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说的川藏线是318国道,起点为上海市人民广场,延安路、沪青平公路出来,终点为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聂拉木县,全程5476千米。我们只走了拉萨到林芝,400公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6月21日,我们一行人从拉萨前往灵芝地区,行程两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姜导通知早4点起床,5点准时出发。还好,大部分人高原反应也大有缓解,再说大家都是常出门的,很遵守时间。上车后,发现车上除了姜导和从天津跟团来的小藤姑娘外,又多了一位姜导称之为“小娇”的川妹子,(在西藏游(二)里提到过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姜导说,她是我们这两天在林芝地区的导游。姜导跟大家说:由于今天行程400多公里,早上趁着路上的检查站还没上班,咱可以抢点时间。离天亮还有两个多小时,大家可以在车上再眯瞪一会。因为车是在黑夜里行驶,大家无话。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此行一路是沿川藏线南线(现318国道)先爬过米拉山口,然后一路下坡至灵芝地区。这一路,除了藏区江南让你目不暇接、赏心悦目的秀丽风光外,还有让你新奇、让你无奈、让你感动的风情故事,却有别样的精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精彩之一——独特的限速措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7点多钟,天已发亮,前方出现了检查站。姜导两眼瞪着检查站,双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词:兵爷多睡会吧、多睡会吧、多睡------哎呀!姜导突然惊叫一声,顿脚、人站了起来,脑袋却耷拉了下去。再一看,原来检查站里懒洋洋的走出一个穿制服的人来,扭头往我们车这边看,这意味着今天对过往车辆开始检查,就从我们开始了。姜导喝令还在噫癔症症的小娇姑娘:小娇,上!发挥优势,多要点时间啊!小娇马上也明白了,道:好唻,看老娘的!过了一会,小娇姑娘撅着嘴回来了,沮丧地对姜导说:不给老娘面子,才10分钟。姜导玩笑逗小娇:你舍不得“露光”呗,小娇雨点般的拳头砸在姜导背上,道:你还像个当哥哥的吗!我们大家都一脸的茫然,不知这是哪一出,于是姜导才细说原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原来,西藏公路上,有两种检查站。一种是安全检查站,由武警和警察执行。负责人员身份核查和其他安全检查,一般过往车辆停下车,执勤人员上车抽查身份证、看车上有无危险物品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另一种便是令导游十分怵头的交通管制和检查,其中重要一项,便是车辆限速。西藏的限速措施非常独特,在一条路上设若干个检查点。比如甲站到乙站,按照限速标准,应该40分钟到达,甲站在行车单上写上车号和出发时间,8:00点,你要是8:39分到了乙站,便是超速,要罚钱不说,要是纠缠起来,你可就走不了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所以在西藏的公路上,快到检查站的路边,常看到有很多汽车停在那里“等点”,车上的人下来,有的抽烟,有的干脆在不远处大大方方“唱山歌”(撒尿)。这也是西藏公路上的奇特景观。活人不能叫尿憋死不是?于是导游、司机们便动起了脑筋,千方百计与检查站拉关系,要时间。比如,你明明是8:00钟出发的,检查站在你的行车单上写上7:50分,不就给了你10分钟吗。可检查站凭什么给你10分钟啊?男导游只有给盒好烟和一些小礼品什么的。当然最有效的当属导游小姐跟警察“叔叔”撒撒娇、有意无意的露点光,或者夸一句“你长得好帅呀” ,警察叔叔眼前一亮、脑袋一晕,便会给你10分钟。如果这一站较远,20分钟也是有可能的。于是便出现了上面姜导和小娇演出的一幕。你可别小看这十分、二十分的,一路五、六个检查站,能抢出一个多小时那呐。当然,也有超速并大胆闯关、又恰好碰到检查人员心情爽、或者多喝了两口,一挥手便过去了的情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不过,姜导说:这样的情况极少。谁敢哪!真要不让你走,一大车人可怎没办哪? 不过,实在地说,在海拔高、路况险、气候复杂的藏区,这一措施对保证行车安全,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 天堂里,还就是有别样的故事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精彩之二——惹不起的牛和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米拉山口下来,海拔越来越低,植被越来越丰富,两边有越来越多的树林、草丛。村落人烟当然也多了。开车的广东小伙时不时的突然减速,并不停的按喇叭,有情况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看,是十来只绵羊挡住了去路,没有办法,只有等他慢慢的离开。越往灵芝方向,公路两边的村庄越多,牲畜也越多。有些大的羊群、牛群有人放牧,但多是藏民们散养的牦牛、绵羊和猪,它们可以在天堂里自由的奔跑,到公路上闲逛便是一道别致的风景。然而这道风景,却令常往返川藏线上的司机头痛不已,却又毫无办法。更令那些首登川藏线的人弄不好会遭遇祸端,留下不愉快的记忆。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般情况下,三、五成群的牦牛、绵羊、猪,汽车一鸣笛,就会快速跑向路两边。但是,它们当中不乏“身经百战、久经考验”的老江湖,任凭喇叭响,凭我自逍遥,它就是慢慢悠悠的离开。这还算不错的,刚过巴河镇,就有两头牦牛在公路中间,在车前面不紧不慢的与车同一个方向行走,喇叭声滴滴,牦牛没反应。再“滴-滴-滴”,人家倒是停了下来,回头看了看,甩甩尾巴,继续往前走,你急他不急呀!司机不得已冒险开车逼近,它们才走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最怕的是突然情况,有时这些畜生会从路边突然窜出来,打你个措手不及。快到灵芝时,突然前面有几头小猪过公路,司机迅速踩刹车,再想提速,可偏偏有一头小猪跑到路中间,突然停了下来,喘着粗气、瞪着眼睛看汽车,与汽车对峙,好像还在哼哼“你敢轧我吗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你看看,像不像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多性急的人,在此也没了脾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人家根本不在乎你,前面的两头猪,说不定会突然窜到公路上,你必须放慢缓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老天爷,谁敢轧呀!