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话今昔

龙乡快艇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二十四节气中第五个节气,是人们祭祖和扫墓的日子。这个节气万物复苏,雨丝纷纷,正是杏花盛开的季节,这时的雨水也被称为杏花雨。杜牧《清明》中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里的雨纷纷写的就是杏花雨。 </p><p class="ql-block"> 我国地域辽阔,由于南北方的纬度不同,同是清明时节的气候差异很大。江南水乡春暖花开、细雨绵绵,而北方却是雨雪交加、忽冷忽热的“闹天”。一些民间的风俗和文化差异也比较大。中原及江南地区文化积淀厚重,许多民俗与非物质文化也有很好的传承。而在寒冷的北方,古时候这里是蛮荒之地,只有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等几个渔猎民族生活在这里,这几个小民族也只有本民族的语言却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他们丰富多彩的渔猎文化亟待整理和传承,这些独特的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在温暖的南方及中原地区,人们会在这个时节进行户外踏青等活动,亲近和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放风筝是清明节传统习俗,有些地方的人还会在风筝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剪断风筝线,让风筝随风飘走,寓意着放走了晦气。山东潍坊每年举办的潍坊风筝节享誉国内外。潍坊风筝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荡秋千是清明节的传统游戏,尤其受到女性和儿童的喜爱。荡秋千来源于古代祭祀活动,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娱乐活动,象征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拔河起源于古时候军队的训练活动,后来也成为清明节的传统活动。蹴鞠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足球运动,也是清明节的活动项目之一,蹴鞠既可以锻炼身体,又是一种娱乐活动,遗憾的是,有着这么悠久历史的传统体育运动,却就没有传承下来、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此时除了播种之外也是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的时节,植树还有纪念祖先、造福后代的意义。有些地方的人们还会在门前或屋檐下插上柳枝,据说插柳有辟邪、祈福的寓意。古时候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人们会禁火、吃冷食,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忠臣介子推。虽然现在寒食节的习俗已经淡化,但在一些地方仍然保留着吃冷食的习惯。江南地区就有吃青团的习俗,用艾草汁和糯米粉制成的绿色团子,内包豆沙、芝麻等馅料,味道香甜,口感软糯。青团不仅是一种美食,也象征着对祖先的思念。</p> <p class="ql-block">  在北方,尤其在我们东北的黑龙江,清明还是乍暖还寒的时节,有时候山上的雪都化不完,映山红还没有大面积盛开,只有在向阳窝风的山坡上偶尔能看到一簇簇盛开的映山红。所以东北的清明节是冷冷清清的,主要活动就是扫墓和祭祖。人们会在头一天就把祭品供果准备好,清晨早早来到祖先、亲人的坟墓前,先把墓地的杂物清除干净,然后扫掉墓碑上的灰尘,擦洗干净,摆上供果点燃香火焚烧纸钱,在烧纸钱的时候还要向祖先叨咕一下家中情况,祈祷祖先、亲人保佑家人平安健康,诸事顺遂。这些年来气候变暖,森林防火形势严峻,在清明节已经严禁焚烧纸钱了,许多人家便把纸钱压在坟头上。近年来,政府提倡移风易俗,许多人积极响应,在清明节只是简单地清扫一下墓碑,然后向祖先敬献鲜花,待到中元节上坟时再焚烧纸钱。</p> <p class="ql-block">  无论南方还是北方,这些习俗都体现了对祖先的敬仰和对生命的尊重,反映出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虽然一些习俗也有所变化,但清明节的核心文化内涵依然延续至今。</p><p class="ql-block"> 想起小时候清明节撞鸡蛋比赛的故事。那时许多人为了改善生活,就在自家养几只笨鸡,春天刚下的笨鸡蛋是稀罕物,那时家家的日子都过得很紧吧,平时舍不得吃鸡蛋,那是女人坐月子和看望病人的贵重补品。我们这里有清明节吃鸡蛋的习俗,那些养了鸡的人家会在清明节那天煮几个鸡蛋,大人孩子一人一个。我们这些淘小子都是把鸡蛋带到学校去,吃之前先进行一场撞鸡蛋比赛,比比看谁家的鸡蛋硬。</p><p class="ql-block"> 下课的铃声一响,同学们就围在一起开始了撞鸡蛋比赛。鸡蛋是椭圆形状,小头这边是实心的,大头那边有气室不抗撞,所以我们都是手握大头这边,用实心的小头去撞击对方的鸡蛋,撞碎了的鸡蛋就剥皮吃了,再硬的鸡蛋撞过几次也都会破的,最后都进了我们的肚子里。那些家里不养鸡的同学没有鸡蛋,就眼巴巴地看热闹。有一年,一位心灵手巧、家里也不养鸡的同学,竟然用一枚红皮鸡蛋击败了我们所有人,我们很羡慕他,也想看看他的鸡蛋咋这么厉害?他却把鸡蛋放进口袋里,用手握着,就是不给我们看。我感觉这小子的鸡蛋肯定有啥说道,于是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把被他撞破皮的鸡蛋拿出来说:咱俩换鸡蛋呗?他看着我手中的鸡蛋咽了下口水:行啊,但是咱先说好了,换完了不许反悔。我说:行。当我接过被他握得热乎乎“鸡蛋”时,就感觉不对劲,这“鸡蛋”怎么这么重?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鸡蛋大小的鹅卵石。小头这边与鸡蛋几乎一样,大头那边有个凹陷的坑,但攥在手里别人是看不出来的,石头的颜色是那种偏暗红的颜色,活脱脱的一枚红皮鸡蛋。他几口就把我的鸡蛋吃进肚子里,我啥也没说,知道真相后还真挺服他的。他问我:你后悔不?我说:我才不后悔呢,拿个普通鸡蛋换来个冠军鸡蛋,哈哈哈……我合适了!回家后我和爸爸讲了这件事,爸爸听完笑着说:明年清明节给你两个鸡蛋。</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50多年前清明节的故事。如今的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清明节吃煮鸡蛋的习俗却逐渐淡忘了,校园里也早没有了撞鸡蛋的游戏。每每回想起当年和同学们撞鸡蛋的场景,满嘴里就会有煮鸡蛋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正是:清明时节话今昔,青葱岁月难忘记,回首往事唏嘘叹,幸福生活靠努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