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画册-百战将星(5)

军哥嘹亮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接上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蔡顺礼中将</p> <p class="ql-block">蔡顺礼(1914年1月17日—2009年7月22日)汉族,江西省吉安县人。1924年辍学拜师学裁缝,1927年春参加儿童团。1929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延福游击队队员,江西红军独立第2团2连、红4军随营学校司号员,红1军团司令部司号员,红1军团政治教导队党总支书记、军团政治部青年队排长、副连长。 新中国成立后,任公安部武装保卫局局长,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部长。1965年5月任解放军政治学院院长,后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1969年6月任昆明军区副政治委员。1978年1月起任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政治委员。1982年9月,在中共第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1983年1月至1985年9月调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按照纪委常委分工负责中南地区的纪检工作。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9年7月2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阎揆要中将</p> <p class="ql-block">阎揆要(1904年9月11日—1994年3月26日)陕西省佳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24年于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1926年夏任绥远国民军第三军骑兵团营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夏到陕西定边井岳秀部骑兵团任教官、干训队队长。1927年10月参加清涧起义。同年12月任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队参谋长。后到国民党军高桂滋部从事兵运工作,任教导营区队长等职。1932年起先后任杨虎城部警卫团副团长、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曾任中共陕西省委委员。1939年4月起任八路军总司令部科长、参谋处处长、军政处处长。1941年秋起任冀鲁豫军区参谋长,参与组织指挥反对日伪军“扫荡”作战和卫南、八公桥等战役战斗。抗日战争胜利后,到延安任中央军委第一局局长。1946年冬起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参谋长、副司令员。1947年3月任西北野战兵团参谋长。同年11月任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48年夏起先后任西北野战军参谋长、第一野战军参谋长。参与组织指挥了宜川瓦子街、西府陇东、扶郿、兰州等战役。1952年调任军委情报部部长。1954年任军委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1958年5月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60年11月起任军事科学院秘书长、副院长、顾问。1978年3月被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82年9月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6月,被授予三级八一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4年3月26日,阎揆要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曾克林少将</p> <p class="ql-block">曾克林(1913年—2007年3月12日)汉族,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东村乡齐心村人。原海军航空兵部司令员,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副司令,海军后勤部副部长,海军航空兵司令员,海军顾问。1955年我军第一次授衔时,他是唯一一位参加过海、陆、空三大军种的将军,他身上浓缩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单一兵种向强大的综合作战能力发展的历史。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7年3月12日,曾克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田维新将军</p> <p class="ql-block">田维新(1916年—2002年8月2日)山东省东阿县人,一九三七年参加鲁西北地区抗日部队,一九三九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东军区大竹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员,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2002年8月2日,田维新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曾涌泉将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曾涌泉(1902年5月15日—1996年11月2日)四川省新都县桂林乡人。原名吴大猷,曾用名集之、赤裸、梓材等。早年留学苏联,建国前长期在军队工作。曾任中央军委编译局局长兼延安俄文学校校长、石家庄警备司令等职。建国后,历任驻苏联使馆公使衔参赞(1949.10~1952)、驻波兰大使(1952.9~1955.1)、驻民主德国大使(1955.4~1957.5)、驻罗马尼亚大使(1966.3~1966.10)等职。1979年2月任外交部顾问。是第十一届中共中央纪委常委,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1996年11月2日,曾涌泉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黎原少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黎原(1917年4月-2008年12月18日) 河南省息县 人。南京中央军校11期毕业,参加过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1938年在武汉投奔共产党,后任385旅教导队长,东野10纵团长,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任140师师长,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后任广州军区副参谋长、47军军长,湖南省革委会主任,兰州军区副司令,曾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 黎原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2008年12月18日,黎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黄作珍少将</p> <p class="ql-block">黄作珍(1914年12月30日—1991年1月24日)江西省宁都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历任宁都县少先队队长、连政治指导员、政治部组织科干事、师供给部政治委员、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大队政治处主任、晋察冀军区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大队政治委员、军政干部学校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华北军政大学政治部部长、华北军区陆军军官学校政治部主任、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十九兵团政治委员、北京卫戍区政治委员、中共北京市委书记等职。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1年1月24日,黄作珍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7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刘汉少将</p> <p class="ql-block">刘汉(1916年—2008年8月12日)曾用名刘慕蕃,山东文登人。