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元神与识神:洞悉身心奥秘与养生真谛(根据潘毅教授讲课整理)

逍遥游读书会

<p class="ql-block">探索元神与识神:洞悉身心奥秘与养生真谛(根据潘毅教授讲课整理) </p><p class="ql-block">在探讨生命科学与传统医学时,元神和识神是极为关键的概念,二者根植于我们的内心世界,主宰着人体生命活动的运行。</p><p class="ql-block">一、元神与识神的溯源</p><p class="ql-block">当我们留意“元”这个字,便能捕捉到其蕴含的本源之意。以元气论为例,“元”代表着宇宙的初始,而元气则是人体最为根本、重要的先天之气。在中医领域,“元神”概念由李时珍首次引入。实际上,元神和识神的理念源于道家思想。中医、道家、佛教和儒家虽研究角度不同,但在对人体生命活动现象的探索中,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中医与道家关系最密切。道家专注于养生,对人体生命活动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中医则侧重于治病救人,二者各有所长。由于养生学对 “神” 的研究更为深入,中医便从中借鉴了元神和思神的概念。</p><p class="ql-block">识神,涵盖了人的精神意识与思维活动,其形成与后天的教育经历息息相关。人们做出的思考和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与之不同,神对人体的统一调控作用是本能的,与生俱来,无需后天习得。例如,人体面临体内外多达200多种影响血压的因素时,无需主观下达指令,便能自动将血压调节至正常水平。同样,面对众多影响体温的因素,人体也能自动适应和调节,这便是神本能调控作用的体现,其中元神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二、元神相关理论与西方心理学的呼应</p><p class="ql-block">元神究竟从何而来?这一概念的范畴十分广泛。西方心理学为我们理解元神提供了新的视角。弗洛伊德提出了潜意识的概念,荣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理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某些人的性格特点,如暴戾的性格,可能追溯至其幼年或童年时期的心理创伤或特殊经历,这属于潜意识层面。而集体无意识则更为深刻,它包含了人类祖祖辈辈遗传下来的元素,如人类共有的性格特征和思考模式等原型。这些原型并非个体所独有,而是整个人类群体共有的。在后天经历的激发下,某些原型在个体身上会表现得更为突出。人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生物钟,以及内脏的自我调节能力等,大多属于集体无意识的范畴。</p><p class="ql-block">可以这样比喻,意识如同冰山露出海面的部分,潜意识是海平面下的部分,而集体无意识则是整个海床。与之相似,佛教中的阿赖耶识学说,虽然包含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但对精神层面的探讨十分深入。尽管其中融入了大量宗教元素,但不可忽视其对心理现象的深刻洞察,为我们研究人类精神世界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p><p class="ql-block">三、元神与识神的关系及养生启示</p><p class="ql-block">从属性上讲,常将元神比作水,取其清净的特性。元神在清净的状态下,对人体的调控作用最为显著,这为养生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识神基于元神产生,元神的状态与后天教育的质量,共同影响着识神的发展。若元神充盈,后天又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识神便会较为发达。</p><p class="ql-block">然而,过度使用识神会干扰元神的清净。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知识分子往往因思考过度,导致识神对元神的干扰加剧,进而影响身体健康。当身体出现轻微不适或失调时,通过睡眠,让元神发挥自我调节作用,身体常常能恢复常态。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p><p class="ql-block">在养生实践中,随着境界的提升,元神的作用愈发重要。以整体观和形神合一理念为指导,养生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越到高级阶段,神的比重越大。进入冥想入静状态,元神便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趋近于中国哲学 “无为而无不为” 的最高境界。恬淡虚无四个字,每个字代表一种境界,由恬而淡、由淡而虚、由虚而无四个阶段,达到这一状态,便可实现人神合一。当人情绪稳定、内心平静时,身体各系统能处于和谐状态,人如果精神紧张会导致内分泌失调,进而使免疫系统等各系统免受干扰。</p><p class="ql-block">元神的特点是无思无虑、自然虚灵,识神则发于心,有思有虑。由此可见,在养生过程中,选择让元神主导,减少识神的过度干扰,对实现身心健康至关重要。相较于复杂的元神与识神理论,五行学说略显简单。同时,我们应融合现代科学、古代智慧,深入探索生命的本质,为养生保健开辟新的路径。</p><p class="ql-block">2025.4.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