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愧,李提摩太

陈新她爹

<p class="ql-block">抱愧,李提摩太</p><p class="ql-block"> 余秋雨曾写过一篇文章,《抱愧山西》。那么山西乃至全国,应该抱愧一个外国人——李提摩太。对中国来说,他不是提灯引路人,他带着一缕光来,想照亮我们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山西大学就学时,那时山西大学值得骄傲的,就是自己悠久的历史,那时也粗略知道,山大创始人是个外国人,叫李提摩太,只是没怎么留意。直到读史,了解到1877—1878 年发生在中国的特大旱灾饥荒,那场灾荒,史称丁戊奇荒。又因河南、山西旱情最重,又称“晋豫奇荒”、“晋豫大饥”。</p><p class="ql-block"> 中国地大,但不怎么宜居,有个成语“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专门用来相说中华文明辉煌的来之不易。据邓拓编著的《中国救荒史》中介绍:“中国历史上水、旱、蝗、雹、风、疫、地震、霜、雪等灾害,自商汤十八年(前1766年)至纪元后1937年止,计3703年间,共达5258次,平均约每6个月强便有灾荒一次。”李约瑟统计,在过去的2100多年间,中国共有1600多次大水灾和1300多次大旱灾。“伊洛竭而夏亡”,“汤七年旱,民有无子者”,周“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大饥”,汉“六岁一饥,十二岁一荒”,崇祯年间的旱蝗并灾和流行大疫,直接导致了大明王朝的灭亡。出于维护统治地位的需要,赈灾是中国历代王朝三大中心任务(另两项是治黄、反分裂)之一。</p><p class="ql-block"> 丁戊奇荒,时任山西巡抚的曾国荃称之为“二百余年未有之灾……赤地千有余里,饥民至五六百万之众,大祲奇灾,古所未见”。华北大地仿佛化作了惨烈的修罗场,十室九空,惨绝人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流传下来的《荒年歌》云:“还有些,凶恶徒,紧在后边。用钢刀,割人肉,天良不念;锉脑子,开肚脐,摘下心肝。起初首,吃死人,顷刻微见;到后来,吃活人,千古稀罕。各路上,行走人,吊心吊胆;惟出门,把刀枪,带在身边。怕的是,遇恶人,暗中放箭;人吃人,犬吃犬,令人心寒。”有人曾这么描写过当时的惨状:“天祸晋豫……贫者饥,贱者饥,富者饥,贵者饥,老者饥,壮者饥,妇女饥,儿童饥,六畜饥……食草根,食树皮,食牛皮,食石粉,食泥,食纸,食死人肉……食人者死,忍饥致死,疫病死,自尽死,……饿殍载途,白骨盈野。”“车行历碌中时,觉双轮所过,脆折有声,异于沙石,谛视之乃人骨也……孰知风尘飞动,蓬松乱卷……妇女之髻,长者男子发辫也。”朝廷派官员去山西赈灾,官员看到真实场景后,流着泪汇报:”我到灾区走了一圈,晚上行车的时候,车轮压过的地方,传来吱吱的声音,我以为是石头,下车去看的时候,才发现全是尸骨,当我站在人骨之上时,又听见远处传来细微的呼救声,可当我走近的时候,奄奄一息的人就断了气……”</p><p class="ql-block"> 当时清政府刚刚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财政非常困难,对灾民的救助非常有限。这时,新兴的民族企业与资本家走到了前台,“我等同处宇内,有分地无分民”的口号,纷纷慷慨解囊,积极投身到救济灾民的活动中,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义赈”。如掌管日升昌的李家前前后后捐银五万多两;榆次常家向受灾民众打开了自家的粮仓;还有祁县的乔家、太谷的曹家等等。在积极赈灾中,还有一支力量——外国教会。李提摩太就是这时从山东来到灾情最为严重的山西。</p><p class="ql-block"> 李提摩太一边用随身携带的2000两银子救助灾民,一边向中国各地的传教协会募捐、向英国浸礼会写信请求拨款,在他的倡议下,伦敦甚至成立了以市长为首的“市长官邸赈灾基金会”。很快,募集的善款就抵达山西,对于嗷嗷待哺的山西灾民来说,这,是雪中送炭。10万户25万灾民得到救济,从死亡线上挽救过来。曾国荃有一道专门奏折:“此次英国教士李提摩太等,携银来晋放赈,迭准直隶来咨,当即分委妥员会同办理,先在阳曲徐沟,诸称平顺。嗣该教士闻省南灾务尤重,愿赴平阳散放,亦经分饬照料办理,均极妥协。”</p><p class="ql-block"> “把中国人从饥荒下解救出来,使他们能够奉守正确的道德准则”。李提摩太在赈灾中的优异表现及1902年协助处理山西教案有功,西太后同意他开办中西大学堂——山西大学堂。这是中国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堂之一,和京师大学堂(现北京大学)、北洋大学堂(现天津大学)一道,开启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纪元。其实于中国,李提摩太的贡献远不止此。他还是西学东渐之风的有力鼓吹者和发动者,是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外关系史上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先是应李鸿章之约,任英文的《中国时报》中文版主笔,经常发表呼吁和引导清朝改革的社论。后主持广学会,出版了大量西方书籍,影响了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维新派的绝大部分改革方案都吸收了李提摩太的建议,推动了中国近代思想的变革,在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中国人未曾有过的最无私顾问”。由于在华出色的工作,女王和英国共济会授予他为33(共济会视33为最高等级的终极数字,有意思的是人类身体上的脊椎骨居然一共有33块,仿若一段通天之梯)级会员、马耳他骑士勋章(致力于医疗和人道主义援助与保护的组织们的标志,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p><p class="ql-block"> 李提摩太种种作为,虽有潜在的殖民主义意图‌,但实实在在推动了中国的进步。只是李提摩太有意无意被人们淡忘了,甚至大学历史专业教科书中也很少提及(闻山西大学百年校庆时立了李提摩太塑像)。或者我们如鲁迅先生所痛心的“中国人是健忘的”,或者“我们不是善于忘记,只是习惯于选择记忆”,但学会感恩、不淡忘历史,是摆脱自私与矇昧、走向现代文明的开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