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很美·妈妈不回·中元祭祀·给予不悔 乙巳清明慈母祭🙏🙏🙏🙏🙏🙏

易水子

<p class="ql-block">慈母一周年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堂一定很美,</p><p class="ql-block">天上人间共暖,</p><p class="ql-block">妈妈一去不回,</p><p class="ql-block">一路风景总有人陪。</p><p class="ql-block">天堂真是很美,</p><p class="ql-block">不要妈妈再回,</p><p class="ql-block">妈妈是天上的星星,</p><p class="ql-block">眨着眼睛,</p><p class="ql-block">在我迷失的黑夜,</p><p class="ql-block">指引我前行并给予教诲。</p><p class="ql-block">妈妈是心灵最美花,</p><p class="ql-block">天堂很美,</p><p class="ql-block">一路风景都有人陪……!</p><p class="ql-block">妈妈善良、心好、慈悲,</p><p class="ql-block">深深印刻我的心灵与骨髓。</p><p class="ql-block">从小到大及成人,</p><p class="ql-block">相伴我人生,</p><p class="ql-block">走过多少路妈妈最珍贵。</p><p class="ql-block">妈妈一生最光荣,</p><p class="ql-block">一九七七年金秋,</p><p class="ql-block">重庆先进工人的代表,</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到首都,</p><p class="ql-block">随四川省组团赴北京,</p><p class="ql-block">瞻仰毛主席遗容,</p><p class="ql-block">妈妈一生非常难能的这一珍贵。</p><p class="ql-block">我上山下乡的农村,</p><p class="ql-block">喜闻妈妈这一荣誉,</p><p class="ql-block">欣喜鼓舞尤为宽慰。</p><p class="ql-block">一九七七年冬日里,</p><p class="ql-block">有幸参加国家首次高考,</p><p class="ql-block">就学镇江船院后,</p><p class="ql-block">妈妈把赴北京省里组团发的书包,</p><p class="ql-block">让我学习装书用的宝贝,</p><p class="ql-block">几年苦读更荣幸毕业分配到北京,</p><p class="ql-block">一辈子奉献于国防科技战线、</p><p class="ql-block">现代化建设海军装备。</p><p class="ql-block">无比自豪,无上荣光,</p><p class="ql-block">感恩慈母培育教育,</p><p class="ql-block">终身好心、慈善、给予永不悔!</p><p class="ql-block">2023年8月30日中元节夜晚 于西湖大学云谷校区C1楼一单元801室崔维成寓所</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慈母第二次来首都……</p> <p class="ql-block">一九五六年初秋慈母抱着出生三个月的我……</p> <p class="ql-block">一九五八年元旦,外祖母抱着一岁七个月的我,慈母站在外祖母身后</p> <p class="ql-block">长江航线图</p> <p class="ql-block">一九六六年六月十六日,在一片锣鼓声<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上海铜仁合金厂</span>(归属第一机械工业部仪表局,属于国防军工)响应国家号召,由上海嘉定迁往四川省重庆市北碚区澄江三花石支内三线建设,乘坐《东方红》12号江沪轮自上海十六铺码头出黄浦江至吴淞口溯江而上到达武汉。</p> <p class="ql-block">《东方红》12号江沪轮驶出上海十六铺码头出黄浦江至吴淞口溯江而上前往武汉。</p> <p class="ql-block">一九六六年六月十九日我生日之际,<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上海铜仁合金厂</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归属第一机械工业部仪表局,属于国防军工)</span>响应国家号召,由上海嘉定迁往四川省重庆市<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北碚区澄江三花石</span>支内三线建设,乘坐《东方红》12号江沪轮自上海十六铺码头出黄浦江至吴淞口溯江而上到达武汉。