1936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政治部宣传科干事,科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军政干部学校副校长,校长,中国人民扰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胶东支校校长,山东纵队第五旅政治部宣传科科长。1943年起任胶东军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山东军区政治部宜传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政治部秘书长。1948年任东北军区政治部秘书处处长。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四十二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总政治部秘书处处长。1966年任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1975年任革命军事博物馆馆长,总政治部宣传部顾问。1955年9月,刘汉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73年被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2008年8月12日,刘汉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刘立封将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刘立封(1918年5月21日—1996年2月26日)山东省沂水县姚店子镇埠前庄人,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政委,中将军衔。1950年11月参加抗美援朝,先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八十八师副政委、兵团政治部直工部副部长、司令部管理处政委等职,参加了第二次战役。1953年7月后,历任山东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济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军委总后勤部政治部主任等职。1975年8月后,历任第二炮兵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政委。在五十余年的革命生涯中,刘立封参加了大小战斗一百余次。在战斗中他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多次立功受奖。抗美援朝期间,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和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55年,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并被授予少将军衔。1996年2月26日,刘立封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邱蔚少将</p> <p class="ql-block">邱蔚(1913年—1957年8月19日)原名邱风禄, 湖南浏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曾任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第十旅旅长等职。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任红三军团第五军一师一团排长,第六军十七团连长、营长,第四师十一团侦察参谋。1937年任红一军团一师三团副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独立团副营长,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第三大队大队长、第三团团长。1942年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第一团团长。1945年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二旅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二旅副旅长,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第十旅旅长。期间,率部转战卢龙、抚宁、昌黎等地,与国民党军作战。1948年任华北军区第8纵队司令员、第19兵团65军军长、1949年任第一野战军第65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1年任志愿军第20兵团副参谋长、军长。1954年任第20兵团第67军军长。回国后,任人民解放军第67军军长。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8月19日,邱蔚因病在青岛逝世,终年44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陈桂圃将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陈宏少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陈宏(1915年—2004年5月21日)安徽金寨人,原名陈嘉惠,1930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 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任鲁中军区副旅长、副师长。建国后,任渤海军区政委、军长。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战役系。后历任26军军长,济南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成都军区、南京军区、兰州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4年5月2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陈康中将</p> <p class="ql-block">陈康(1910年4月7日—2002年5月23日)原名陈五和,湖北省武穴市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红军排长、连指导员、营长、团长,新四军补充营营长,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团长,太岳军区第4分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13旅旅长,第2野战军13军副军长。1935年参加长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13军军长。1956年起任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省军区司令员、昆明军区代司令员,中共云南省委书记。1977年12月—1981年11月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陈康是中共第九、十届中央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2年5月23日,陈康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陈仁洪少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陈仁洪(1917年11月—1990年2月28日)江西铅山人,1917年出生,原名王继祥。当过儿童团长、区团委书记。1931年参加红军。历任班长、排长、连长、上饶铅山独立营政委、闽北军分区政治部青年干事。红军长征后,陈仁洪任闽北军分区教导大队1中队指导员,参加开辟资溪光泽贵溪游击区的斗争。抗日战争,陈仁洪在新四军历任营长、副团长,在皖南事变中,率营掩护军部突围,身负重伤。后升任副团长。解放战争,陈仁洪历任新四军7师21旅参谋长、华东野战军6纵17师副师长、16师师长、24军70师师长。1952年,陈仁洪入朝作战,历任24军70师师长、24军副军长。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陈仁洪到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毕业后历任66军副军长、24军军长、军政委、北京军区副政委、济南军区副政委。1982年到1985年,他担任济南军区第二政委、政委。