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溪红色消费合作社的整顿与解散

沙湾野老

<p class="ql-block">紫溪红色消费合作社的整顿与解散</p><p class="ql-block">——紫溪红色消费合作社的设立、推广、整顿与解散</p> <p class="ql-block">紫溪乡地处铅山县东南部,武夷山的北麓。自古这里商贾往来、驿马如飞,为赣闽通道上的咽喉重镇。因为它四面环山,中间呈锅底形,且有着比较大的坂田,非常适合部队驻扎和打游击,从而又成了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传说黄巢起义军和太平天国的队伍,当年都曾攻取占领过这里,而后由此经分水关进入福建。</p> <p class="ql-block">1928年初,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革命先辈发动弋横起义,创建赣东北红色根据地。不久,星星之火燎原到了铅山,农民运动在信江北岸轰轰烈烈开展起来,建立了铅山县第一个共产党支部。到1930年初,此地几乎全都成为了红区。为更好地开展农民运动,发展红军和赤卫队武装,铅山县委、县苏(此“苏”指的是苏维埃政府,下同)将土地革命引向南部山区,党组织派人到紫溪和福建崇安等地从事革命活动。其中就在紫溪的十七都石垅、东坑、郭家、西山等地,利用挑崇安担和挖纸药的名义,在农民中间开展“上名字”(参加革命的一种形式)话动,随即这一带的土地革命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建立起了红色苏区政权。</p> <p class="ql-block">1930年底,铅山县委、县苏在新滩乡正式成立。国民党反动派以河口、永平等城镇为据点,派重兵把守,将铅山南北两个苏区割裂开了。信江北岸苏区的三个区,因与横峰、上饶苏区相连,经上级决定,除保留一个外,西坂、新滩的一片划入横峰第五区,傍罗的一片并入上饶第六区。而南部苏区因为经常受到敌人的骚扰,动荡不安,迫切需要加强党的领导,经赣东北省委研究决定,将铅山县委、县苏南迁去到那里。先是设在石垅(当年属紫溪乡),而后迁到紫溪。至此,以紫溪为中心的铅山县南部苏区根据地便建立起来了,下辖十二个区(包含傍罗区)和五个特区。而后1931年7月,上铅县委、县苏也在英将乡的小横宣布成立。</p><p class="ql-block">(以下为该文稿的下篇)</p> <p class="ql-block">三、红色消费合作社的整顿</p><p class="ql-block">尽管这一时期的革命形势比较好,但在当时那种艰苦的环境下,苏区群众的生活还是困难的,包括干部也都一样。消费合作社的同志,因为整天与钱和商品打交道。尤其社主任和采办员,手上有一点点权,是非常容易出问题和犯错误。有同志就经不起金钱的考验,走上了渎职甚至于犯罪的道路。如县合作总社的第一任主任余富义,1931年底赴白区和外地采购商品时,就贪污了一百余元的公款。</p> <p class="ql-block">县委、县苏对贪腐有着很严格的财经纪律,自然不会放过他。此贪污案件在当年可以说是轰动一时,发现后余富义当即被撤职和监禁起来,其职务也由祝水文(下渠大坞人)同志继任。按照当时苏区的政策,余已达到了枪决的条件,铅山县委书记吴宪喜就在大会上公开表态过可以枪决。但为了慎重起见,他将此案留待复查后再处理。后吴宪喜调闽北工作,且此处理意见无会议记录,加上时局紧张,余被放了出来。不过他后来也不得好死,红军北上后当了国民党的伪保长,一次与他人争夺女人,让人家给杀了。还有一个叫李一舟的职工,父亲是县财政部部长,也因为十四元钱的手续不清,遭到了关押。</p> <p class="ql-block">余富义的案件给苏区经济工作敲响了警钟,随即县、区两级政府对消费合作社进行整顿,加强领导,清除了一些思想不纯和爱贪小便宜的人。