</p><p class="ql-block">由于长江再往上游要经过三峡航道变窄,在武汉换乘吨位小的《东方红》江渝轮时,安排了一天时间在东湖、武汉长江大桥观光旅游……</p><p class="ql-block">全家在东湖景区合影留念,我在前排左3</p> <p class="ql-block">《东方红》轮三等舱内</p> <p class="ql-block">《东方红》轮甲板</p> <p class="ql-block">《东方红》轮餐厅</p> <p class="ql-block">《东方红》轮乘务员为旅客倒水</p> <p class="ql-block">合影于武汉长江大桥,我在前排左1</p> <p class="ql-block">1967年夏,在重庆北碚北温泉公园留影。</p> <p class="ql-block">1974年春,全家到达重庆市北碚区三线建设第8个年头,合影留念于北温泉公园,我在前排左1</p><p class="ql-block">当年已经有幸考入西南师范大学附中就读高二上</p> <p class="ql-block">照片上</p><p class="ql-block">1974年留影于西师附中</p><p class="ql-block">照片下</p><p class="ql-block">2022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我北京文化艺术界挚友、中国作协副主席、报告文学领军人物著名“人民作家”何建明书写读书改变人生!</p> <p class="ql-block">就读西师附中的一九七七年夏,暑假期间在三线建设工厂的六号公房家中读书学习</p> <p class="ql-block">1975年8月从重庆西南师范学院附中高中毕业,在重庆市北碚区澄江公社上马台大队知青农场上山下乡当知青!</p> <p class="ql-block">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的1975年8月12日,响应国家号召,一群来自重庆市北碚区的知识青年(二十一人),来到澄江公社上马台大队下乡,之后的1976年、1977年又有一批一批知识青年来到上马台大队,在那建立的上马台知青农场,度过了他们人生中最难忘的青春岁月……!</p><p class="ql-block">这一批批知识青年是来自四川仪表一厂、十九厂的职工儿女、重庆市二十三中教职工儿女、澄江医院医务工作者儿女和建设银行北碚区支行职工儿女们等单位!</p><p class="ql-block">值这一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四十八年之际,与同样已是耳顺之年的我们难忘青春岁月,感慨万千……,为了永远的那段人生时光,偶成小诗一首抒衷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下乡插队, 上马台山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广阔天地,胸怀向五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田间坡上,并肩齐奋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澄江公社,知青岁月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青春年华,情缘在心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弹指挥间,健康乐鸿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我在合影第二排左4</span></p> <p class="ql-block">1975年8月12日我上山下乡(照片上,农村欢迎知青会上,我代表知情发言)和在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照片下)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七年盛夏在知青农场搓玉米🌽</p><p class="ql-block">照片左1是我</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五年八月上山下乡于北碚区澄江公社上马台大队,晚秋时慈母(抬电视机左者)代表(母亲是工厂工会主席)下乡职工子女单位——四川仪表一厂,送电视机到上马台知情农场……</p> <p class="ql-block">艰苦劳动(特别是农村劳动)磨练着人。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始终是人生难以忘怀的峥嵘岁月!</p><p class="ql-block">还有值得回忆是当时我已争的工分是全劳力(十工分),但一年兑换成钱只是不到二十元,大队生产水平之底是不言而喻的。在那短缺的年代里,农村温饱是个大问题,我们知青稍微好点(为了支援帮助农场农业指导师傅吃不饱肚子,我将家里给我的一点全国粮票给他们,让我明白了什么是饥饿味道,深刻感受到了饥饿后身体反应——————出虚汗、头有些晕,四肢乏力!),但是每天总吃不饱,又没营养还要干农活,影响了那代人的身体,吃不饱肚子这也是记忆犹新的…………!