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广州铁路博物馆,位于荔湾区黄沙大道誉江路3号,占地面积28950平方米,其中室外面积18489平方米、室内面积10461平方米,分两个室内展馆和一个露天展区,是一所交通类专题博物馆。是目前华南地区最大的铁路博物馆。2022年5月18日,广州铁路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该博物馆在百年黄沙车站原址上打造,整体建筑保留了基本的原始风貌,集陈列、收藏、展示、科普、教育于一体,收藏4000余件历史文物和老物件,是多维度呈现铁路发展史的重要窗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7月,黄沙车站建成通车,经营客货综合运输业务。黄沙车站是商办粤汉铁路总公司所在地,“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曾于清宣统三年至清宣统四年(1911一1912年)在此办公。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2月,粤汉铁路客运改站,黄沙车站客运业务移至大沙头站,黄沙车站更名广州南站,成为当时广东最大的编组站和货运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州南站除了办理货运及水陆联运外,还兼办粤汉铁路的列车编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車廂里的的展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窄轨铁路是轨距小于1435mm的铁路 。铁路发展初期轨距标准多样,宽窄不一,多达30余种。1937年国际铁路协会确定1435mm为标准轨距,现今多数国家采用此标准。中国以标准轨铁路为主,也有部分窄轨铁路。如1876年吴淞铁路(轨距762mm ,中国首条运营性铁路 )、1910年滇越铁路(轨距1000mm,又称米轨铁路 ) 、1943年海南铁路(轨距1067mm ) 、1958年梅隆铁路(轨距762mm ) 。目前,除昆河铁路外,中国内地纳入全国营业网的铁路已全部改造为标准轨铁路。窄轨铁路在特定历史时期和地区发挥过重要作用,反映了铁路建设的历史变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韶山6B型电力机车(SS6B )是中国铁路使用的电力机车型号之一 。20世纪90年代初,铁道部要求株洲电力机车厂和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研制韶山4B轴重货运电力机车和韶山6B型六轴货运电力机车 。1994年12月,第一台韶山6B型电力机车完成试制,1995年6月,首批30台全部交付使用。这台机车编号SS6B6002 ,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 ,尺寸为长2141×宽310×高411(cm) ,自重138000kg ,由大同机车厂于2000年制造 ,配属单位为广铁集团株洲机务段 ,2020年10月入馆于广州铁路博物馆 。它在我国铁路货运中曾发挥重要作用,是中国铁路电力机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代表型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70年,编组任务移交到广州北站,黄沙车成为一个纯货运车站。20世纪90年代,广州南站成为全国水陆兼备、站港合一的特大型综合性货运站,拥有专用码头港岸线842米,可停泊3000吨以下船只,有近十年的年均货物吞吐量达525万吨,年均运输收入近2亿元,对繁荣广州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2005年6月,城市发展规划需要,广州南站关闭。2011年3月,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筹建广州铁路博物馆。2014年1月26日,广州市将黄沙车站旧址遗存的带站台仓库建筑认定为广州市历史建筑。2022年5月18日,广州举办“齐聚文博力量共享美好旅程”国际博物馆日暨中国旅游日启动仪式,广州铁路博物馆正式开馆。2024年12月13日,在广州铁路博物馆广场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郑深源,郑重地将一部詹天佑亲手修编的《徽婺婺源詹氏支派世系家谱》复刻版交给广州铁路博物馆副馆长陈志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建设型蒸汽机车是中国铁路使用的一款干线货运蒸汽机车 ,它是在解放型蒸汽机车基础上改进设计而来 。该型机车具有较大的功率和较好的牵引性能,在过去较长时期内承担着重要的铁路货运任务 ,为中国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 。它黑色车身搭配红色动轮的外观,是那个蒸汽机车时代的典型形象代表 。建设型蒸汽机车,1946年大连机车车辆厂在LV型蒸汽机车基础上改进设计 ,次年7月试制成功,机车出厂时毛泽东主席亲自驾乘,后命名为“建设型” ,车型代号JS ,是20世纪中叶中国铁路干线货运的主要型号之一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此台建设型蒸汽机车编号建设6500 ,由大同机车厂于1986年制造 ,尺寸为长2334×宽333×高470(cm) ,设计速度85公里/小时 ,自重103000kg ,配属单位为广铁集团海南机务段 ,2020年5月入馆于广州铁路博物馆 。它在中国铁路货运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是蒸汽机车时代的标志性产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广州铁路博物馆占地面积28950平方米,是中国南方最大的铁路博物馆。其中室外面积18489平方米、室内面积10461平方米,分两个室内展馆和一个露天展区。两个展馆都是以前的车站旧货仓,属于广州市历史建筑“粤汉铁路黄沙车站旧址”。1号馆由“艰辛历程”“新生之路”“开拓先行”“高铁时代”“继往开来”5个展厅组成,展现广州铁路百年历史;2号馆展出铁路工业遗产和铁路老物件;露天展区主要展示部分机车、车辆、线路、信号等铁路设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广场中央,矗立着1936年建成的粤汉铁路路轨起点,历史价值极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广州铁路博物馆室内展馆藏有镇馆之宝—“飞轮”路徽,还有粤汉铁路的界碑和股票、百年钢枕和钢轨等,并陈列着11种动车组模型。