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忆母亲

宏业

<p class="ql-block">  一作者李宏业</p><p class="ql-block">慈祥、聪慧、坚强的母亲</p><p class="ql-block"> 在这片大陆的东北角,我的母亲安然长眠,已逾十余载。她的离去,如同秋风掠过心田,无形而深刻,留下的痕迹是我梦中反复的邂逅,那一声声欢呼笑语,也时常如回声般在空旷的心海中荡漾。</p><p class="ql-block">母亲,她是那东北大地孕育出的坚强女性,面容方正,短发如同轻扬的柳枝,描绘着生活的韵律。她的中等身材,既不骄人也不自卑,衣着永远整洁,既不喧哗于艳俗,也不沉沦于庸常。她的一举一动,无不显得温文尔雅,带着东北女性特有的慈祥与坚韧。然而,她的能力却不限于此,每当面临生活的决策,她的果断如同猎鹰捕捉猎物,精准而迅捷。</p><p class="ql-block">生于风云激荡的1927年,她的成长如同破土的嫩芽,历经考验最终绽放。我的外公,那位教书先生,如同园丁精心浇灌,将她送入教会的学校,完成了高等小学的学业。嫁给我的父亲后,她的肩上担负了生育五子一女的重任,而我,是这群孩子中的长子。</p><p class="ql-block">1,童年时的母亲</p><p class="ql-block">记得在老家乡间的日子,母亲的长辫子宛如两股黑色流泉,随着她的行走轻轻摆动。父亲的工作让我们常年分隔两地,每年仅有一次团聚。母亲,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定海神针,用每月父亲寄来的微薄生活费,支撑着我们的一切。没有分到田地,只有一块小小的菜园,她</p><p class="ql-block">用这片土地播撒着生活的希望,独自一人,支撑着我们的生活。</p><p class="ql-block">她,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生活的守护神。在日复一日的缝补与照顾之余,她编织了无数的故事和歌曲,把天仙配和牛郎织女的浪漫故事,苏杭美景的画卷,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她的歌声,清澈如流水,尤其唱起《苏武牧羊》时,那沧桑与坚韧的旋律,至今仍在我心中回荡。当我们的理解力渐渐增强,她开始教授我们方块字和毛笔的使用,叮嘱我,书写如人生,瑕疵不可重描,否则只会更加丑陋。</p><p class="ql-block">母亲的教育,不仅限于书本,她的课程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她教会我们礼仪,如何尊敬长辈,如何处理宴席上的种种事宜。她带我们走进田间,教我们播种,教我们砍柴。童年时的点滴,皆是母亲智慧的结晶,直至她晚年不支时,我的照料成为了她心中的温暖,“儿你为何对我如此好?”她问道。我答,都是您当年教得好,她便笑了,那笑容如春日的暖阳,温暖而明媚。</p><p class="ql-block">母亲不只是勤劳的象征,她的生活艺术在刺绣中得以尽显。家中的宝包,藏着她的刺绣工具和无穷的静谧时光。她不让外人触碰那些珍爱的针线,正如她不让岁月的侵蚀损坏那份对美的执着。她的枕头,刺绣的花草鸳鸯,美得令人赞叹。</p><p class="ql-block">2,少年时代</p><p class="ql-block">在农村的那段时光,母亲陪伴我们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1959年,随着国家工业的呼唤,父亲带着我们迈向了河南洛阳这一古老而开放的城市。母亲也在此找到了新的工作,开始了另一段职业人生。随后,父亲的工作变动将我们带到更远的地方,母亲为了家庭,放弃了工作,全心全意地照顾着我们。</p><p class="ql-block">在那些粮食匮乏的年份,母亲的巧手如同有魔力般,将有限的食材转化为滋养我们成长的美食。她用智慧和爱,调配出一顿顿虽简却丰盛的餐食,不让饥饿和病痛侵蚀我们的身体。</p><p class="ql-block">3,文革时期</p><p class="ql-block">自然灾害刚过去两年,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便如洪水猛兽般袭来,原先就脆弱不堪的家庭经济,因父亲在运动中遭受批斗而雪上加霜。