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芷江县,位于湖南省西部,地处湘黔交界,素有“湘西门户”之称。这座小城虽然不大,却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45年8月21日,日本侵略者在此正式向中国投降,芷江因此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见证地。</p> <p class="ql-block"> 在三月春暖花开的一个日子,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踏上了这片承载着民族记忆的土地。当我走进纪念馆的那一刻,仿佛时空穿越,回到了抗日战争的那段难忘的历史岁月里,感受到了战火的硝烟和迎来最后胜利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 受降纪念馆坐落在芷江县城东的七里桥,这里曾是当年受降仪式的旧址。纪念馆的建筑风格庄重肃穆,主体建筑以灰白色为主调,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庄严。</p> <p class="ql-block"> 走进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浮雕,上面刻画着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场景。浮雕前,摆放着一座青铜雕像,名为《胜利之剑》,剑尖直指苍穹,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馆内陈列分为多个展厅,分别展示了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芷江受降的经过以及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影响。在“抗战烽火”展厅,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实物展品,将我们带回到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p><p class="ql-block"> 从卢沟桥事变到淞沪会战,从台儿庄大捷到武汉保卫战,每一段历史都让人心潮澎湃。特别是一幅描绘芷江受降仪式的油画,画面中,中国代表何应钦将军正襟危坐,日本代表低眉顺眼,场面肃穆而庄严,仿佛历史在此定格。</p> <p class="ql-block"> 在参观过程中,讲解员详细介绍了芷江受降的历史背景。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1日,中日双方在芷江七里桥举行受降仪式。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在国土上接受外国侵略者的投降,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讲解员还特别提到,芷江受降不仅是中国抗战胜利的象征,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在“胜利之光”展厅,展出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和实物,包括当年受降仪式的邀请函、签署的受降书、以及参与受降仪式的各国代表的签名册。这些文物不仅见证了历史的瞬间,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抗战胜利的来之不易。特别是一份泛黄的受降书,上面清晰地写着“日本帝国政府及日本帝国大本营,已向联合国最高统帅无条件投降”,字字千钧,令人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纪念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芷江受降纪念馆不仅是一座历史的丰碑,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的坚韧与不屈。在这里,我深刻体会到,历史不仅是过去的记忆,更是未来的启示。抗战胜利的背后,是无数先烈的鲜血和生命,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御外侮的伟大精神。</p> <p class="ql-block"> 站在纪念馆的广场上,我抬头仰望那柄直指苍穹的“胜利之剑”,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不仅要铭记历史,更要传承和发扬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芷江之行,让我深刻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民族的伟大。临别之际,我不禁想起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首诗虽然写于安史之乱时期,但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与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悲壮与坚韧何其相似。而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气概,更是抗战精神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 芷江受降纪念馆,不仅是一座历史的丰碑,更是一座精神的灯塔。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坚韧永远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愿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携手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