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鼓清碑  历史回想|南京史迹寻访明朝系列之十

点石成金

<p class="ql-block">拍摄地址:南京市鼓楼公园、大钟亭、北极阁、成贤街口等</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5-4-5上午</p><p class="ql-block">拍摄主题:鼓楼——“明鼓清碑”包含两朝皇帝的历史故事</p><p class="ql-block">拍摄编辑:点石成金</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5日上午,萌爷爷主持的古都南京·十朝史迹寻访之旅第十期明朝系列之十活动如期举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鼓楼概述</b>(主持人文稿)</p><p class="ql-block">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据《鼓楼区文物志》称其为全国鼓楼之冠。鼓楼所处地原名黄泥岗,坐西北面东南,明时鼓楼是用以迎王、选妃、接诏等大典大庆,平时用以昼夜报时。</p> <p class="ql-block">鼓楼建筑含上下两层。下层台墩,长44.04米,宽22.60米,高8.80米,中间并列三道拱门贯通前后,左右两端各筑券顶楼梯通道,以供上下。上部为木结构的殿宇建筑,规模与楼座同大,滴水直落台座之外。</p><p class="ql-block">鼓楼的位置为大明京城的方位中心。鼓楼距朝阳门(今中山门)、仪凤门、聚宝门(今中华门)基本为几何状的等距离。以鼓楼为原点,分别与中山门、中华门两条延线的夹角为60度(士5度),这两条延线与狮子山中点分别形成的夹角各为150度(士5度),在区块上体现出明代南京城不规整中的规整布局。</p><p class="ql-block">在鼓楼建成的同一年,皇太孙朱雄英与其奶奶马皇后先后去世。</p><p class="ql-block">鼓楼上层结构与鼓具在明末清初时已无存。</p><p class="ql-block">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皇帝第一次南巡,十一月初一抵江宁(南京),初二就上登鼓楼,视察大明南京的格局。在离宁时留下圣喻,嘱咐两江官员奉公爱民。时两江总督王新命与属下将皇帝南巡圣谕勒石成碑,立于楼阁之中,称之戒碑。正面碑文二十行,满行四十四字,楷书。碑阴刻王新命等大小二十名参与立碑官员的官衔和姓名。并起建阁楼以尊护。鼓楼楼名由此亦为“碑楼”,亦名“戒楼”。</p><p class="ql-block">1957年鼓楼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完)</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于活动举办前发送本群的老照片——</p><p class="ql-block">清末的鼓楼</p> <p class="ql-block">19世纪20年代的鼓楼</p> <p class="ql-block">侵华日军占领下的鼓楼</p> <p class="ql-block">鼓楼街及劝业会场</p> <p class="ql-block">保泰街,左前方为鼓楼</p> <p class="ql-block">大钟亭(摄于1890年)</p> <p class="ql-block">北极阁远眺</p> <p class="ql-block">大石桥上北极阁眺望</p> <p class="ql-block">以下为本期活动的集中打卡地集体照</p> <p class="ql-block">是日上午九点,众人在本期活动集合地点聚集。</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向大家介绍鼓楼概况</p> <p class="ql-block">南京鼓楼在清代被称为“碑楼”,主要原因是康熙皇帝南巡时在此立碑并建楼保护。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皇帝首次南巡至南京,登上鼓楼城台并告诫地方官员要“洁己爱民,奉公守法”。次年,两江总督王新命将康熙的“圣谕”刻成石碑,立于鼓楼城台正中,并在碑上建楼加以保护,因此鼓楼得名“碑楼”。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尽管老南京市民仍习惯称其为“鼓楼”。</p> <p class="ql-block">上台阶进入碑楼</p> <p class="ql-block">打卡大钟亭</p> <p class="ql-block">顺访史迹:<b>大钟亭</b></p><p class="ql-block">位于鼓楼广场东北角,重檐六角攒尖顶,灰筒瓦屋面,以六根铁柱支撑的大钟亭,高14.5米,上架六角交叉梁,大钟悬在梁下,古色古香,轻巧雅逸,与西侧三姑殿组成景点。</p><p class="ql-block">大钟系紫铜浇铸,高3.65米,口径2.3米,底边厚0.17米,重四万六千斤。钟的顶部铸阳纹莲瓣一周,提梁上饰以云纹和波浪纹。上铸有"洪武二十一年九月吉日铸"的铭文(即1388年铸),钟质精形美,声音宏亮。原钟楼位于鼓楼西高岗,于清初康熙年间倒塌,二钟坠地,立者咸丰年间被毁,卧者于光绪十五年(1899年)由江宁布政使许振祎在此建亭悬挂,遂称大钟亭。