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 清明,是一种思念,一种对逝去亲人的回忆与挂念。<br ></br> 思念有很多载体,清明是只是思念载体的一种表现形式,或者说是较特殊的一种表现手法。是一种具象的固化的表现形式。<br ></br> 做梦梦到逝者也是一种思念。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经意间,便会梦到。有心的人,便会悄悄的在天快黑时去路边烧化点纸钱,嘴里唸道几句,便是对梦者的一个“交待”。这样心里便会“踏实”,不再焦燥与不安。<br ></br> 清明这天,我国会在黄陵轩辕庙与新郑举行国祭大典。这也是对先人的一种思念,更是传统文化的延续。世界上举行这种祭祀大典的地方不多。这是中国的文化优势与传承优势所在。<br ></br> 除了国祭大典,国人还会在清明前去烈士陵园腼怀革命先烈,寄托对新中国成立而浴血奋战或是为新中国建设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驱的哀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先烈的遗志,开拓末来。<br ></br> 家祭是很普遍的一种传承,这在清明节表现的更为明显。各地方式不同,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对先人的一种追思,一种怀念。<br ></br> 清明节的祭祀只是一种薄祭。薄祭源自《易经》,强调的是“诚心”,并不在乎祭礼的丰盛。<br ></br> 豫南老家商城一带的清明祭祀大多在清明前完成。老家有“应前不应后”的说法,就是指清明的祭祀。清明前,扛一把铁锨,小竹筐里装一点自制的或是镇上买的纸挑子,再放上几挂小鞭,火纸都不用带,去山上自家的坟头培培土除除杂草,插上一把以白色为主的纸挑子,再随手放几个或一小挂鞭炮完事。<br ></br> 老家的清明上坟就这么简单,是完全合乎“薄祭”的传统。<br ></br> “家祭无忘告乃翁”是陆游的一种家国情怀,影响世人深远,更是表达了国人传统的爱国情思。祖国的统一势不可挡,任何“独立”的念头都是螳螂挡车蚍蜉撼树,这是历史的必然,不可置疑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