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夕,瞻仰周总理故里

松花江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3日,清明前夕,怀着崇敬心情来到淮安市周恩来故里参观拜谒。</p><p class="ql-block">周恩来纪念馆由邓小平题字。</p> <p class="ql-block">下了高速进入海棠路,路两侧栽种着周总理夫妇生前最喜欢的海棠树。现在正是海棠花盛开时节,春风吹开花千朵,花开艳丽,多姿娇媚缤纷,占尽春风。</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纪念馆位于淮安市楚州区永怀路4号,由纪念岛、湖水,和湖周绿地组成。纪念馆,主馆位于湖中央建筑外观庄重肃穆,与碧绿的湖水交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市,祖籍浙江绍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馆区建筑都由花岗岩外贴面,地由青灰水泥方砖铺盖,全部采用青、白两种颜色,象征着周恩来总理一生两袖清风,清清白白。</p><p class="ql-block">馆内四根花岗岩石柱寓含着周恩来总理生前曾先后于1954年、1962年、1964年和1975年四次提出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设想,四根花岗岩石柱支撑着四坡屋顶,似古老江淮平原上的提水灌田的牛车棚,寓含着周恩来总理一生都是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建筑中间的图案似一朵盛开的海棠花,也是周恩来总理“恩”字的汉语拼音“en”。</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铜像广场上的周恩来铜像高度为7.8米,其中底座3.6米,像身高4.2米,总高度寓意周恩来走过的78个光辉的人生春秋。铜像姿势取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周恩来与工人,农民亲切交谈时的习惯动作,双手叉腰,面带微笑,显现出周恩来平易近人,爱人民的风范。</p> <p class="ql-block">仿西花厅与湖对面的剑碑,半岛上的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铜像建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建筑面积6000多平米,仿西花厅按照北京<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南海西花厅格局,</span>以1比1比例设计和建造。</p> <p class="ql-block">两旁的红杉树似警卫护卫着总理故里。</p> <p class="ql-block">西花厅的房间装饰、用具简朴、简单。总理一生生活朴素,简约,为了祖国的建设节约着每一分钱。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西花厅内的海棠又开了》</p><p class="ql-block"> —— 邓颖超</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在花下树前,大家一边赏花,一边缅怀你,想念你,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你离开了这个院落,离开了他们,离开了我们,你不会再来,你到哪里去了呢?我认为你一定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你经过春风的吹送和踏雪的足迹,已经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也飘进了黄河、长江,经过黄河、长江的运移,你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你不仅是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国家的人民服务,而且你为全人类的进步事业,为世界的和平,一直在那里跟人民并肩战斗。”</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邓颖超生平事迹展览馆</p><p class="ql-block">邓颖超 (1904年~1992年),河南省光山人,生于广西南宁。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会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p><p class="ql-block">周恩来与邓超相识于五四运动,1925年8月8日,在广州结婚。是能经受得住革命的艰难险阻和惊涛骇浪的伴侣。</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与邓颖超相知极深,相爱也极深,共同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亲密战友、夫妻,他们始终奉行着互爱、互敬、互勉、互助、互信、互谅、互让、互慰的原则。</p> <p class="ql-block">1950年,周恩来与邓颖超结婚25周年纪念照。</p> <p class="ql-block">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人民的好总理,一生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虽然已经离开我们近半个世纪,他的音容笑貌却永远是那么清晰,他永远活在亿万人民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