你想啊,听说在西藏吃藏香猪,1800元一只,还没有猫大。姜导说,要是轧死一只羊或者猪,至少要赔2000元,要是轧死了一头牦牛的话,恐怕5000元都打不住了。姜导说,他一个月前,也是在川藏线上,亲眼看到一辆大货车碾轧连死带伤6头牦牛,司机下车一看,嚎啕大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有人开玩笑说:轧死拽车上拉走吃呗。姜导说:藏族同胞就在不远处看着那,他要报了案,你麻烦就更大了。不由人倒吸一口冷气。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其实算一算,一斤羊肉要30元,一只60斤的羊,就近2000元。我们买的牦牛肉不是很干的也要120元一斤,100斤一只的牦牛就值12000元,一只牦牛岂止100斤呐? 如此算来,还真不能说藏族同胞“太黑”了耶。你说是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精彩之三——痛并快乐着的驴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川藏线上的另一道风景,就是沿途络绎不绝、沿川藏线去拉萨的“驴友”。从米拉山口下来不久,就听车里有人说“这就是驴友吧”。我赶紧往车外看,就看见两个迎面而来、推着自行车前行的人,汽车很快把他们抛到了身后。继续前行,遇见的驴友也越来越多。他们多是三、五成群的小分队,也有驴友夫妻,也有单打独斗的好汉。他们大多是骑行队,也有步行者。但他们都无例外的有较好的装备,戴着头盔、身穿冲锋衣,身背着行囊,还都像那莫回事。只可惜没有机会跟他们交流。</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这位美女驴友够专业的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结伴而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这位驴友已经在准备向米拉山口冲刺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路上发飙的驴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到尼洋河的中流砥柱时,停下休息,在小卖部,看到有几个游客在围着一个人聊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原来,中间的就是一位驴友。这是一位老者,一打听竟比我还大两岁,老先生一身驴友装束,脸色黝黑,精神矍铄,是个骑行者。他是海南海口人,先到云南,原准备从滇藏线入藏,后改道入川,沿川藏线入藏,多走了不少路。他的目的地是“珠峰大本营” ,真是豪情壮志啊。而且,老先生还是“孤胆英雄”没有人陪伴,这个年龄,按理说平时生活都应该有人照料了,可人家竟然只身赴西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觉得我敢于入藏就挺骄傲的,和老先生一比真是自惭形秽,这就叫天外有天。 看到这些驴友,改变了我对驴友的看法。以前,常在电视里、报纸上看到:在某某景区,多少驴友入险境被困,消防部门紧急救援云云。觉得“驴友”就是些不知天高地厚、时不时给政府和社会公众添麻烦的的疯子。仔细想想,我们旅游者,吃、住、行,全有安排,还不知足。看人家驴友,还真是群有思想、有追求、有胆量、有身体,当然,也必须得是有足够票银子的“户外探险者”。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不过我有一点始终不明白:徒步的驴友背着自己的装备、行囊,那是必须的。可那些骑行的驴友为什么也要把行囊背在身上哪?“驴”累、“友”也不轻松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记得听过一个笑话:说是一个人骑驴,除了他之外,还有不少行李。驴子可能承担不了,有人给他出主意,说是你背着行李再骑驴,不就行了吗。 “驴友”们也是这样想的吗,要不怎么叫“驴”友呢?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精彩之四——寻找格桑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说到西藏不能不提格桑花,我努力从自己的大脑中搜寻有关格桑花的信息:格桑花是生长在青藏高原的一种野花;韩红唱过一首歌叫《格桑花开》;曾听到过有“八瓣格桑”“五瓣格桑 ”的说法;看到过一些诗歌、散文、歌曲里常提到格桑花。但具体说不上来,就这些。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你说,这算知道格桑花吗?此次到西藏,除了在拉萨市内,还真没见过花,更不要说格桑花了。一天途中有一个小景点“格萨尔古堡”,这和长诗《格萨尔王》是否有关不得而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担任解说的藏族小姑娘却很可爱。他把游客带到一块石板跟前,石板上一看就知道,是现代人画上去的有八卦、阴阳鱼还有日月星辰的乱七八糟的图,说是多少多少年前古人留下的,让大家猜:画中表现的是什么?大家一头雾水。她说,大家猜不出来吧?该我说了------其实我也不知道。虽并不幽默,但大家还是笑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几个古堡从中,有好几片盛开的鲜花。我突然想起了“格桑花”,我指着一片花地问小姑娘:这是格桑花吗?她说:是呀!我又问另一片花:这是什么花?她也说:格桑花。我心想:慢慢找吧,别难为小姑娘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再上车,我便注意,看川藏线两边草地上、树丛中有没有鲜花。青藏高原上,还真鲜见鲜花。我问姜导:格桑花什么样?他笑了,说:真正的青藏高原上,没有很茂盛的花,虽然也有不少野花,但常见的就那么几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格桑”在藏语里是“幸福”的意思,所谓格桑花,不就是“幸福花”吗?我明白了:格桑花并不是特指哪一种花,你只要喜欢她,就可以称之为格桑花,我们把漫山遍野叫不上名的野花,都可以称为“格桑花”,那个藏族小姑娘不也是一朵格桑花吗。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回来网上查了一下,姜导还真不是蒙咱。藏族小姑娘也没说错呀,因为在青藏高原,遍地都是“格桑花”。寻找格桑花,其实是在寻找、享受一种情趣。</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