</p><p class="ql-block">大钟亭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登临北极阁途中</p> <p class="ql-block">登临北极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钦天山</b></p><p class="ql-block">钦天山,曾先后名鸡笼山、龙山、鸡鸣山、北极阁。</p><p class="ql-block">山高60余米,东连九华山,西接鼓楼岗,北近玄武湖,为紫金山延伸入城余脉。</p><p class="ql-block">春秋战国时期,以其山势浑圆,形似鸡笼而得名鸡笼山。</p><p class="ql-block">刘宋初年(421年),黑龙屡现玄武湖,遂改名龙山。</p><p class="ql-block">刘宋时期曾在山顶建立史上第一个日观台,以观天象与测风候。祖冲之曾在此对天文、历法、圆周率进行推算;南朝齐高帝萧道成曾于此就读雷次宗开设的学馆。</p><p class="ql-block">南朝齐武帝到钟山射雉至此闻鸡鸣,故改称鸡鸣山(清.余冰硕《金陵览古》)。</p><p class="ql-block">明洪武十八年(1385)设观象台于山上,又名钦天台。山亦更名钦天山。</p><p class="ql-block">清代建“万寿阁”、“御碑亭”于其上,因亭阁均位于明代真武庙后上方,故称北极阁。</p><p class="ql-block">清建“万寿阁”、“御碑亭”,咸丰三年(1853年)被太平军焚毁。同治十年曾(1871年)重建。</p><p class="ql-block">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张勋设指挥所在北极阁,遭江浙联军炮轰,毁损严重。</p><p class="ql-block">1927年,竺可桢在此筹建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同年建立中国近现代第一个国家气象台——北极阁气象台。</p> <p class="ql-block">根据记载,此北极阁古井为三皇庙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明十庙遗址</b></p><p class="ql-block">明清两代,都在鸡笼山下建有十余座庙宇。</p><p class="ql-block">据杨松涛《金陵往事摭谈》:</p><p class="ql-block">明初在鸡笼山下建有十二座庙,分别是:帝王庙(14帝36臣)、功臣庙(主祀徐达等6王;从祀冯国用等15侯)、汉武安王庙(关羽)、蒋忠烈庙(蒋子文)、曹武惠王庙(曹彬)、卫忠肃公庙(元臣.福寿)、刘忠肃王庙(刘仁瞻)、卞忠贞公庙(卞壸)、祠山广惠王庙(西汉治水.张渤)、真武庙、都城隍庙、五显灵官庙。</p><p class="ql-block">十庙至明后期已颓。太平天国时,诸庙荡然,唯留伏羲神农黄帝三皇庙。</p><p class="ql-block">清光绪十四年(1888) ,时任江宁布政使的许振祎在鸡鸣山北极阁左边重建了十庙,与明初“十庙”的奉祀有很大的不同,改为只奉祀王导、陶侃,温峤、卞壸、谢安、曹彬、韩世忠、徐达、常遇春及曾国藩十人,即所谓"共祀皆有名德于金陵者也。”</p><p class="ql-block">进香河因此而生,也因此而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国子监</b></p><p class="ql-block">国子监是明代洪武十四年(1381年)在南京建立的国家最高学府,也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国立大学。其占地面积很大,东起小营,西达进香河,南至珍珠桥,北及鸡笼山南麓,现东南大学一带是它的主要部分。由于读书人经国子监苦读、取得做官的资格以后才可以成为“贤人”,所以国子监所在的街道被称为成贤街。</p><p class="ql-block">明太祖朱元璋对教育十分重视,大力发展官学。早在明朝建立前三年,即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朱元璋就将元朝集庆路学校改为应天府学(在今夫子庙)。洪武十四年(1381年)移府学于鸡笼山前,更为国子学,再更名为国子监。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就是在南京国子监编抄成书的。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共11095册,是为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p> <p class="ql-block">文字资料为云中漫步(萌爷爷)收集整理。</p><p class="ql-block">参考资料:</p><p class="ql-block">清.张廷玉等《明史》、清.夏夑《明通鉴》、杨新华 卢海鸣《南京明清建筑》、杨新华 王宝林《南京山水城林》、《鼓楼区文物志》、杨国庆 王志高《南京城墙志》、苏则民《南京城市规划史稿》、《南京通史》(明代卷)(清代卷)、李朝润《玄武新志》、杨松涛《金陵往事摭谈》、《鼓楼区文物志》、《南京老地图》等 。</p><p class="ql-block">(文中图片源自群友:云中漫步、麦苗青、当当、行者、玮祎、王秋华、左岸咖啡、王凤、迎春接福、General SHERMAN、顶怀、桥桥奶奶、萍缘、兰花、点石成金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