</p><p class="ql-block">一九七七年夏忙时节,在知情农场驻场农民黄师傅指导下左2我在田里劳作……</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八年初春,由澄江公社团委书记傅文军提议,在公社召开团委座谈会(我是公社团委委员),会后欢送我上学合影留念于公社操场……</p><p class="ql-block">左3傅文军、汤建华左4</p> <p class="ql-block">妈妈一生最光荣,</p><p class="ql-block">一九七七年金秋,</p><p class="ql-block">重庆先进工人代表,</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到首都,</p><p class="ql-block">随四川省赴北京,</p><p class="ql-block">瞻仰毛主席遗容,</p><p class="ql-block">妈妈一生非常难能珍贵。</p><p class="ql-block">慈母一九七七年金秋北京天安门留影</p> <p class="ql-block">慈母一九七七年金秋故宫留影</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七年大学及中专文化考试 准考证编号:文渝 19549</p><p class="ql-block">姓名:汤建华</p><p class="ql-block">考试地点:重庆23中</p><p class="ql-block">1977年12月寒冬日,参加重庆北碚区澄江镇地区——重庆第23中 国家恢复高考首考。</p><p class="ql-block">由于我是知青农场副场长及北碚区先进知青等因素,在那个“极左”年代里,考虑到如果我回家很长时间复习迎考,将带来的大队书记及贫下中农们的看法……,在报考学校的知青均回家复习情况下,我仍然在农村务农。<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离入学考试只有十天时间时,</span>我向驻知青农场大队支部委员请假,准假后我回家复习。</p><p class="ql-block">复习真是非常难,不知从何而起抓重点,当时也没有入学复习大纲。硬头皮捡起三年前高中课本书看、读、背……!</p><p class="ql-block">感谢在山区三线厂每天早、中、晚三次的<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毛泽东思想广播站”</span>每天播送歌曲,其中有一首毛主席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的评弹,经常播放,也让我喜欢上了评弹,并有时哼哼。在当年四川省高考语文卷子有一道题:默写毛主席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前几句还能写出,最后几句只会哼唱,不知字是那几个。也许正是写出毛主席诗词大部分内容,让我总分达到镇江船舶工业学校入取分!🙏</p><p class="ql-block">依稀记得当年填报志愿是文科类:</p><p class="ql-block">大学: 复旦大学哲学 吉林大学哲学</p><p class="ql-block">大专: 四川师范大学哲学、西南师范哲学</p><p class="ql-block">中专:镇江船舶工业学校、成都电子技术学校</p><p class="ql-block">当年报考文科,可以报中专理工类学校。</p> <p class="ql-block">就读镇江船院时学生会筹备组成员合影留念。我后排左5</p> <p class="ql-block">1980年镇江船院7751班毕业合影留念,我二排7</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七年冬日,</p><p class="ql-block">有幸参加国家首次高考,</p><p class="ql-block">就学镇江船院后,</p><p class="ql-block">妈妈把赴北京省里组团发的书包,</p><p class="ql-block">让我学习装书用的宝贝</p><p class="ql-block">就学镇江船院后在金山寺手提慈母送给我的书包留影</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八年金秋留影于镇江船院校门</p> <p class="ql-block">1980年8月荣幸分配到北京,六机部第七研究院(中国舰船研究院)全体同学在天安门广场留影,并当天照片寄给母校镇江船舶学院学生会领导。</p><p class="ql-block">由左向右 黄建春、我、唐亮武、曹宁生、王永刚、李建祥、张锦超、陆锡华</p><p class="ql-block">分配在七院的刘京红由于照相那天,去北京亲戚家,合影没有她。</p> <p class="ql-block">照片上 自拍照</p><p class="ql-block">非常喜欢摄影的我,1980年8月在北京中国舰船研究院工作后有了工资收入,购买了第一台照相机:海鸥4B,用黑白胶卷,一卷120相机只能拍12张照片。