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佛寺庙会游记</p><p class="ql-block"> 孙晓东</p><p class="ql-block"> 农历三月初八,春天的阳光暖暖地洒在大地上,我们一家人慕名前往彬州市大佛寺,赶赴这场一年一度的庙会。还未到大佛寺,远远便能瞧见那热闹的景象。大佛寺外的北广场,人群熙熙攘攘,似一片欢乐的海洋。</p><p class="ql-block"> 广场中心,一座敬香台格外醒目。信男信女们手捧香烛,神情虔诚。他们缓缓靠近敬香台,将手中的香烛点燃,袅袅青烟升腾而起,带着人们对生活的祈愿飘向天空。那专注的眼神,那轻轻的呢喃,无一不透露着对信仰的执着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p><p class="ql-block"> 目光向北边移去,一座崭新搭建的戏台映入眼帘。秦腔那激昂的旋律在空中回荡,演员们身着华服,粉墨登场。他们的唱腔时而高亢激昂,如万马奔腾;时而婉转低回,似潺潺溪流。台下观众们或站或坐,全神贯注。有的跟着节奏轻轻哼唱,有的为精彩之处鼓掌叫好,完全沉浸在这古老艺术的魅力之中。</p><p class="ql-block"> 广场的东西两侧,是一片热闹的商业区域。饮食摊位上,各种美食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凉皮晶莹剔透,搭配着酸辣可口的调料,让人垂涎欲滴;肉夹馍外酥里嫩,咬上一口,肉香四溢。百货用品琳琅满目,从精致的手工艺品到日常的生活用品,应有尽有,让人目不暇接。</p><p class="ql-block"> 踏入大佛寺内,首先仰入眼帘的是大佛寺护楼一一明镜台,攀登明镜台的人像两条长蛇,步履蹒跚地向前蠕动,人们沿着既定的路线,依次参观拜佛。每一尊佛像前,都有人驻足凝视,双手合十,默默祈祷。那庄重的氛围,让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敬畏。</p><p class="ql-block"> 据了解,大佛寺始凿于北朝(439~581年),兴盛于唐(618~907年),经宋(960~1279年)、金(1115~1234年)、元(1206~1368年)各代改塑、重妆。大佛寺原名应福寺,北宋仁宗(1022~1063年在位)为其养母刘太后庆寿时将其改名为庆寿寺。大佛寺石窟依山凿窟,雕石成像,共130多个石窟,错落有致地分布于约400米长的立体崖面上。共有佛龛446处,造像1980余尊,分为大佛窟、千佛洞、罗汉洞(佛洞)、丈八佛窟、僧房窟五部分。现存窟龛361个,其中有造像的窟19个,保留造像1498尊。1988年1月13日,大佛寺石窟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0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佛寺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23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欣逢盛世,大佛寺得到很好维修保护,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虔男信女们的青睐。</p><p class="ql-block"> 大佛寺院内,一场古装演出正在上演。演员们身着唐朝服饰,衣袂飘飘。他们的舞蹈轻盈优美,仿佛带着人们穿越回到了那个尊崇佛教、歌舞升平的大唐盛世。那精美的服饰、灵动的舞姿、悠扬的音乐,再现了当年的繁华与昌盛,让人不禁沉醉其中,感受着历史与文化的交融。</p><p class="ql-block"> 大佛寺庙会,我看到了信仰的力量,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体会到了生活的烟火气息。这场庙会,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集会,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一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p><p class="ql-block"> 美中不足的是,大佛寺北广场没有硬化,到处凹凸不平,沙尘㳽漫,环境卫生太差,饮食安全堪忧,破坏了大佛寺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人头攒动</p> <p class="ql-block">排队攀登护楼的长蛇阵</p> <p class="ql-block">庙会外境</p> <p class="ql-block">祈福添祥</p> <p class="ql-block">古装演艺</p> <p class="ql-block"> 大佛寺庙会让人感慨良多,现赋《沁园春》词一首:</p><p class="ql-block"> 沁园春·彬州大佛寺庙会</p><p class="ql-block"> 古刹佛窟,三月初八,庙会正酣。看香烛摇曳,香烟袅袅;梵音缭绕,佛意绵绵。信众如潮,虔诚礼拜,祈愿声声上九天。人潮涌,叹熙熙攘攘,盛况空前。</p><p class="ql-block"> 千年古寺庄严。忆往日、辉煌岁月传。有石佛端坐,慈悲满目;精雕细刻,工艺超凡。岁月沧桑,风云变幻,古刹依然傲世间。抬望眼,盼佛光普照,福祉绵延。</p><p class="ql-block"> (中华新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