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明时节雨纷纷,那是天地间的信使,拆开了思念的封印。这一天,人们跨越山海,只为和离世的亲人们,再次说声再见。</p> <p class="ql-block">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化凄凉。”那令人痛彻心扉的思念、天人永隔的遗憾,都化成了碑文间的烙印,在雨水中愈发清晰。当柳絮飘进坟前的杯盏,该用怎样的姿势叩拜才不会泪流满面。</p> <p class="ql-block"> 祭奠扫墓,与其说是献给亡者的仪式,更像是给活着的人一个情感的寄托。墓中沉睡的人,已然听不到人间的悲泣,只是活着的人依然相信灵魂的存在,让自己无法承受的思念,不能了断的恩怨,不曾真正的告别,有个安放之处,籍此来安慰自己,获得前行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陵园台阶上的青苔比去年又厚了半寸,草木会记得所有的故事。子欲养而亲不待,那些未曾珍惜的时光,那些未能兑现的诺言,那些无法挽回的遗憾,都随清明雨渗入土地,生根发芽。</p> <p class="ql-block"> 山径转角处,石缝里钻出几簇鹅黄的野花。这清明的调色板里,哀思与生机是并置的颜料。原来思念会以这样的方式存在,在清明时节的雨丝里,在辗转返乡的归途里,在突然鲜活的记忆里,永恒不变。</p> <p class="ql-block"> 此刻,我突然意识到,清明哪里是断魂时节,分明是生者借雨丝纺线,将散落光阴里的魂魄重新织进人间四月天。那么,最好的祭奠和怀念,就是把故人对我们的期望活成永不褪色的清明上河图。</p> <p class="ql-block"> 以上图片为AI设计,感谢您的赏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