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90年,担任国家副主席的王震老将军忽然有一天收到了一封来信。这是一封讨债信,信中提及40多年前八路军欠下了他家一笔债。更令人意外的是这封信的来信者竟然是一位正在监狱中服刑的犯人。明明有恩于我党,为何会被抓进监狱呢?此人来信所说的这件事究竟是真是假?与王震将军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p><p class="ql-block"> 写这封信的人名叫廖复初,事实上,他还有另外一层身份,那就是革命年代的湖北应城的富商。</p><p class="ql-block"> 1945年严冬,当时的中原战场正值硝烟弥漫,尽管国共双方已签署停战协议,但依然是摩擦不断。359旅在藤县、洪阳一带连战告捷。谁知就在359旅向随县转移途中,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将他们困在了半路。更糟糕的是,连日征战已将粮草耗尽,而周边重要城镇都在国民党控制之下,数千将士面临着断粮的危机。危机时刻,鄂北行署专员李石灵机一动,他想到了应城首富廖家。</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廖家虽然家财万贯,但却一向奉行中立,对国共两党都保持距离,这次能否求助成功,彼时李石心里也没有底。当他来到廖家大宅时,男主人廖复初与其父都不在家,只有年近九旬的老太太在主持家务。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老太太听完了来龙去脉之后,立即拍板同意相助,她不仅命人打开了粮仓,还特意多杀了几头猪,要让将士们一定要吃饱喝足。就在这大雪纷飞的夜晚,一只由牛车组成的长队载着2000担粮食和大量腊肉,朝着359旅的驻地驶去。这批及时送到的粮食,不仅解决了部队的燃眉之急,更为后续战事的胜利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冒着巨大风险的善举,却为廖家带来了长达40年的灾难。</p><p class="ql-block"> 1949年建国后,不少曾经帮助过我军的老百姓纷纷得到新政府的表彰和回报,可廖复初却被当地政府逮捕入狱,还被判处无期徒刑。直至40年后,偶然的一个发现让廖复初终于得到了倾诉的机会,他立即写了一封信:你是否还记得359旅曾向我家借过2000担救命粮食?</p><p class="ql-block"> 一番辗转,这封信被送到时任国家副主席的王震案头。随着调查的逐渐深入,事情才终于真相大白,明明是我党我军的大恩人,怎么会落得一个这样的下场?</p><p class="ql-block"> 建国初期,随着各地方打击行动的进行,廖复初被曾任国民党高岩矿自卫大队大队长为由逮捕入狱,并判处无期徒刑,直至40年后的1990年,这才被释放出狱。事件真相的转机,也正是出现在这一年。</p><p class="ql-block"> 当时廖复初在一本杂志上偶然看到了一篇《我为359旅筹军粮》的文章,而作者正是当年的鄂北行署专员李石。这篇回忆录详细记载了1945年那个雪夜的故事,文章由王震的老部下马锡良整理发表。尽管得知李石已经去世,但他还是给文章整理者马锡良写了一封信,信中他不仅详述了当年救助359旅的经过,还提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他在担任高岩矿自卫大队大队长期间,曾冒着生命危险救下过三名地下党员,马锡良读完信后深感震撼。作为王震的老部下,他深知359旅在那个严冬遭遇的困境,如果没有廖家的2000石粮食,后续的中原战役或许会被改写。他立即将廖复初的信转呈给了时任国家副主席的王震。</p><p class="ql-block"> 经过调查和核实,更多的历史细节被揭开。原来廖家不仅在1945年救助过359旅,还在抗战期间多次给予新四军物资援助,至于所谓的祖辈袭击红军的罪名,也被证实是个误会。当年红军确实包围过廖家镇,但廖家只是紧闭大门,并未对抗。在王震的过问下,应城县法院重新审理了这个尘封40年的案件。最终,法院撤销了1951年的原判,宣告廖复初无罪,并给予了相应的赔偿。至此,这桩多年的冤案也终于水落石出。这件事情再次证明: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