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习俗的“反骨”:且看清明插柳

雨树披纷

<p class="ql-block">  福建庙多神多,民间神灵数量惊人,甚至一个县城内、每个乡村,都供奉自己的神灵;抬神出游,也都在本土地界流转。</p><p class="ql-block">  福建的习俗,也同样繁多,而且与众不同,特立独行。</p><p class="ql-block">  省外人若遇见福建人,问福建春节有什么习俗,这个福建人告诉你的,可能就是此城此乡的习俗,并不能代表整个福建。</p><p class="ql-block">  福建习俗,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同一习俗事象,八闽各地差别很大,特异之处甚多。闽北的习俗,放到闽南就行不通;闽南的习俗,到了闽北一样水土不服。</p> <p class="ql-block">  历史上,北人几次南迁,渐渐把中原文化移植到福建。但中原正统稳固的习俗文化,到了八闽各地大多变异了,被福建人玩出自己的本地花样,创出一地一乡才有的习俗。</p><p class="ql-block">  福州的清明插柳这件事,倘若说给省外人听,他们或许会气得冒烟。</p><p class="ql-block">  清明插柳这一习俗,是纪念春秋时柳下焚身的介子推。尽管清明插柳也有纪念神农氏、辟邪驱疫、预报天气等等说法。但清明插柳习俗的主流,依然是纪念介子推。</p><p class="ql-block">  到了福建福州地区,清明插柳却成了纪念黄巢不杀之恩。</p> <p class="ql-block">  唐朝末年,黄巢在山东起兵,后转战江西,直奔福建。</p><p class="ql-block">  那年清明节前夕,黄巢大军准备攻打福州城,并扬言要屠城。</p><p class="ql-block">  福州东郊的东山寺,有位长老,孤身前往黄巢军营,用攻城秘诀作为交换条件,劝说黄巢赦免他几个在城里的朋友,并以他们身上插柳为凭证。</p><p class="ql-block">  黄巢答应了,发誓不杀身上插柳的人。</p><p class="ql-block">  长老连忙安排众僧,分头告知福州城里的百姓,要他们人人插柳,说清明节插柳可以避邪。不明就里的百姓,相信长老的话,都按照他吩咐做了。</p><p class="ql-block">  清明节这一天,福州城破。黄巢士兵见满城百姓,个个身上插柳。因黄巢有令,插柳者不杀,福州百姓保住了性命。</p> <p class="ql-block">  “清明不插柳,死在黄巢手”,这句民谣流传开来,福州人清明插柳的遗风,相沿至今。</p><p class="ql-block">  当然,福州城里的贪官污吏,因为不相信长老的忠告,大多死在黄巢士兵的刀下。</p><p class="ql-block">  看来,无论哪朝哪代,老百姓都痛恨贪官污吏。</p><p class="ql-block">  “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离开中原故土的福建先民,仿佛欲归无处的天涯游子,“任性”地处置无处可插的杨柳,福建人对习俗主流的“反骨”,可窥见一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