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家乡有“清明前后上房插瓦”的习俗。当然这里面的讲究可大了。自古以来,村里的名人口口相传,一致认为清明的前三天和后四天是“八方大空“的大好时机,认为在这几天内不用请阴阳先生看就可以破土动工,因为是只有七天的大好时机,对于一个家庭而言也干不了太大的工程,因此就须要抓紧时间修理一下掉泥的炉膛、掉渣的墙壁、砖块活落的灶台、八砖掉角的地面、墓地塌陷的豁口、房屋残破的插瓦这类家庭小工程。说白了都是些几天就能完成的家庭小工程。</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要说“清明前后上房补瓦呀?首先说,过了清明半月之后就是谷雨,降雨量会越来越大,雨水就会逐渐增多,不及时修补,屋坡就要漏雨,会直接地影响一家庭最基本的生活。所以先要对房屋坡残破的青瓦进行插换。</p><p class="ql-block"> 村里先哲们提到的所谓“八方大空”从佛教而言是指彻底之空。</p><p class="ql-block"> 我们故乡不仅对于现居住的房屋进行及时的修补,就是被闲置无人居住的老房有了破损的问题也要及时解决。感觉自己眼前的房子忽然间屋坡的梁檩椽木通通塌陷在墙体里看上去很不吉利,也很心疼。况且先辈们置办下的基业在你手破败掉这本身就有辜祖忘本之嫌。在我们家乡有这样一个习俗,一般都不会出卖自己的祖房。</p><p class="ql-block"> 昨天清明节在家乡就有一家“上房插瓦“的邻居。在我们的院墙之外他们的两间土坯房的屋坡已经很残破的,十几年没有人居住了。再不修缮屋坡就会倒塌。但他真的没有忘记潞城人留下的老规矩,做到了“成物不毁”。正清明从县城请来了工匠,并运来了树脂瓦和方钢,从上午九点开始上房焊钢架,午后开始铺装树脂瓦,整个过程说足就六个小时就完工了,工匠下架之后,主家又燃放的一万响的鞭炮,热热闹闹瓦房大吉。尽管铮光瓦亮的屋坡还四面的土坯墙看上去很不协调,但我认为他还是了却了祖宗们“成物不毁”的一大心愿,祖宗们在九泉之下也很安然。</p><p class="ql-block"> 记得“成物不毁”这是母亲生前一直唸道的口头禅。在我的心灵深处记忆犹新。清明前后上房插瓦家乡人还在继续着。我不知道00后出生的孩子们对家乡清明前后对家里的残破之除进行的修修补补有什么感觉,真希望他们心里也能留存下几分这样的“乡愁“。</p><p class="ql-block"> 清明烧纸完毕驱车回家的路上心里还在思念家乡“清明前后上房插瓦”的老习俗,它是我永远忘不掉的家乡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