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816号再登庐山

晏子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1次登庐山是在51年前,那时候22岁的我作为工农兵大学生的第二学期在湖北的大冶铁矿实习,十一假期我们三位同学。从湖北的黄石上船,顺长江而下到江西的九江,从庐山脚下沿着好汉坡徒步登上山顶。那一次非常幸运,我们从山下冒着云雾,一直穿过云层,到达山顶时看到了我这一生中唯一一次最壮观的云海。那是真正的云海。是波涛汹涌的海,时而像涨潮,淹没那些小岛一样的山峰,时而又像退潮,让那些山头再度显露出来。太壮观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夜里我们住在山上(模模糊糊的记得,因为没有房间,我们是一人一个凉席,在一个大厅里打地铺睡了一夜),更奇特的现象出现了。我们的头顶是云海,我们的脚下是另一层云海。中间是晴朗的天空,一轮明月圆圆大大的挂在远方,构成了一座不折不扣的广寒宫。神奇到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眼前的一切。这都是真真切切的吗?这难道不是梦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题庐山寺》·马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白茅为屋宇编荆,数处阶墀石叠成。东谷笑言西谷响,下方云雨上方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古人的诗句,佐证了我上面的描述。却依然没有全面描绘出我所看到的奇妙景观。足以说明这种奇观是太少见了。这需要满足很多条件,时间段上要刚好在月亮和山顶平齐的位置,要有上下两层云海,中间还要有一段不小的空间,可以装下月亮和我们游客,条件实在是太苛刻了,而我们是太幸运,太有眼福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由于对庐山的奇特经历不能忘怀,一直有重登庐山,再看云海的期待,曾几次策划到庐山康养,这一次行程刚好可以路过庐山,终于实现了。</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庐山是我攀登的第1座名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自从登庐山之后,便有了走遍祖国名山大川的青春寄望,如今这个愿望超乎预期的实现了,却已经没有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韧劲。这一次是坐火车到九江,坐缆车上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云海没有出现,碧空如洗。九江城一览无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如琴湖像一位安静,温柔的少女。湖面没有一丝涟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花径里面有白居易的诗碑,雕像和草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庐山有历代文人的文化遗迹,凸显深厚的底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其中也有这一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七律·登庐山 毛泽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还有一首更脍炙人口的是:</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毛泽东</b></p> <p class="ql-block"><b>  也就因为这首诗,仙人洞成了庐山上最热门的打卡点和香火最旺盛的地方。其实也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山洞而已。是人文色彩成就了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仙洞旁边的山顶上有一个御制碑亭,是远眺九江城的最佳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庐山上面还有一座大坝构成的水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庐山不仅以自然风光闻名,更因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与事件被赋予“政治之山”的独特地位。以下是结合国共两党名人经历与庐山景观的近代史梳理:国民党的庐山政治活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 蒋介石与“庐山会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蒋介石一生共登庐山18次,主持了11次重要会议,首次登山为1926年北伐胜利后。他常借庐山召开军政会议,例如1927年2月4日坚持迁都南昌的会议,以及多次“夏都”会议,讨论迁都、军事战略等议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谈判期间,周恩来与蒋介石在庐山就红军改编、边区政权等问题展开交锋。蒋介石提出“溶共”方案,企图削弱中共独立性,最终谈判未果,但为后续合作奠定基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牯岭街位于庐山风景区中心,海拔约1167米,是庐山唯一的山城式街区,被誉为“云中之城”。其开发始于19世纪末,英国传教士李德立以避暑为名租借土地,规划建设成“山地花园城市”,吸引多国侨民建造别墅,形成中西合璧的建筑群。至20世纪30年代,牯岭已有1500余栋别墅,成为国民政府“夏都”的核心区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美庐是庐山风景区内极具历史与文化价值的标志性建筑,曾是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夏都官邸,也是国共两党重要历史事件的见证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美庐始建于1903年,由英国兰诺兹勋爵建造,原为英式券廓风格别墅。1922年转让给巴莉女士,后因巴莉与宋美龄私交甚笃,于1934年将其赠予宋美龄(什么叫私交甚笃,大概率就是拍马屁)。蒋介石因别墅环境清幽且宋美龄名字含“美”字,亲题“美庐”二字刻于庭园卧石,遂得此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蒋介石常在这间客厅名见“党国要员”,接见外国使节或记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37年中共代表周恩来两次在这里与蒋谈判共商抗日大计,促使蒋在庐山发表抗日谈话,为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尊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此间原是宋美龄女士的卧室。蒋介石向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时,曾以此为作战指挥室,并布置了沙盘模型和作战地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陈列的家具,是蒋、宋用过的原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据讲解员介绍,这个卫生间里的三个厕位,是毛,蒋,宋三人都用过的。上方的是宋美龄用过的,下方是蒋介石用过的,中间的蹲厕是毛专用的。因为他用不惯坐便器,专门请人改造成了蹲坑。这个细节可看到毛与蒋的个人生活习性 之差别。这也是只有在庐山才能看到的景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宋美龄从美国进口的煤油动力冰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宋美龄弹过的钢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蒋介石与宋氏三姐妹的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牯岭街上的别墅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庐山周恩来纪念室。位于庐山市河西路442号,原为1919年美国人建造的“马歇尔别墅”。1946年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曾在此居住,1961年周恩来参加中央工作会议时下榻于此,1990年代辟为纪念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别墅背靠牯牛岭,前临长冲河,展区陈列周恩来在庐山各时期的照片、会议记录及生活用品,突出其外交与政治智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见证国共谈判历史,展陈涵盖周恩来在庐山的政治活动,如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的工作细节及与各界人士的互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周总理的英姿永远都是那么飒爽。真正的美男子,纯正的帅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牯岭街不仅是庐山的缩影,更是中国近代史、建筑史与国际文化交流的活化石。从传教士的避暑梦想到政治风云的舞台,其每一块石板、每一栋老宅都承载着跨越世纪的记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中共庐山会议旧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原名为庐山大剧院,1959年、1961年和1970年中共中央三次庐山会议都在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三次庐山会议,一次错误的批判了彭德怀反党集团,后来平反昭雪了。最后一次发现了林彪的反常举动后来他投敌叛国,摔死在了蒙古的温度尔汗。这些庐山上的政治事件都是影响中国近代史发展的重要节点。也是促成我再一次登上庐山来参观的诱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1次上庐山纯粹是风景游览,因为那个时候还处于文革时期,毛,周等人还都在位,庐山上的那些建筑还都是中央的工作用房,完全不可能对外开放。而现在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当年的神秘之处已经都成了大众公开参观的景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2次上庐山我最重要的关注点是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历史性纪念展示。自然景观反而退到了次要的地位,因此徒步比较艰难的三叠泉和五老峰这些著名景点我都没有去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庐山之行很有收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含鄱口这个景点是可以远望鄱阳湖,可叹距离太远,看不了那么真切。小学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中国三大淡水湖鄱阳湖是第一大,洞庭湖第二,太湖第三。第一大湖是青海湖。不过那是咸水湖。如今这些湖我都去过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些日本扁柏据说是蒋介石时代飞播的,树根很有特色,第1次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上一集:美篇815上饶望仙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下一集:美篇817徽州古村呈坎,欢迎关注。</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