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当地时间2025年3月28日12时50分许,缅甸发生7.9级地震,震中附近的曼德勒省受灾严重,大量建筑倒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上饶蓝天救援队10名队员于29日分两个批次携带PPE装备、医疗急救包等物资前往缅甸参与救援。3月30日、4月1日他们分别抵达曼德勒重灾区,并立即着手搜救工作。队员们每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在多个垮塌现场进行调查询访探测,还冒着余震和碎渣垮塌风险,攀废墟、登危楼、钻孔洞,为后续救援行动提供测绘数据。他们还在灾区制高点楼顶架设U频段全模式中继电台,确保搜救通联顺利进行。</p> <p class="ql-block">救援搜救进行中,从朱海庆队长那坚毅淡定的眼神中,可以看到坚定与自信。坚定是一种信念,是对搜救工作的执着;自信,是对自己及同伴的认可和信任。</p> <p class="ql-block">根据地震现场的复杂多变的动态实际,队员们群策群力,商讨最佳的搜救方案。</p> <p class="ql-block">朱海庆利用仪器设备及科学理念,向队员们布置最短的搜索线路……</p> <p class="ql-block">朱海庆正在指导队员,寻找最佳的检测点位</p> <p class="ql-block">杂乱无章的地震现场,危险无处不在,队员们要谨慎加谨慎,小心再小心。</p> <p class="ql-block">在搜救过程中,团队成员有条不紊,保持着较高的工作效率。</p> <p class="ql-block">生命探测仪里传来微弱的生命信号</p> <p class="ql-block">信号就是命令,队员们精神抖擞,使用各种破拆工具,排除各种困难,向有疑似生命点的方向进发。</p> <p class="ql-block">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终于解救出一名女性伤员,成功送上救护车。</p> <p class="ql-block">这是朱海庆发在朋友圈里的搜救日记中记载的一段文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昨夜,我们再度彻夜未眠,在曼德勒灾区来回奔波,寻找生命信号。</p><p class="ql-block">前一天,江西救援队员在长城饭店探测到信号后,迅速展开挖掘、破拆与搜索工作。他们成功找到了一名女性被困者,其腰腹部被倒塌的房梁压住,动弹不得。救援队员们绞尽脑汁,在全力确保废墟结构稳定的同时,分秒必争地实施救援 ,离成功越来越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昨晚到凌晨,在118大街垮塌的酒店废墟搜寻时,我们找到了8名遇难者。一名幸运获救的小女孩告诉我们,在她被救出的前两天,废墟里还有三个人相互鼓励,彼此支撑。得知这个消息,我和王贵华不敢有丝毫懈怠,在废墟上反复探测。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成功锁定了3个疑似生存信号。经三维探测,其中1个信号可信度极高;第2个信号有些微弱,显示体征很不稳定;第3个信号则通过卷积算法偶尔才能测出,它有可能是前两个信号经金属体反射形成的,当然,也存在另一种可能——这是一名幸存者发出的信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生命无价,面对每一个可能存在的生命迹象,我们必须保持谨慎的态度,展现专业的素养。我手中的雷达式生命探测仪,运用多普勒效应,能够精准捕捉到废墟中幸存者胸腹部的微弱起伏,配合卷积算法,还能精确测算出对方的呼吸频率,大大提升了探测的精度。凭借这一“利器”,我们对垮塌建筑物展开了地毯式搜寻,对有生存空间的重点区域进行反复检测,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挽救生命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我们提供的探测数据支持下,缅甸曼德勒救援队以及云南、安徽的蓝天救援队员们,正在118号大街全力以赴地展开营救行动。此刻,所有人都怀着同样的信念: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再次创造生命的奇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