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0年2月28日,陈仁洪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丁本淳少将</p> <p class="ql-block">丁本淳(1911年—1996年3月12日)原名丁志鉴,陕西澄城醍醐镇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任共青团陕西省东府工委候补委员,中共陕西第二师范学校支部书记。193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指导员。1942年起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延安炮兵学校政治部组干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炮兵第三团政治委员。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炮兵第二师副政治委员。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炮兵师政治委员。1950年任志愿军炮兵师政治委员。1951年起任炮兵干部管理部副部长,高射炮兵学校副政治委员,炮兵干部部副部长、部长。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59年起任炮兵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炮兵副政治委员、顾问。1996年3月12日,丁本淳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范忠祥少将</p> <p class="ql-block">范忠祥(1911年—1993年3月1日)1927年参加革命,任乡苏维埃土地委员兼赤卫队队长,1932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独立第5旅旅长、第一野战军7军21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于1950年任解放军炮兵第4训练基地司令员(正军职),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1955年任北京军区炮兵第一任司令员,1975年改任军区炮兵政治委员,1982年按正兵团职离休。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3年3月1日,范忠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龚兴贵少将</p> <p class="ql-block">龚兴贵(1914—2002年4月22日 )江西兴国人。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重庆炮兵学校政治委员,锦州炮兵学校政治委员,西安炮兵学校副政治委员,炮兵三二工程指挥部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五十一基地政治委员,第二炮兵技术学院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2年4月22日,龚兴贵因病在大连逝世,享年88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桂绍忠少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桂绍忠(1915年6月24日—2005年12月31日)安徽省霍邱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31军73师团卫生所看护长、卫生所所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营卫生所军医、团卫生队副队长等。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卫生部部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卫生部部长,第三野战军四兵团卫生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四兵团卫生部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兼卫生部部长等。1955年9月,授衔为解放军军医大校,1961年晋升为少将。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5年12月31日,桂绍忠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桂生芳少将</p> <p class="ql-block">桂生芳(1915年3月17日—1999年2月18日)陕西省咸阳市人。一九三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三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桂生芳历任公安部第一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公安师政治委员。回国后任中央警卫师政治委员。1959年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毕业后任第一防化兵学校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防化兵政治部主任,旅大警备区副政治委员、顾问等职。1964年被晋升为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等。1999年2月18日,桂生芳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何鸿业少将</p> <p class="ql-block">何鸿业(1923年11月4日—1998年3月6日)山西省崞县(今原平市)西庄村人。青少年时期就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1937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1938年入陕北延安抗大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冀鲁豫军区营政委、团长。1947年获翼鲁豫军区“一等功臣”称号。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军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回国后,任华北军区司令部警卫处副主任。1958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后历任北京卫戍区后勤部政委、政治部副主任和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铁道兵后勤部政委、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1955年,何鸿业被授予上校军街,并荣膺三级独立勋章、解放勋章,1993年又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1998年3月6日,何鸿业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胡立声少将</p> <p class="ql-block">胡立声(1917年2月—2010年8月9日)湖北麻城乘马九乡(现属河南新县泗店乡余畈村)人。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北京指挥部第二政委,冶金工业部政治部原主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副兵团职离休干部。胡立声先后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反“围剿”、长征和独树镇、庾家河、山城堡、东征、西征,平型关、香城固、百团大战和反扫荡,上党、晋城固、白晋线、临汾、晋中、太原、成都、解放大西南,抗美援朝等战役战斗,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贡献。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10年8月9日,胡立声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黄经耀少将</p> <p class="ql-block">黄经耀(1915年8月2日—2005年8月16日)江西省于都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宁夏军区司令员。曾任八路军一一五师连长,新四军第三师营长、副团长,东北民主联军团长、副师长,第四野战军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黑龙江省军区司令员、副司令员,陕西省军区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宁夏军区司令员。