</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1980年冬,住在研究院大楼一楼东南的办公室(当时没有宿舍,新来的均住办公室),用自拍模式拍下一张全神贯注看书的小照。</p><p class="ql-block">照片下</p><p class="ql-block">工作在中国舰船研究院的1983年春,在研究院大楼大门西南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1986年请同在研究院工作的镇江船院校友李建祥出差上海,在上海南京路冠龙照相商店购买了一台新的相机——海鸥203(记得花费一百多点钱),可以用135胶卷,先是用黑白胶卷拍照,后用彩色胶卷柯达、富士或福达、乐凯。1987年初春,请同事拍摄了一张在办公室打电话的彩色照片。</p> <p class="ql-block">照片上</p><p class="ql-block">1987年冬,父母带着外祖母(一排由左向右母亲、外祖母、父亲)来到北京,正好大弟弟(二排左四)也来到北京,在当时舰船研究院办公大楼五楼办公室当宿舍的家中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照片下</p><p class="ql-block">1987年冬,我与爱人和孩子同父母在中国舰船研究院大楼南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中国船舶集团公司旗下的<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国舰船研究院</span>其前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第七研究院简称国防部七院,是我国第一个军用舰船研究院。</p><p class="ql-block">1959年1月我海军部队成立了海军科学技术研究院,下辖702基地、水声、热动力等6个研究所。但海军部队感到海军拥有的科研机构及技术力量与海军部队的长远发展是不相称的,因此海军部队向中央军委请示,成立舰艇研究院。</p><p class="ql-block">1960年12月27日中央军委发出成立航空、舰艇、无线电电子学三个研究院的通知。1961年4月28日中央军委第87次办公会议批准海军组建舰艇研究院。以二机部及海军所属的研究机构组建舰艇研究院。番号:国防部第七研究院。</p><p class="ql-block">1961年6月7日国防部第七研究院(简称七院)正式成立。研究院下设舰艇总体设计、船舶水动力性能和结构、船舶动力、船舶特辅机、水中兵器、水声电子、舰船导航、军辅船和民用船总体设计、舰船材料等九个研究所,以及核动力潜艇研究室和七院驻上海办事处。</p><p class="ql-block">七院属国防部建制,在国防科委领导下进行工作;其党政工作和日常工作的组织领导由海军负责。</p><p class="ql-block">1965年2月国防部第七研究院结束其历史使命,转隶第六机械工业部,1982撤部正式成立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研究院转隶新成立的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1999年7月1日,两大集团成立,第七研究院成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旗下,2019年船舶两大集团合一为中国船舶集团,现为中国船舶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p><p class="ql-block">2016年夏拍摄于北京市朝阳区科荟路双泉堡甲二号中国舰船研究院。</p> <p class="ql-block">慈母荣获中共中央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和无锡市崇安区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荣誉证书”……</p> <p class="ql-block">慈母荣获中共中央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慈母荣获无锡市崇安区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荣誉证书”……</p> <p class="ql-block">无锡市梁溪区广益路金科东方王榭北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感恩报答父母养育之爱</span></p><p class="ql-block">1995年,我做出了一个决定并与两位姐姐、两个弟弟商量沟通:在故乡无锡购买房子(二姐在1985年嫁到无锡柴油机厂工作的我姐夫),购房钱10万元由子女和父母凑凑,让父母从重庆山区三线厂的家搬迁到无锡来,为今后<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落叶归根及颐养天年养老生活创造一个熟悉喜欢回归的环境和条件。