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七十年前丘南县颁发“土地房屋所有证”折射的历史信息

瞭望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张念理</p><p class="ql-block"> 同事孟凡才和我说,他在老家的箱子底下找出一张丘南县的“土地房屋所有权证”,我问是哪一年的,他说是1955年,我说不大可能,1955年丘南县已经合并到安丘县了,不可能再发“土地房屋所有证”,你拍个图片,发给我看看。</p><p class="ql-block"> 待孟老师把“土地房屋所有证”图片发给我,我一看,时间是1951年5月7日,这就对上号了。1949年6月,西南山区的老安丘县改称丘南县,县委更名为丘南县委,由原属鲁中南三地委,改属昌潍地委,驻地夏坡未变。1949年10月后,丘南县委机关移驻雹泉,时有县委委员6人,1953年8月,丘南县并入安丘县,丘南县委撤销。丘南县从1949年6月设立至1953年8月,并入安丘县,在安丘历史上只有短暂的四年零两个月。</p><p class="ql-block"> 孟老师发给我的“土地房屋所有证”体现了三个方面的信息,一是关于丘南县历史,二是丘南县长赵兴华何许人也,三是土地房屋所有证与安丘一带的土改情况。</p><p class="ql-block"> 先说丘南县,丘南县的前身是中共在安丘西南山区成立的安丘县。1943年夏,安丘西南部山区解放。8月,组建了中共安丘县工作委员会,隶属莒沂安工委,驻西古庙(现柘山镇)等地。书记崔杰千,委员4人,有崔杰千、陈侠、王文轩、李福泽。1943年10月,安丘县工委改建为县委,书记崔杰千,委员增至6人,有崔杰千、陈侠、王子健、周次温、许杰、展中等。1945年9月,崔杰千调离,徐仲林接任县委书记,县机关驻胡峪、老峒峪、夏坡等地,隶属鲁中南三地委。</p><p class="ql-block"> 1945年6月,安丘东南部景芝一带解放,7月中共成立淮安县,驻地景芝,周次温任书记,后淮安县改称潍安县。1946年11月安丘县委书记徐仲林在“一一.五”安丘战役中牺牲,曹春耕接任县委书记,县委设秘书处、组织部、宣传部、民运部、国工部,县委机关驻辉渠村,隶属未变。</p><p class="ql-block"> 1948年4月,安丘城解放,5月安丘县人民政府在安丘城建立,称新安丘县,隶属昌潍直属行政区,后改为昌潍专区。此时,安丘境内有两个安丘县并存,为加以区别,在西南山区的安丘县委改称老安丘县委,在安丘城成立的安丘县委称为新安丘县委。5月,老安丘县委书记曹春耕调离,李维诺接任。10月,老安丘县委改属鲁中南三地委。1949年6月,新安丘县称安丘县,西南山区的老安丘县改称丘南县,县委更名为丘南县委,改属昌潍专区,驻地辉渠未变。1949年10月后,丘南县委机关移驻雹泉。时有县委委员6人,其中李维诺任县委书记,赵兴华任县长。1953年8月,丘南县并入安丘县,丘南县委撤销。</p><p class="ql-block"> 土地房屋所有权证上还有赵兴华县长草书签名和红印章,那个年代里,村里发的土地房屋所有证以及发给社会贤达的一些聘书等,上面都盖有邱南县人民政府的大印和赵县长的草体签名与红印章。</p><p class="ql-block"> 赵兴华,原名赵世魁,1918年出生于临朐县冶源镇西赵家庄。1937年在县立师范学习,1938年在县五井镇寨子崮村任教员,后继任临朐县交通站站长、运委会常委等职。193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在抗大分校学习。1943年10月任沂蒙专署秘书科科长,沂南行署财政科副科长、科长,后进入鲁中区中共党校学习。1949年3月调任安丘县长,1949年6月老安丘县改称丘南县,赵兴华继续任丘南县县长,到1953年8月丘南县撤并入安丘县后,调任福建,任输建委员会科长,古田工程处处长、副主任,后调任北京水电设计院办公室主任、副院长,长春水电设计院副院长兼党委副书记,东北勘测设计院副院长、副书记。1984年3月离职休养。1995年3月,病逝于长春。</p><p class="ql-block"> 这份“土地房屋所有权证” 是山东省人民政府土地房屋所有证,是发给丘南县第四区北后河村民孟宪周的,在孟宪周名字后面,还有刘桂芬、孟庆全、孟庆玲等三个名字,我认为是孟宪周土地房屋的共同所有人,他的妻子和儿女。就问孟老师,他说不是,这些人他都不认识,我推测土地房屋所有权证上的另三位可能是区或村干部,也有可能是作为证明人列在土地房屋所有权证上的。</p><p class="ql-block"> 再有土地房屋所有权证上关于土地表述非常细致:可耕地四段,九亩叁分零厘肆毫,非耕地壹段壹亩捌分壹厘伍毫,房屋0间,地基壹段0亩柒分贰厘陆毫,均作为孟宪周本人及全家私有产业,有耕种、居住、典卖、转让、赠与等完全自由,任何人不得侵犯,特给此证。</p><p class="ql-block"> 北后河村明末李氏从马时沟迁居此地,因村居小河北岸,取名后河村,南后河立村后,委加以区分,改称北后河村。北后河村解放前属安丘县第五区,1943年解放,属安丘县南郚区,1950年11月改称丘南县第四区,1953年丘南县撤并入安丘后,改为安丘县第二十一区,1955年复称南郚区。1958年2月撤区,分置南郚、温泉两乡,北后河村隶属温泉乡。是年9月两个乡合并成立南郚公社,1981年更名红沙沟公社,1984年4月红沙沟公社撤销,在原公社南部建立温泉乡,北部建立红沙沟镇,北后河村隶属温泉乡。2007年行政区划调整,温泉乡划归辉渠镇。</p><p class="ql-block"> 安丘西南山区从1943年陆续解放,到1948年4月安丘全境解放,这段时间首先老安丘县、淮安县在1947年开始土改试点,后陆续推开 新安丘县建立后也开始了土改,从1947年开始,安丘境内的三县丘南、潍安、安丘,各区、各村都陆续进行了土改,到1951年三县土改工作结束,各县陆续颁发土地房屋所有权证。北后河村也是在这段时间完成了土改,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当家做了主人。直到1951年5月7日,由丘南县政府正式颁发土地房屋所有权证,从法律上确定了土地房屋完全是私有财产。</p><p class="ql-block"> 土地房屋所有权证的颁发,标志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政权,农民翻身成了国家的主人,在全县范围内彻底根除了已经存在几千年封建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封建剥削和封建统治。农民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土地这一农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第一次真正变为“农民所有”。在颁发土地证期间,群众自发地扭起秧歌、兴高采烈地去领土地证。颁发土地证,对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起到巨大推动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