骑行漫记》在每位骑行队员的手中小心翼翼地传递,每个签名都独具特色:有的签名工整有力,如同他骑行的风格;有的签名潇洒飘逸,活脱脱就是下坡冲刺时的风采;最有趣的是有名队友干脆画了辆栩栩如生的自行车代替签名,引得满堂喝彩。著名书法家丁锐先生神情专注地执笔将这场温馨的签名仪式永远定格在了这𠆤欢乐的时段。此刻,西斜的夕阳为每位签名的队友镀上一层金边,恍若骑行在秦岭之巅时邂逅的落日余晖。</p> <p class="ql-block"> 活动到高潮时,安秘书长拿岀他收藏的有队长马克礼和他自己题拔的队友马荣儒先生的绘画精品《水涨娄芽短…… 》大家合围欣赏投去了赞许羡慕的目光!</p> <p class="ql-block"> 马克礼队长的总结发言将气氛推向高潮。他动情地回忆起十年前那个春光明媚的早晨,几个志同道合的老伙计,骑着几辆老旧的自行车,在回坊牌楼下许下了一个简单的约定。我们不过是想找回儿时骑车的快乐。老马说着,眼角的皱纹里盛满了笑意。谁能想到,这支自发的骑行队后来创造了如此多的奇迹:穿越陕北黄土高原的豪迈,有些队员单车环青海湖的壮举,最远甚至抵达了漠河北极村的极限挑战。这些滚动的车轮,不仅丈量着大地的宽广,更转动着这群中老年人生命的年轮。</p> <p class="ql-block"> 合影时刻,队员们环簇着签满名字的《骑行漫记》,齐齐摆出标志性过弯手势。快门定格了这一瞬间的蓬勃朝气。这支骑行队最珍贵的勋章,不是丈量过多少险峰峻岭,而是十年如一日车轮碾过的晨昏与四季。风霜将骑行服洗得泛白,却淬炼出更明亮的眸光;岁月让车铃生了铜锈,但每串笑语始终浸染着二十岁的清亮。</p> <p class="ql-block"> 《骑行漫记》的最后一页特意留白,安秘书长解释说:“这是留给未来更精彩的旅程。”是啊,这支队伍的故事,注定要像他们永不停歇的车轮一样,永远向前。当丁锐先生将那本签满队员名字的珍贵孤本郑重交到安秘书长手中时,夕阳的余晖将每个人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宛如一条通向远方的骑行道,没有终点,只有无限的可能。</p> <p class="ql-block"> 座谈会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但“快乐骑行队”的故事仍在继续。这本《骑行漫记》,这些珍贵的签名,这幅生动的书法作品,都将成为这支不凡队伍最美好的见证。让我们期待,在下一个十年庆典时,能够读到更多更精彩的骑行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