</span>后来大弟在北京做影视制片人多年并拍摄电视剧手头有了这笔钱,提出购房钱由他出,无锡为父母购房钱就得到解决了。</p><p class="ql-block">有了父母回无锡的先决条件——购房款,我利用出差无锡机会,到无锡选看房子及地段多处,选择离二姐、姐夫工作及住的地方(当时他们在一个单位工作并又住在单位宿舍)无锡柴油机厂不远处地方购房。后来在姐夫外甥的帮助下,选择了位于312国道东的学前东路(当时正在修建,由学前街向东延伸的一条新路)宁海里北区,一座四层楼高的二楼约六十平米的房子,购买房子的钱近10万元。</p><p class="ql-block">1995年五一劳动节,得到单位好领导安排一个无锡出差机会,我安排父母从重庆坐船沿长江一路顺水而下,可以到达南京下关码头,再坐火车抵达无锡。通过我重庆要好同学加知青友田国强的帮忙(他从武汉河运学校毕业分配在重庆港务局工作),请我父母当天晚上要坐船前(从山区三线厂中午后父母就坐车到达重庆市里),由他接待安排休息并送上去往上海的《东方红》江沪号船。我计划好父母坐的船到达南京的具体时间,在他们轮船到南京当天我先期到达南京并去下关码头迎接他们。我当年四月三十日下午到达了南京,预订好入住南京的七二四所招待所,经与时任所长陈福民沟通,如果有可能,请研究所晚上派一辆轿车去码头接一下我父母,得到陈所长同意后,当晚我在下关码头,迎接了从重庆来的父母,当时他俩近七十岁,满怀喜悦的父母在江苏故乡得到贵宾待遇,返回故里开启了幸福晚年生活……!在研究所招待所住了一晚,第二天就从下关火车站乘坐火车前往无锡,抵达无锡当天姐姐、姐夫在车站迎候父母的到来。</p><p class="ql-block">父母从1995年来到无锡生活,至2012年他们共生活了十七年。期间母亲先后患肺癌一边肺被切除,后又摔跤大腿骨折(安放钢筋)行走艰难不便,即我决定购买一套有电梯的房子让他们住,2012年选择了广益路金科东方王榭北区高层的六楼九十多平米房子,全部房款均由我出的(一百多万),老父母在金科东方王榭老俩口又生活了十年。从来到无锡,父母在无锡生活了二十七年。随着父母年岁大了,家庭召开会议讨论照顾方案,二零一六年以来由子女轮流照顾陪伴已九十多岁的老父母亲。</p><p class="ql-block">照片上、中</p><p class="ql-block">在无锡照顾陪伴九十一岁的老母亲时,在小区冬日里推着轮椅拍摄母亲晒太阳时小照。</p><p class="ql-block">照片下</p><p class="ql-block">与九十一岁老母亲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慈母九十寿辰</p> <p class="ql-block">九十岁的慈母在金科东方水榭寓所阳台</p> <p class="ql-block">九十多岁的慈母和我一起包饺子……</p> <p class="ql-block">九十岁的慈母在金科东方水榭寓所阳台</p> <p class="ql-block">体弱的九十三岁慈母在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母亲的心❤️</p><p class="ql-block">——慈母一周年祭日之联想</p><p class="ql-block">慈母2022年8月30日享年93岁离开了人间,归去天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给予我生命,更赋予我人生祥运,血液和心灵浸润着命脉的母亲芳魂永存我魂魄中!</p><p class="ql-block">善心、爱心、一心、倾心、忠心、初心……</p><p class="ql-block">引言</p><p class="ql-block">慈母出生于江南最大姓<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吴氏</span>后代的江苏省宜兴官林镇都山的一个小村:土城。</p><p class="ql-block">母亲是家中老大,有三个妹妹二个弟弟。从小生活在乡村的她,十几岁为了担当起家庭责任,经常将家中的农作物和鸡蛋等拿到十多里外官林及都山去卖(我看到母亲的双脚后跟比常人老茧要厚,缘于小时候过多行走形成的),再后16岁的母亲,远离家乡来到常州的大成纱厂(中国民族工商业者杰出代表,著名爱国人士与社会活动家<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刘靖基</span>1930年参与接办)当了纺织工,母亲挣的钱除了自己生活,更是拿回家给家庭用。</p><p class="ql-block">为了更好发展和挣更多的钱给乡下的家中,1947年母亲来到了上海,在日本人开办的裕丰纱厂做了纺织工(解放后收归国有即:<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上海国棉十七厂</span>)。早期和新中国后在党组织的教育下,特别成为新社会工厂的一名产业工人,母亲逐渐成长起来,自豪感油然而生。由于从小在家务农没有读过书,在纺织岗位上认真出色的工作和组织政治教育,边工作边上夜校提高了母亲的知识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党的培养下母亲1952年11月光荣入党,</span>并在组织培养下成长为国棉十七厂车间(近千人多工人)的党支部书记。