如1932年7月,县苏领导在该项工作的总结中就提到,“消费合作社工作,各级党和苏维埃政府经委会应加强对它的工作领导,严防一切阶级异己份子混入。要把这一工作建立在广大群众身上,取得广大群众的信任与拥护来进行。”还要求从事消费合作社工作的同志,为打通崇安与河口之间的贸易往来,要继续努力。经过这一次的整顿,消费合作社的队伍得以纯洁,之后再没有出现过余富义这类贪污的事件。</p> <p class="ql-block">合作社的主任和职工,之前是没有工资津贴的,经此事件之后,才开始有了工资津贴。如合作社在设立初期,所有人员都没有工资,仅供饭吃。经济好转后,主任和采办每月发红票三元,其余职工每月一律为两元。1932年10月,闽北和铅山、上铅苏区开始进行肃反运动。对反革命分子采取严厉措施,本是完全有必要的。但在“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领导下,造成了严重错误,留下沉重的教训。有合作社的领导和采办因与敌区有关系(这本来是很正常的现象),都受到了嫌疑,不少干部职工因此含冤坐牢甚至于死去,致使革命事业遭受到了重大损失。</p> <p class="ql-block">当然,坚定的革命者还是占绝大多数的,消费合作社的干部职工也不例外。正是由于他们的不计报酬和无私奉献,我国的革命事业才最终取得了成功。从事消费合作社工作的这些同志,当年其实也是很危险的,绝不亚于上前线打仗的红军战士。尤其采购员、推销员,他们经常跑到白区去做生意,随时都有可能暴露身份被敌人抓获。一旦被敌人抓获,不死也要去掉半条命。经查阅铅山县土地革命时期牺牲的烈士名录,里面至少有二十几个从事消费合作社工作的干部和职工(多数为采办)。他们都是在河口或者永平采购违禁物资时被敌人抓获,而后至死不肯叛变,遭到了敌人的杀害。</p> <p class="ql-block">四、红色消费合作社的解散</p><p class="ql-block">1933年下半年,蒋介石开始对苏区红军实施第五次围剿。敌人在铅山县境内布置了国民党军队梁立柱的二十一师,分驻河口、永平、石塘、杨村等地,用强大的兵力掩护修建碉堡群,用于进攻苏区作准备。而后1934年4月,敌二十一师在石塘一带完成了围攻准备,退回信江沿岸。接着敌十八师占领石塘,开始向紫溪苏区实施全面进攻。闽北分区区委为了开展游击战争,加强机动性,将上铅县和铅山县的第二、六、九区合并成立上铅特区,退守岑源。上铅县消费合作社撤消,各区消费合作社及对外贸易处也随之进行整编。</p> <p class="ql-block">1934年5月,紫溪撤守,铅山县委、县苏机关移驻石垅。不久铅山县委、县苏的第四、五、七、八、十区也因敌军二十一师、十八师、反动的三区团和守望队的进攻而失陷,撤到广际成立中心区委。各区、乡消费合作社与县消费合作总社亦合并到了一起,在石垅邱林这个地方落脚,由祝水文同志负责。同年六月,祝水文调大安闽北工作,合并起来的消费合作社由曹家坡人颜文春负责。1934年8月,该游击区被敌人攻陷。至此,消费合作社予以解散。</p> <p class="ql-block">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时间转瞬从1934来到2024年,紫溪红色消费合作社解散距今也已经过去整整九十个年头了。虽然它已经成为了历史,人民心中一抺红色的记忆,但其影响还是非常巨大和深远。有知情的红军后代与本人聊起此一段往事,仍是那么地津津有味、如数家珍。尤其文中提到的那些消费合作社旧址,个别的现在还有残存。我就想,能否将它们修复保护起来,作为红色遗址向社会开放?让人们在此重温革命前辈的理想和精神,由此激发强烈的爱国情愫,进而肩负起振兴中华和保护祖国的重任。</p><p class="ql-block">(作者:杨必源)</p><p class="ql-block">(写于二零二三年秋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