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影响我后半生的书之一

锦瑟

<p class="ql-block">我喜欢阅读。在人生不同时期,我都有爱不释手的图书相伴。即便是同一本书在不同的年龄阅读,也会获得不同的体会。</p><p class="ql-block">60岁前后我开始疾病不断。一段时间我成了医院的常客,这个毛病解决了次生问题又出现,如何安生成了我每天要面对的问题。当经历了若干医生的诊治而问题依然是问题时,我一方面继续求医,另一方面去寻求最有力的心理安慰,这便是阅读。</p><p class="ql-block">近两年的疯狂阅读让我读书远超百本,在这些畅销世界的热榜书中经历着各种人生故事,感受着人间百味,追求着最真最美的情感。一个身心不太健康的人在阅读中被治愈,找到了自己最喜爱的书,我的内心逐渐强大起来。</p><p class="ql-block">今天分享在我生病初期最先阅读到的一本书《此生未完成》。</p> <p class="ql-block">《此生未完成》是复旦大学年仅30岁教师于娟的生命之作。她在30岁前就拥有了两个硕士学位和一个博士学位,拿到了她渴望的各种证书。她曾经没日没夜地读书和工作,为自己拟定一个又一个的计划和人生目标,考研考博,出国留学,穿梭和忙碌在一所所名校中。生活也一直厚爱她,让她按照自己设计的人生轨迹在前行,于是有了任大学教授的丈夫,有了活泼可爱的儿子,有了事业的起步和各种耀眼的光环。但是,有一天美满幸福的生活却突然按下暂停键。</p><p class="ql-block">在突发的一次次全身剧烈疼痛中,于娟被送往上海各大医院,最后被确诊为乳腺癌晚期。在与癌症抗争的日子里,在与死神一次次擦肩而过时,于娟开始回想过去,叩问生命。只要还能在床上坐起来,她坚持每天更新博客,坚持在电脑上记下对生命的点滴感悟。</p><p class="ql-block">最终于娟的生命永远定格在32岁。她离去一月后,她的先生将她在病中写下的文字编撰成此书《此生未完成》。</p> <p class="ql-block">饱含无尽伤痛的书名让我一次次泪流满面,充满青春活力的年轻面庞一次次浮现在我眼前,于娟短暂而又充满荣耀的一生一次次敲打着我的心灵。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活着,才能成就生命的意义?我坚信读过此书的人都能在于娟血泪交织的记叙中找到答案,找到坚强活下去的理由。</p><p class="ql-block">于娟生前曾经想把挪威的森林搬到她的家乡,她坚强的母亲在女儿离开人世后,扛着一把锄头走进荒山中,开荒、育苗、种树、护林就是她的全部生活。整整十年过去,一个人的植树最终成为一个团队的植树,一座山的黄连最终成为一片山坡的黄连。母亲植树造林的公益活动,也给当地山民带来勤劳致富机会。</p><p class="ql-block">母亲说:生命无论长短,只要做有价值的事,都是珍贵的一生。母亲实现了女儿的遗愿,替女儿拉长了她的人生。</p> (于娟和她的母亲)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段时间,《此生未完成》已成为我的枕边书,生病住院必带到医院陪伴我,反反复复阅读就是为找到一种精神支撑。30岁可能遭遇死神,60岁更有理由被死神召唤。与其天天奔波医院,寻找神医医治未果,让自己丧失信心迷失方向;不如抓紧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静心养身潜心阅读。疾病科学对待,精神必须振作。带病生活是人老了后的常态,我必须接受和习惯。</span></p><p class="ql-block">面对于娟,我想说我的人生已经完成。工作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人丁兴旺,个人兴趣爱好得以满足。这样一想人也变得通透豁达起来,生死是人生的必然过程,应当追求生命的厚度和宽度。面对人生我应该没有遗憾了,余下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为生命继续添彩。</p><p class="ql-block">我为《此生未完成》写下读书笔记《生命在千万人心中延续》。我想于娟老师的在天之灵应该感到欣慰,她唤醒了无数人,她的生命永远留在了那片土地上。</p><p class="ql-block">我也由此走上了追求精神自由、心灵充盈丰富的道路!是阅读开启了一条通往世界的路!</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