父亲的疾病使得他无法继续工作,我们只能依靠那微薄的百分之六十工资维持生计,每月的生活费仅够维持前二十天,后十天便陷入无钱买粮买菜的困境。面对家中八张嗷嗷待哺的嘴巴,面对那全家的顶梁柱轰然倒塌,怎么办?母亲的脊梁,如同铁铸一般,她没有哭泣,没有怨言,而是坚韧地寻找出路,她一心想着如何挣钱,以支撑这个家,不能让六个孩子挨饿。</p><p class="ql-block">在那艰难的岁月里,母亲如同一艘逆流而上的独木舟,她想到了唯一的生财之道——卖冰糕。她从家中翻找出木条,请人做了一辆简陋的小推车,又买了几个冰糕壶,便开始了她的推着小推车,步行三里路,来到冰糕厂,押着沉重的步伐,装好了冰糕,顶着炎炎烈日,沿街叫卖。那时的她,仿佛是一只不知疲倦的蜜蜂,只为家中嗷嗷待哺的孩子,辛苦采集着甜美的希望。</p><p class="ql-block">当秋风袭来,冰糕生意难以为继,母亲便推着那辆小推车,到几里外工厂的工业垃圾堆中,拾取铁渣铜渣。她的身影,在那贫瘠的旷野中穿梭,如同一只寻找希望的燕子,不辞辛劳,不知疲倦。母亲没有哭泣,没有抱怨,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生活总是会好起来的,她那坚强的心,如同磐石一般,不曾动摇。</p><p class="ql-block">在母亲的坚韧与拼搏下,我们度过了那最为艰难的岁月。1967、1968两年,我们兄弟姐妹纷纷下乡,家中吃饭的人少了,母亲的压力也随之减轻。后来,母亲去市政公司做起了临时工,凭借她的勤劳与智慧,她幸运地转正了,这一干就是十年。直到五十岁,她终于退休,拿到了那来之不易的退休金。</p><p class="ql-block">4,改革时代</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大地,也唤醒了母亲的斗志。她决定做点事,挣点钱,为两个儿子筹备婚事。于是,她在市场步行街租下了一个摊位,开始了她的服装生意。她的眼光独到,总能准确捕捉市场流行的服装样式,让儿子们背回来的服装,卖得又贵又好又快,她成了那条街上商户们进时尚服装的风向标。</p><p class="ql-block"> 后来,母亲自学裁剪,市场流行什么,她便制作什么。白天,她在摊位前忙碌;晚上,她在灯下裁剪;次日,她便将裁好的布料送到裁缝处,委托他们缝制。摊位前一个人忙不过来,她就请了一个女孩帮忙。经过几年的苦干,母亲终于改善了家中的经济状况,也为两个儿子办了喜事。</p><p class="ql-block">街房邻居和熟人都说,你妈那时的形象真像日本电影里的"阿信”,</p><p class="ql-block">可母亲的腰累弯了,手指也因为长期的劳累而骨质增生,但她心里却是无比的满足与高兴,因为她终于告别了贫穷。</p><p class="ql-block">母亲用她的乳汁养育了我们,她用坚强的翅膀护卫着她的幼崽们,她用无私的爱始终陪伴我们成长,她用坚韧不拔的精神为儿女们迎风破浪,她一生为儿女们,含辛茹苦,无怨无悔,心地善良,和蔼可亲,品格高尚,永远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榜样。</p><p class="ql-block">母亲,您无私的爱和坚强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您的付出我们将永世铭记。</p><p class="ql-block">母亲的一生,如同一幅多彩的画卷,充满了奋斗与牺牲。她的故事,是我们家族的基石,她的智慧和善良,是我们永远的指南针。她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什么是不屈的精神。即便岁月如歌,流走了无数个春秋,母亲的形象,依然在我们的记忆中鲜活如初。她教给我们的一切,将成为我们心灵深处最宝贵的财富,永不褪色。</p><p class="ql-block"> 我们将努力,将母亲的坚韧与爱传递下去,让她的精神在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们中延续。</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4日 于中国洛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