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吴宅韵未央

一茶一世界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田港北水如天,万里风樯看贾船”。江水的滋养,孕育了江阴薪火相传的人文底蕴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有着7000年的人文史和1700多年的建县史,拥有历代文物遗存370余处。这片沃土之上,涌现了战国时期的春申君黄歇、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刘半农、佛学家巨赞法师、江阴民族工商业先驱吴汀鹭、电影表演艺术家上官云珠、书法泰斗沈鹏等多位名人名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文鼎盛、英才辈出,让江阴的文化名片在时代的更迭中,持续焕发着耀眼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历史是一个城市的记忆,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史称“三吴襟带之邦,百越舟车之会”的江阴,是延陵古邑,春申旧封,“远自商周之际,已为泰伯至德之乡,又数百年而为季子逊耕之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后又藉得天独厚的长江优势,吸天地之灵气,融自然之精华,人杰地灵、云起龙襄,人文璀璨、绵延深化,渐得“衣冠文物之邦,东南人文之薮”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江阴的山溪沟渠、湖塘堤岸,景物古迹、街巷里弄,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虽然有不少名人古迹已经消失在历史的沧桑中,但我们又往往能凭借这些名称,勾起对那些逝去历史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江苏学政文化旅游区位于江阴老城区中心,以江苏学政衙署遗址为核心,并融合了中山公园、兴国园、刘氏兄弟故居、适园、要塞司令部旧址等众多人文旅游资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江阴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尤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国民党江阴要塞司令部旧址为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该旧址位于江阴市区繁华的人民路步行街东侧、高巷南路口,是江阴近代民族工商业先驱吴汀鹭先生于1917年建造的一座私人住宅,江阴人俗称“高巷吴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宅占地3752.7平方米,建筑面积2008平方米,坐北朝南,面阔7间、3进、4侧,另有照壁、前院、后院、天井、后花园等。该建筑中西合璧、雕梁画栋,所有外墙均用清水方砖砌成,红灰相间、古色古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宅建筑体现了民国时期特有的由中国传统形式向现代形式转变过渡的历程,特别是“三雕(砖雕、石雕、木雕)”艺术,造型优美、元素丰富,无论是从雕刻技艺,还是在题材选择上,巧妙且深含寓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宅体量庞大的双面砖雕门楼,高7米,宽11.5米,采用单檐歇山顶。整个门楼取徽雕精华,气势宏伟,南北两墙均用方砖砌成金钱纹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门楼砖雕大多集中在通景、方框、垂花和挂落等主要构件上,所采取的雕刻技法多样,有圆雕、透雕、浅浮雕、深浮雕、镂雕、线雕和减地平雕等,充分体现了清末民初徽派砖雕的风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雕工线条精美流畅,故事场景栩栩如生,寓意着富贵吉祥,子孙延绵,彰显着户主的财富与品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除了砖雕图案,门楼南北两边上方匾额上还有砖雕题刻。南面书“视履考祥”,北面书“敦厚崇礼”。一是告诫人们凡事都要认真思考后再行动,才能得到好的结果;二是教导人们要经常温故而知新,存心敦厚以尊崇礼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汀鹭以这两句话置于每天进出的门楼之上,是要时时提醒自己和家人,小心行事、谨慎处事,其门第家风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宅前二进为中式徽派建筑,继承了晚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大量运用了中国传统雕刻工艺,图案表现丰富,寓意深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三进为一座西式巴洛克风格的小洋楼,装饰富丽、潇洒典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式建筑的额坊、牌楼与西方建筑的廊柱、山花交织在一起,结构精巧、设计新颖,为国内少见的建筑工艺精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江阴这座古老而充满烟火气的城市中,高巷吴宅宛如一条时光隧道,静静地躺在老城的怀抱里,承载着无数江阴人的记忆与情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宅,在江阴人的记忆里,总是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仿佛隐藏着无数的未解之谜。那掩映在大树和高墙里的古老建筑,充满了扑朔迷离的色彩,让人不禁心生敬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观百年风云变幻,忆往昔峥嵘岁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建筑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是不同历史时期城市发展、演变的缩影,是城市记忆的延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悠远的历史建筑,能够带领我们穿越往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巷吴宅,如今己经成为了一座记忆馆。里面介绍了江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渡江战役以及中国海军的建军历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近百年来,它的一砖一瓦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它的一草一木历尽了血雨风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汀鹭(1870~1961),名增元,字汀鹭,晚号愎叟,江阴耆硕名宿吴穆清之子,江阴城内东大街人。1961年,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92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出生书香门第的他,自幼从塾师攻读经史,20岁时考中秀才,而后入南菁书院读书达十年之久,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参加乡试考运不佳,未能入榜,从此绝意科举,兴办实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爱国实业家吴汀鹭,1904年担任江阴商会首任会长,1905年与人合作创办江阴华澄染织公司、利用纱厂,1909年任江阴商务分会总理。此后陆续创办了电话局、电灯公司,开设了内河轮船公司、丰泰源钱庄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致力于实业兴国的同时,关心地方教育,乐心公益慈善,捐资创办学挍,开设江阴医院,推行西医西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7年12月初,江阴被日军攻陷,吴汀鹭避居乡间。后被日军探听知之,即挟持押回城中,威逼他出任“维持会长”,他断然拒绝,并设计出避上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而,“高巷吴宅”被日军侵占,并作为驻澄警备司令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7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高巷吴宅”被征收的国民党军队用作要塞司令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江阴要塞以唐秉琳、唐秉煜、王征明等人为首的中共地下党曾在此从事巧妙而艰苦的斗争,终于在1949年的渡江战役中成功策动了国民党江阴要塞7000多名官兵起义,为渡江战役的成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巷吴宅"即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接管。其后,这里相继驻过陆军、海军部队和解放军医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3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正式移交给江阴市人民政府进行全面修缮保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8年,昔日的“高巷吴宅”经过修缮改造,建成江阴名人馆,馆内分设先贤厅、军政厅、实业厅、科技厅等,集中展示了江阴历代名人对故乡及国家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既具有历史凝重感,又是有时代特征,让更多的江阴人及游客了解到江阴这座吴文化发祥地之一的城市的人文荟萃,钟灵毓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3年5月,江阴市“要塞司令部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昔日旧址换新颜,百年吴宅韵未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它见证了19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壮大,完成将外来建筑本土化的应用;也见证了吴汀鹭先生坚守民族传统和学习西方文化的积极心态,表达了故居主人思想开放、包容和追求喜瑞祥和的美好期盼;更见证了吴宅屡经劫难、百年沧霜,传扬了吴先生素以民族气节为重的江阴“忠义之邦"精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望花山作画屏,当门翠耸立亭亭。江流汹涌凭疏瀹,万派朝宗注水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江水的柔情,勾画了江阴江城共生的和美愿景;江水的奔涌,造就了江阴人勇立潮头的时代风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江阴,拥江而美、凭江而兴。178万江阴人在这里拥享大江之畔的生活之美,守护一江春水,续写一城风华。</p> <p class="ql-block">策划:一茶一世界</p><p class="ql-block">摄影:一茶一世界</p><p class="ql-block">撰稿:一茶一世界</p><p class="ql-block">配乐:一茶一世界</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