在露天展区中,有建设型蒸汽机车、铁路道口、YZ22型绿皮硬座车厢、42米窄轨铁路长廊、铺满列车方向牌的展示墙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一一YZ₂₂型硬座客车是中国铁路第二代主型客车 。1956年开始设计、试制,1959年起陆续批量生产,且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因车体为墨绿底色,常被称为“绿皮车” 。它是中国铁路客车的主力车型。车辆编号YZ₂₂334943 ,由长春客车厂于1986年制造 ,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 ,自重42000kg ,配属单位为广铁集团长沙车辆段 ,2020年12月入馆于广州铁路博物馆 。它承载了几代人的出行记忆,见证了中国铁路客运的发展历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东风4D型0555号内燃机车 ,东风4D型是东风4型系列的改进型,属于提速型干线客、货运内燃机车 。它在东风4B型基础上改进设计,提高了功率、可靠性和运用性能 ,适用于客货运输,对提升铁路运输效率起到重要作用 。这台机车可能是在铁路博物馆或展示场所,供人们参观了解铁路机车历史与技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露天展区中,展览大量大型的设备,有建设型蒸汽机车、YZ22型绿皮硬座车厢、铁路道口、42米窄轨铁路长廊、铺满列车方向牌的展示墙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里是珠江航導,今天是2025年4月3日,天要下雨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走進展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号展馆:由“艰辛历程”、“新生之路”、“开拓先行”、“高铁时代”和“继往开来”五个展厅组成,全面展现广州铁路的百年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艰辛历程”展厅:主要通过展示粤汉铁路蒸汽机车模型、收股执照、界碑,广九铁路华段修建的股息债券等物,讲述广州铁路建设的开端以及民族危亡时期,铁路工人展开革命斗争的艰辛历程。镇馆之宝“飞轮”路徽的惊艳亮相,透露出铁路人对铁路事业腾飞的美好愿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粵之交——省界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号展馆第一展厅的省界桥同样引人注目。省界桥是粤汉铁路南岭段的重要咽喉,见证了修建粤汉铁路的艰难岁月。1988年,衡广铁路复线建成通车后,省界桥“退役”,现在仍矗立在湘粤两省交界处。此桥样按照实体等比例缩小复制而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鉄路入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放大了看∽股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潮汕铁路∽中国第一条商办铁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证沧桑——“粤汉”界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是1号展馆的第一展厅,两块粤汉铁路界碑摆放在显眼处。界碑以前用来显示铁路的界限,分别在广东韶关和湖南郴州境内被发现,如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一块界碑四面刻着“粤汉铁路”字样,另一根两面只有“粤汉”两字。斑驳的字迹,仿佛在诉说南粤铁路历经的百年沧桑巨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广九铁路~最早连接內地与香港的铁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三单元:铁路紛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共粵漢铁路第一个党支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新生之路”展厅:主要介绍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广州铁路的发展经历,展示铁路人顽强对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破坏、积极抢修铁路的可贵精神,讲述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斗争中,铁路人担负战略重任,为党和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英勇事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衡阳铁路管理局办公楼 ,1949年8月23日,解放军中南军区运输指挥部在株洲机厂(现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组建衡阳铁路管理局 ,10月22日,局机关由株洲田心迁往衡阳苗圃 。当时全局管辖营业里程2500多公里,职工4.5万人 。这座办公楼于1950年修建,俗称“红楼” ,现已成为衡阳铁路博物馆 。它见证了衡阳铁路管理局的组建与发展,承载着特定历史时期的铁路管理记忆,是铁路历史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衡阳铁路管理局落地钟 ,尺寸为196cm×68cm×30cm ,材质是木质和金属件 ,1950年由上海乐华钟表行制造 。它是上海铁路管理局为庆贺衡阳铁路管理局管内粤汉、湘桂、浙赣株萍段铁路修复通车而订制并赠送的纪念品 ,具有重要收藏价值 。1980年初钟盘更换为石英机芯和塑料钟盘 ,2021年12月在广铁集团大楼地库被发现收集 ,2023年6月对木结构及外观进行全面修复 。此钟见证了特定历史时期铁路修复通车的重要事件,是铁路历史文化的实物见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抗美援朝保家卫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功在人民”牌匾背后是一段感人历史。