</p><p class="ql-block">父亲当年读到高一,在1945年不到18岁被我爷爷托人由官林镇都山土城老家,送到上海华一电器厂当了一名学徒电工。</p><p class="ql-block">都缘于土城又在上海工作的父母,新中国后在上海杨浦区组建了家庭,安家先在杨浦区隆昌路,后在眉州路,子女多了搬迁到延吉东路的长白新村,后又搬迁到闸北区天通庵路两间房有厨房卫生间。父母工作忙子女又多,从老家将外婆接来上海照顾五个子女。我是儿子老大(出生在杨浦,孩童时生性淘气,没有少被严父打骂),两个姐姐、两个弟弟。母亲边工作边照顾家庭,同时将她的弟妹从乡下带到上海读书、工作至成家,并像父母一样关心备至。母亲的善心好心,始终令她的弟妹及后代所感恩。</p><p class="ql-block">组织的培养和教育,使得母亲对党忠诚,对组织忠心。一生初心不改,忠于党、服从组织。听从组织安排的五十年代中后期,母亲由<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国棉十七厂,到永固橡胶厂,后到上海铜仁合金厂</span>工作,期间一直担任其工厂的车间支部书记,忠心耿耿为党的事业和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奉献。</p><p class="ql-block">上海铜仁合金厂是国内生产精密仪表合金与电子材料规模最大的国企(归属一机部仪表局,属于涉及国防军工单位)。1966年5月,企业一半留上海,另一半响应国家加强国防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的号召,内迁到重庆北碚区澄江镇三花石山区,依山沟建造了三线建设企业花石仪表材料厂。</p><p class="ql-block">作为上海铜仁合金厂车间支部书记的母亲,边做职工思想工作响应国家号召到三线建设去,自己带头“全家革命”,一家八人(包括外祖母)都进了重庆山区三线厂。</p><p class="ql-block">也就是到了三线厂(厂和家属区在一个区域),那时我刚十岁才有更多的时间得到母亲的抚育教育和培养。当时母亲在上海铜仁合金厂,工作在上海嘉定区由于是郊区,每周回家一次,很少得到母亲教育。</p><p class="ql-block">一、善心、爱心、一心的母亲</p><p class="ql-block">母亲一辈子心怀善良之心,做人做事先人后己,助人为乐是母亲好品质和优良风尚。那个年代仅有的收入,要抚养子女还要照顾她的弟妹,再拿出有限一点钱经常寄给乡下的父亲和务农的弟妹。</p><p class="ql-block">她非常节省,待人十分宽厚,善待他人,爱心满满,一心为人。她含辛茹苦培养五个子女成人,苦口婆心的不厌其烦的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有出息。待人真诚,好客大方,热情周到。自己能省绝不多用。勤劳持家,购置缝纫机自己做衣服,织毛衣,做面点,烹饪用心。特别是家中家具和子女成家的家具都是母亲去采购木料请人到家中加工。</p><p class="ql-block">母亲善心时时处处在影响、感召、鼓舞着从小的我。无形所为,言传身教,一天一年几十年,在影响着我并鞭策我。慈善,是做平凡人的一种心境,更是一种品德和优秀气场。做事、想事主动考虑、顾及对方,多多为他人着想、惠及,小我成就大爱,事成顺利,业力弘正。</p><p class="ql-block">感恩母亲受惠我成长,在我记忆中有一二事,成其我成人。</p><p class="ql-block">少年由于生性顽皮总挨父亲打骂,母亲总是循循善诱与我讲道理,朴实简单易懂,很容易让我接受。我十三四岁时,母亲用劳动这种形式,让我从中感受之苦之乐。在每个休息日,叫我从我家三楼往一楼扫楼梯,有近三年时间。劳动让我从小懂得的一个道理:改变环境、清洁楼梯,出力了得到邻居夸奖,是件高兴事又自小培养不怕脏不怕累的爱劳动好习惯。</p><p class="ql-block">每一位母亲都盼望子女长大成才,那个年代书籍匮乏,可阅读的书非常有限。为了让我多读书,母亲就从工厂图书馆借来当时政治书籍,初中我阅读了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反杜林论》、《法兰西内战》,列宁《国家与革命》、《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虽根本看不懂,还是硬着头皮看,知道了有一种学问叫<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哲学</span>。由于母亲是支部书记,那时《参考消息》是内部阅读刊物,母亲总拿回来给我阅读再带回去。后来我阅读自觉性强了,请母亲给我订阅杂志,家中订了《解放军文艺》、《朝霞》杂志(上海出版),通过阅读让我提高了作文写作能力,也喜欢上阅读和文学。由于喜欢诗词,又没有指导如何写诗的书,只知道要会押韵,平仄对偶排比等不知如何学习,就用母亲拿回家的毛主席诗词,翻着字典,一句一句查字。琢磨中也知道七律、七绝、五言诗是怎样的,对词牌一直没有入门,诗词格律也不懂,好在通过阅读毛主席诗词让我喜欢了文学形式中的诗词赏读。阅读《参考消息》让我关心起国内外新闻,也多少知道了国内外形势。