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民筑集团与吉林省住建厅在老旧小区改造领域的合作

中国曰报

<br><br>中建民筑集团与吉林省住建厅在老旧小区改造领域的合作,体现了国家政策引导与大型国有企业资源整合的双重优势。以下从政策规划、实施重点、技术赋能及地方实践等方面,综合分析双方合作的具体内容与成效:<br><br>一、政策统筹与规划目标<br><br>1. 吉林省改造规划<br><br>吉林省自2019年起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截至2022年已开工改造5558个小区,惠及108.02万户居民,并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完成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涉及6129个小区、148万户居民。2023年,吉林省计划投资45亿元改造800个老旧小区,惠及14万户居民,重点聚焦基础设施更新(如管网、道路)、适老化设施建设及智慧化升级。<br><br>2. 中建民筑集团的全国性布局<br><br>中建民筑集团作为国有建筑企业,自2024年起全面启动全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覆盖2000年前建成的小区,改造内容包括水电路气信邮等配套设施翻新、加装电梯、绿化提升等,并计划未来五年内推广至全国范围。其“二次房改”政策导向下的目标是通过改造实现“居者有其屋”,并带动建材、装修、物业等产业发展。<br><br>二、合作重点领域<br><br>1. 智慧社区建设<br><br>中建民筑在改造中引入智慧化管理系统,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构建涵盖安防、停车、便民服务等功能的智慧社区平台。例如,吉林省章贡区通过整合零散小区、建立国有物业平台,实现“事无巨细、统筹管理”,提升了物业效率与居民满意度。这一模式可能被推广至吉林省其他区域,与中建民筑的技术支持形成协同效应。<br><br>2. 资金筹措与长效管理<br><br>吉林省住建厅强调通过中央补助、地方债券、社会资本等多渠道融资,而中建民筑凭借其资本实力,可参与投资并探索“居民出资+社会力量参与”的可持续模式。例如,长春绿园区2024年改造项目中,新增停车位通过短租、长租等模式运营,既满足需求又创造收益,与中建民筑倡导的“小区经济”理念契合。<br><br>3. 适老化与人文关怀<br><br>吉林省改造方案注重“一老一小”设施建设(如适老化改造、儿童活动区),与中建民筑在昆明砖瓦厂小区设立幸福食堂、南京雍园小区推行适老化“六化”改造等案例相呼应,体现双方对居民生活品质的共同关注。<br><br><br>三、地方实践案例<br><br>1. 长春市绿园区改造<br><br>2024年绿园区启动23个老旧小区改造,涉及4368户居民,涵盖楼体内外翻新、水暖电气改造等,目标是通过系统升级提升居住环境。<br><br>2. 吉林市龙潭区项目设计<br><br>龙潭区2024年老旧小区改造设计项目(预算59.48万元)覆盖6个小区,要求统筹基础设施与公共区域改造,强调设计周期短、质量达标,可能由中建民筑参与技术支持。<br><br><br><br>四、未来合作方向<br><br>1. 技术赋能与数字化转型<br><br>中建民筑的智慧社区平台可进一步整合吉林省的政务服务、便民服务,推动“指尖办”“就近办”,缩小数字鸿沟。<br><br><br>2. 绿色低碳改造<br><br>吉林省提出海绵城市理念(如雨水径流管理),结合中建民筑的绿色建材应用经验,可探索低碳改造路径。<br><br>3. 社区治理创新<br><br>双方可借鉴北京昌盛园社区“拆违建+整合物业”模式,推动吉林省老旧小区从“无人管”到“共治共享”的转型。<br><br><br><br>中建民筑集团与吉林省住建厅的合作,以政策为牵引、技术为支撑、民生为导向,通过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既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又助力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未来需进一步细化资金分配机制、强化居民参与度,并探索跨区域经验复制,以实现更大范围的共赢。<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