1949年国民党军队溃逃时炸毁粤汉铁路38座桥梁 ,湖南郴县廖家湾村群众为抢修铁路,自愿捐献3000余棵祖遗后龙山古树 。为表彰这份爱国爱路精神,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衡阳铁路管理局赠予廖家湾村群众此牌匾 。牌匾长2.32米、宽0.82米 ,由铁道兵团前进指挥所副司令员、衡阳铁路管理局局长郭维城将军亲笔题写 。原件存于廖家湾村廖氏宗祠 ,展品由广铁职工何维顺按比例复制捐赠 ,它是军民鱼水情及群众奉献精神的历史见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路局变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空气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线建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路签套和路签授受器规格为600mm×2800mm×150mm ,材质是木材和铁 ,来自1950 - 1980年代 。路签套是由钢丝和皮夹子组成,用来装路签,直径约450mm ,路签是列车占用区间的凭证 。路签授受器是机车乘务员与车站行车人员传递信息的早期铁路通信设备 ,设于正线靠车站值班员一侧站台 ,由木桩、接受器、发授器、信号灯(夜间用)插杆等组成 ,通过地面与车上授受器相互作用完成路签传递 。该路签授受器在湘桂线白鸽铺车站使用多年后废弃 ,由衡阳车务段捐赠 ;路签套由广铁文建办李万云、袁广平在广东地方铁路曲仁支线采集 ,它们见证了早期铁路通信和行车管理方式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开拓先行”展厅:主要展现广州铁路局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勇当铁路改革的“排头兵”、先行先试的“试验田”,创造多项全路第一,为中国铁路改革不断探索新路。广州铁路局在全路率先创办旅游行业、开办酒楼,改制为全国第一家铁路运输企业集团—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全面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铁路建设稳定推进,建成20世纪中国第一、世界第十的双线铁路隧道—大瑶山隧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韶山1型电力机车(SS1) ,是中国铁路第一代国产客、货两用干线电力机车 。其原称6Y1型,原型车为苏联VL60型电力机车 。1958年首台机车试制成功,但因质量问题未能批量生产 。此后20多年历经三次重大技术改进 ,1968年更名为“韶山1型” ,1980年基本定型并大批量生产 。1958 - 1988年间,株洲电力机车厂累计生产826台 。展示的模型按1:0.68等比例复制 。它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意义重大,见证了我国电力机车从引进借鉴到自主生产的发展历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幅“时间就是金钱 效率就是生命”大型油画 ,高2.8米,宽3.8米 。1979年深圳创办中国首个外向型工业园区——蛇口工业园 ,1981年袁庚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成为改革开放标志性口号 。油画由叶经文创作,他担任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等职务,是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也是多个美术协会会员及相关艺委会委员 。此画承载着改革开放初期的时代精神,具有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铁路创办旅行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铁路大承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瑶山隧道:是中国第一条通车的超长双线电气化铁路隧道。位于广东省北部韶关市西北坪石至乐昌间的京广铁路衡广(衡阳—广州)复线上,自北向南穿越大瑶山,全长14295米。隧道埋深70至910米,双线铁路电力牵引断面,由于采用截弯取直的长隧道设计方案,隧道建成后,比既有铁路坪石至乐昌间缩短约15公里。开挖大瑶山隧道,推行了国外最先进的设计和施工的方法——“新奥法”。采用80年代国内外最先进的大型机械,实现了主要工序——钻爆、支护、装运三条机械化作业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黃沙車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列车方向牌展示墙,铺满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管内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共计210多块各区间、各车次的普速旅客列车方向牌,色彩斑斓,非常适合拍照打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二号展馆:主要展出铁路工业遗产和铁路老物件,为观众呈现铁路工业的发展历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室内展覽做得挺好,露天做得有點简单,沒有走進火車站、赶火車的感觉,整个博物馆太現代化∽用玻璃做的,整个外型若做成一个黄沙火车站就好了,歺車上若真的能進歺就更好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时代之星”——动车沙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蓝暖男”“绿巨人”“黄医生”等11种动车组模型陈列其中。参观者可以通过触摸屏查询了解各型号动车组,相应车型还会亮灯显示,为观众提供近距离体验观摩的好机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詹天佑陈列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家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鉄路戰綫的文化</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