在1973年初重庆恢复中考,身在山区普通中学的我有幸“百里挑一”,考入重庆最好的高中——<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西南师范学院附中</span>。两年半住校学习奠定我人生岁月最丰富、最扎实坚实阶段的学习知识基础。</p><p class="ql-block">母亲文化不高,爱心厚强,经常嘱咐我多读书学习会有进步的,同时还教育我思想上要进步,初中时我第一批入团。高中毕业下乡插队当知青是第一个在大队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母亲的成功教育让我在广阔天地吃苦耐劳、锻炼自己,学会所有农活,被大队推荐为公社团委委员,荣幸作为北碚区优秀知青代表参加重庆市先进知青表彰会。没有母亲的教育和自我学习进步就没有我成长所取得的成绩。</p><p class="ql-block">1977年12月国家恢复高考第一年,我荣幸的考入镇江船舶工业学校,在科学春天到来年代,特别是可爱的共和国人陈景润精神鼓舞下,我学习非常用功,几个假期没有回重庆家。母亲惦记我利用出差到镇江和上海(我在上海江南厂实习)看望我勉励我好好学习,给我力量更给与我母爱之大爱。在就读镇江船校时我担任班级和学校工作,很用心与认真,得到老师好评,第二年在学校我递交了入党申请,思想和行动都有进步表现。系党支部书记经常与我谈心给与帮助和鼓励。由于在学校学习成绩和社会工作业绩,毕业分配时学校推荐及接受单位考核,非常荣幸的到了北京六机部第七研究院(中国舰船研究院,现中国船舶集团公司七院)工作,一辈子奉献国防科技与海军装备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慈母抚育培养和党的教育组织关怀,我成为祖国一名国防科技与海军装备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平凡舰船人。</p><p class="ql-block">我退休后缘于人生挚友中国深海深渊领军智者、国家“载人深潜英雄”西湖大学讲席教授崔维成的高尚思想和人格魅力及大业影响和鼓舞,成为西湖大学一名普通捐赠人和西湖教育基金会志愿者,让我平凡人生更有意义和价值。</p><p class="ql-block">二、倾心、忠心、初心的母亲</p><p class="ql-block">母亲青年时受党的教育深厚,长期工作在工厂基层第一线,初心不改的她,忠心党的组织,服从服务于党的工作,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公而忘私,倾心投入组织思想工作中和生产车间上。由于母亲的为人坦诚,做工作心诚,又非常谦虚,为别人着想,小处着眼,耐心帮教,以情感人,很受领导和同事们称赞。由于母亲工作成绩优秀,在她工作期间受到组织最大奖励和荣誉是1977年国庆期间,参加四川省赴北京参观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活动,也是母亲第一次到首都,幸福感满满的母亲非常满足(北京活动的一个手提单肩包,我考学到镇江就读时母亲送给我,给了我无穷的精神力量和鼓舞)。回来后工厂召开全体职工大会,母亲作了北京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主席遗容后的感想和体会及鼓舞人心的报告很受欢迎。</p><p class="ql-block">随着工会工作的开展,母亲所在的工厂成立工会,母亲是工厂首任工会领导。新的岗位、新的业务,母亲投入更多的时间在学习工会业务知识、管理方法上,协同其他同志努力工作,倾心付出,让职工感受到工会组织的贴心和温暖,有声有色的工会工作和活动开展,促进了职工工作热情和业余生活,也让工会成为职工之家。母亲是在工会领导岗位退休的。</p><p class="ql-block">父母退休近十年,我一直关心着他们养老,经常与他们和姐弟们交流。1996年,在家庭一致意见下,在无锡购置一套房子,于五一期间父母乘坐轮船如同他们当年三线建设时坐船到重庆,离开重庆也坐船荣归故里并划上一个圆满。江南生活的环境更适合父母养老,由于随着父母年龄增大,后又购置带电梯楼房让父母居住,提高了生活质量,父母在无锡生活了近三十年。五个子女轮流照顾陪伴父母,孝敬父母回报父母养育之恩!❤️</p> <p class="ql-block">一九九六年留影于青岛某海军基地中华第一舰112“哈尔滨”号052G型导弹驱逐舰上……</p> <p class="ql-block">2016年初春,退休前请著名书法家外交部李少青局长书写自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吾生甲子重头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人生丙申更乐学</span></p> <p class="ql-block">照片上</p><p class="ql-block">就读中央党校研究生毕业时,在中央党校标志性石碑实事求是前留影!</p><p class="ql-block">照片下</p><p class="ql-block">一生坚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奋进终身、芳华永时!