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的太昊陵

何硯

清明时节,淮阳的清晨笼罩在一层薄纱般的雾气中,路边的槐树正在抽出嫩芽,细碎的露珠沾湿了我的衣襟,远处传来几声悠长的钟声,那是太昊陵伏羲钟楼在晨光中苏醒。<br><br>转过广场街角,一座巍峨的陵寝赫然出现在眼前。朱红的宫墙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仿佛一幅水墨丹青。我站在午朝门前,仰望着这座历经千年风雨的建筑,心潮涌动。门楼上“开天立极”四个金字及琉璃瓦泛着温润的光泽,檐角的兽吻在晨光中栩栩如生。一对石狮威严地守护着大门,它们的鬃毛上还沾着夜露,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光。<br><br>太昊陵庙,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太昊伏羲始祖圣地旅游区内,始建于明正统年间,是为纪念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而修建的陵庙合一的大型古建筑群,是中国十八大名陵之一。 太昊陵从南至北的中轴线上依次为渡善桥、午朝门、道仪门、先天门、太极门、统天殿、显仁殿、太始门、八卦坛、太昊陵墓、蓍草园。太昊陵庙以先天八卦数理兴建,是中国帝王陵庙中大规模宫殿式古建筑群之孤例。<br><br>穿过午朝门,迎面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先天门。门前的石阶上,几位老者正在虔诚地叩拜。他们的动作缓慢而庄重,额头轻触地面时发出细微的声响。我注意到其中一位老人的布鞋已经磨得很薄,鞋底几乎要透出脚掌的轮廓,但他依然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个叩拜的动作。<br><br>步入陵园,古柏参天,遮天蔽日。这些古树少说也有数百年的历史,树干上布满了深深的沟壑,像是一位位沉默的见证者。树荫下,几位游客正在轻声交谈。一位身着青衫的老者指着树干上的纹路,向身边的年轻人讲述着什么。我悄悄走近,听见老者说:"这些古柏见证了太昊陵的兴衰,它们的年轮里藏着淮阳的历史。" 绕过太极门,我来到统天殿前。殿前的香炉青烟袅袅,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味。一位身着素衣的中年妇女正在上香,她的动作轻柔而专注,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br><br>在太昊陵的深处,我遇见了一位守陵人。他年约六旬,面容清癯,眼神却格外明亮。他告诉我,自己已经在这里守护了三十多年。"每天清晨,我都要巡视整个陵园,看看每一块砖瓦,每一棵古树。"他说这话时,目光投向远处的古柏,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眷恋。"这些古树就像我的老朋友,它们记得这里发生的一切。" 午后离开时,我几次回首一再张望太昊陵。日光西照下的陵园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古柏的剪影在暮色中愈发清晰。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在诉说着我们民族最古老的故事。<br><br>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时间仿佛凝固,让人得以触摸到文明最初的脉动。我知道,这座承载着中华文明记忆的圣地,将永远矗立在这片土地上,见证着岁月的流转,守护着民族的根脉。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