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思念

山高路远(不私聊)

<p class="ql-block">今天是2025年4月4日,清明时节。我国的清明节,又名踏青节、祭祖节,位于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于早期人类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在二十四节气中,唯有清明兼具节日身份,成为重要的八节之一,与春节、端午、中秋并称为四大传统节日。清明节起源于周代,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其主要活动包括祭祀先祖、上坟扫墓、郊游踏青、沐浴净身、品尝青团等。清明,是“传承”的日子,有哀思、有纪念、也有责任和感恩。也是追思先人的节日。清明是一个温暖的节气,此时,气候渐暖,草木萌发,万物生长,鸟语花香生机盎然。清明时节,与老伴一起漫步在合肥的蜀西湖边,踏青赏花,随拍风景,浮想联翩。</p> <p class="ql-block">清明最初只是节气的名称,演变为纪念祖先的节日则与寒食节密切相关。清明的时间通常在每年的4月3日至6日之间浮动。清明与清明节虽有联系,但意义不同。1935年,政府将清明节定为国家法定假日,又称民族扫墓节。尽管假期仅有一天,但清明的节期却很长,有“前10天后8天”的说法,近20天的时间都属于清明节,人们可以在此期间进行祭祀扫墓活动。小时候的我在六安生活,清明时节,参加学校里组织到皖西烈士陵园的扫墓活动,在高耸的烈士纪念碑前列队向先烈们默哀敬礼,然后庄严宣誓,“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好好学习,做共产主义的接班人!”1974年春,青春时期的我,响应伟人号召,上山下乡插队到六安的农村江店人民公社成了一名知识青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在农村每年的清明时节,忙于春耕生产,就没有参加祭祀活动。1977年底恢复高考制度,改变了我的知青命运,高校毕业后,分配在省城合肥工作,最后定居在合肥。</p> <p class="ql-block">又是一年清明至,前几日我自驾从省城合肥到六安龙山公墓为父母扫墓,随着光阴流转,奔七年龄在西安军营里出生的我心中满是伤感。愿鲜花慰藉逝者,愿春日温暖新人。清明不只是一个节日,更是一场与故人的对话。我的父亲浙江江山人,1958年转业分配到安徽支援地方工作,鞠躬尽瘁于2013年元月初离世,享年84岁;母亲也是浙江江山人,属于随军家属,勤俭持家则在2020年元月底离世,同样享年84岁。母亲离世,正赶上疫情防控各地封城断了交通,我没能回六安送别她老人家最后一程,留下了永远的遗憾。别离的痛苦与后会无期的凄凉,让我伤心落泪,思念刺痛了心扉。怀念却无法相见,思念却无法触及,一别之后再无期,相见只能在梦中。清明让我们感悟生命的真谛,学会以爱告别,以爱相处,铭记先人的历史,知晓自己的来处。读懂了清明,也就明白了人生的感恩、信念与情怀。在这清明时节,我把所有思念都倾诉给春季的清风,愿它们能跨越阴阳界限,传达给天堂的父亲与母亲,而我也会带着父母的爱与期望,好好活着,让这份思念在岁月中延续,成为生命中的永恒的爱意。祭祖或许并非相信鬼神灵魂,而是相信亲人对我们的爱永不会消逝,他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在我们心中。清明节让我们点燃一盏心灯,洒酒于天地之间,祈愿日月长明,护佑人间安宁。</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注:文中有部分图片取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