</p><p class="ql-block">2004年得悉中央党校研究生院招科学技术哲学在职研究生,出差回北京没有赶上报考补习班,购买应考书籍刻苦阅读背书,荣幸考上当年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在职研究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及毕业答辩取得了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生毕业证书,圆了青年时代报考哲学专业梦。</p><p class="ql-block">特别感恩,当初报名时得到研究院直属党委书记、工会主席<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王和永与庞北</span>好同事鼎力相助在报名表上盖上章,才有参加报名成功及入学考试!</p> <p class="ql-block">荣幸成为西湖大学三万分之一捐赠人——西湖家人。</p><p class="ql-block">照片中与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我退休后缘于人生挚友<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国深海深渊领军智者、国家“载人深潜英雄”西湖大学讲席教授崔维成</span>的高尚思想和人格魅力及大业影响和鼓舞,成为西湖大学一名普通捐赠人和西湖教育基金会志愿者,让我平凡人生更有意义和价值。</p><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25日,应崔维成教授之邀来到西湖大学云谷校区的西湖大学工学院深海技术研究中心崔维成团队做志愿者,与崔维成教授在西湖大学深海技术研究团队研发的世界第三代仿生鱼型潜水器“西谷I号”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感恩西湖大学、西湖教育基金会对我的钟爱,刊登我留言!</p> <p class="ql-block">汤建华(微信雅名易水子),1956.6.19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宜兴,1980镇江船舶学院(中专班)毕业,就职中国舰船研究院。五十岁考入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科学技术哲学专业。</p><p class="ql-block">一生平凡做人,认真做事!不忘初心,勇于担当,善于好学,永续进步。做人正直,<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乐于助人,热心公益,</span>报答社会。善交朋友,为人平和,崇尚社交,人脉较广。做事细心,追求完美,兴趣广泛,爱好文学。👌</p><p class="ql-block">中国音乐文化艺术钟情者,喜欢摄影、音乐(主要歌唱和欣赏)及文学几十年。<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创建微信公众号《乐享音乐文化艺术》及视频号,</span>传播推广音乐文化艺术浸润于生命魂魄中。宣传弘扬传播中国“刘氏三杰”精神,参与策划组织多场中国“刘氏三杰”传承人中央音乐学院小提琴教育家、演奏家刘育熙教授《致敬“刘氏三杰”·刘育熙小提琴独奏音乐会》(公益音乐会)。富养精神,融合美商,滋润心灵,美好生活,拥有幸福!🎼</p><p class="ql-block">中国舰船研究院平凡舰船人,热心科普及公益事业。西湖大学家人,西湖教育基金会志愿者及捐赠人。上海叔同深渊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监事及捐赠人,曾受国家“载人深潜英雄”、中国深海科技领军智者崔维成任主任的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和西湖大学深海技术研究中心工作及做志愿者,倾心宣传传播海洋科技与深海、深渊探索对人类未来文明进步重大意义!🌊</p><p class="ql-block">常年游泳(成功横渡长江、黄河并参加国内外成人游泳比赛获得好成绩),强壮体魄,健身锻炼,磨砺意志,练就毅力。不畏困难,挑战自我,完善自我,美好人生。🏊‍♂️</p><p class="ql-block">信奉:生命不息,奋进不止。终身给予,芳魂永时!🙏</p><p class="ql-block">水善易者,生命之源。</p><p class="ql-block">魂建华夏,倾心梦牵!</p><p class="ql-block">癸卯中元节 于西湖大学云谷校区</p> <p class="ql-block">拍摄于北京玉渊潭公园</p> <p class="ql-block">拍摄于无锡锡惠胜景——寄畅园</p> <p class="ql-block">拍摄于上海浦东新区临港新城滴水湖</p> <p class="ql-block">拍摄于北京天坛公园</p> <p class="ql-block">拍摄于杭州西湖大学云谷校区</p> <p class="ql-block">拍摄于北京天坛公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