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读韩江的《素食者》,很容易把自己代入。你既可以是素食者,也可以是丈夫,还可以是父母,又可以是姐姐姐夫。总之不缺你进入该剧该书的角色。掩卷沉思,为什么一个人不吃肉竟然一石激起千层浪?这表象的背后是什么呢?是什么东西在左右这干人等的不同表现和行为呢?我想到了几条,但不很确定它们是对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①群体恐惧心理作怪。我戒烟的时候,总有人在“反劝”我。他会说:某某抽烟喝酒活到九十九,某某不抽烟不喝酒不到六十就死了,所以……但我还是戒了烟。之所以戒了烟,是我克服了恐惧心理,不需要别人给我“壮胆”。我知道,反劝我的人也知道抽烟的害处,但他却不戒,不是不害怕烟的害处,而是有一种侥幸心理,他试图用个别案例去证明抽烟无害。而戒烟成功的人多一个,他的拉拉队就少一个,真相就多暴露一分,最终包不住了,早晚要轮到自己,所以他就担心恐惧了起来。回到书里,素食者不吃肉,这和戒烟者的情形有几分相像,让那些肉食者马上就警惕了起来,迅速采取行动。于是就上演了“逼宫”喂肉的闹剧,差一点就出了人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②夫妻本是同林鸟。毋庸置疑,吃不到一块儿,说不到一块儿,玩不到一块儿,啥啥都整不到一块儿,这样的夫妻关系肯定够呛。原来对肉很友好,又会吃,又会做的,两口子多和谐。突然妻子变卦了,180度大调头,不吃肉了,而且也不给丈夫做肉吃,这谁能接受?不能接受就得争执,吵闹,甚至动口动手。接着,亲友团上场了,但也无济于事。闹来闹去,改变不了对方,也改变不了自己,只剩下最后的一条路,那就是分手。夫妻本是同林鸟,不吃肉时各自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③精神层面的素食者。素食者,物质方面好理解,就是吃素不吃荤。这个有几千年的传统了,比如佛教徒吃素,我们经常见到。还有某些动物保护人士等不吃肉,也见过,这都很寻常。说到精神层面,似乎也存在一种“素食者”。之所以把素食者用引号引上,是为了和物质素食者区别开来。我觉得,精神素食者可以与物质素食者结合,也可以与其分开而各行其是。合起来的情况,物质素食者是用嘴用肠胃去进食,而精神素食者用眼晴用耳朵用心去进食,共同的敌人都是肉。分开来的情况,精神素食者可以体现在文化、艺术方面的素食,而这与作为食物的鸡鸭鱼肉基本无关。在这本书里,搞艺术的姐夫就给了我这种印象。一开始我以为他是想换个口味,垂涎小姨子的“素色”,最后将她整个人一口吞掉。可是到后来,发现他却变成了不可思议的“同谋者”。他们把身体上画上树,画上花,画上叶,互相欣赏,互相吸引,以至于融为了一体。然而,这就大大地超出了常轨。一个被送到精神病院,一个被当非流盲被拘留,棒打鸳鸯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说的结局很扎心。素食者拒绝进食,眼看就要饿死了。小说结尾是姐姐对病危的素食者说:“说不定这是一场梦。”这样的结局,还给人留下一点希望,也许是最合适的吧!不然的话,你是想要她活下去呢,还是让她死呢?真是左右为难,来回纠结。嗐!又是一部令人心情沉重的小说!无论你扮演哪个角色,你都高兴不起来。你要看吗?</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