黄经耀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5年8月16日,黄经耀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黄立清少将</p> <p class="ql-block">黄立清(1914年8月—1988年3月11日)湖北省大悟县吕王镇江田村张平洼人,1929年加入苏维埃少先队,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班长、排长、指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八路军团政治委员,军分区司令员、师长兼政委、沈阳军区防空军司令员、沈阳军区空军政治委员、空军副政治委员等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我军防空军的组建和人民空军的发展壮大,为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十年动乱”中,黄立清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曾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988年3月11日,黄立清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黄罗斌将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黄罗斌(1916年—1998年6月30日)蒲城县上王乡西苇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宁夏省军区第1副司令员兼副政委、宁夏省委副书记、军区第1副司令员兼副政委、省委副书记、军区政委。1958年10月任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1978年1月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1979年6月任区委副书记,1980年6月任区委书记。1983年5月任甘肃省5届政协主席,12月任甘肃省顾委主任。中共7大代表,13届中顾委委员,14大代表。1998年6月30日,黄罗斌因病在兰州逝世,享年82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孔从洲中将</p> <p class="ql-block">孔从洲(1906年10月2日—1991年6月7日)汉族,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毛泽东亲家,陕西省西安市灞桥镇上桥梓口村人。在军旅生涯中,历任靖国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国民革命军旅长、师长、副军长,西北民主联军军长,豫西军区副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北伐战争,参与了西安事变,举行了巩县起义,参加了解放陕县、灵宝、卢氏、陕南等战斗和渡江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区炮兵司令员、军械部部长,高级炮兵学校校长,炮兵工程学院院长,炮兵副司令员等职,为建设强大的人民炮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1955年9月,孔从洲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7月,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1年6月7日,孔从洲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李夫克少将</p> <p class="ql-block">李夫克(1915年10月—1988年6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江西省莲花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担任西南军区副参谋长、代参谋长,军事科学院学术部主任、学院副秘书长,军政大学副校长,政治学院副院长和顾问等职。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6月4日,李夫克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李荆璞少将</p> <p class="ql-block">李荆璞(1908年1月19日—2000年11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黑龙江省宁安县人。1932年10月参加革命,193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前曾担任“吉林中国国民救国军”二十九旅一团二营六连连长,平南洋反日游击总队队长,吉东工农反日义务总队队长,绥宁反日同盟军第一师师长,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第一师师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第一师师长兼党委书记,八路军第一二〇师骑兵支队三团政治处主任,绥蒙军区武装委员会主任,牡丹江军区司令员兼中共牡丹江临时省委书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牡丹江市政府第一任市长,绥宁省军区司令员,合江军区副司令员兼佳木斯市卫戍司令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热河省军事部长兼党委书记,热河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第一文化学校校长兼党委书记,国防部第七研究院(现中国舰船研究院)副院长等职。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0年11月3日,李荆璞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李开湘少将</p> <p class="ql-block">李开湘(1910年—1999年3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四川省苍溪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工作,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当地组织游击队并任队长,后任营长。参加红军后,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89师政治部油印员。参加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发展和反“”三路围攻”、“六路围攻”的各次战役作战。1935年5月随部队参加长征。1937年2月任援西军政治部秘书、宣传干事。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政治部宣传科干事,先遣纵队政治部组织科代科长,第129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政治部部部长,第二野战军三兵团12军政治部主任。 参加了出击陇海铁路、淮海、渡江、进军大西南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政大学川东分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校第三兵团干部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干部部副部长,军事工学院干部部部长,军事工程学院干部部副政治委员,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第31训练基地司令员、政治委员,总后勤部顾问。1955年9月,被授予少特军街,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9年3月15日,李开湘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李仁凤将军</p> <p class="ql-block">李人凤同志,1911年生于山东临淄,早在学生时代就参加了我党领导的“反帝大同盟”及“左翼作家联盟”等革命组织,曾任我党领导下的山东第四师范“左联”学校支部书记,积极从事学运工作。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长驱直入,党号召积极组织抗日武装,他就与地下党派来的李希晨、陈梅川等同志经过精心筹划,组织了以当地青年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志愿军训团”,奔赴胶济路沿线迎击日寇。此后,人凤同志带领这支部队转战清河平原,经常英勇机智地深夜袭击反动地主武装,缴获武器,与敌伪顽展开了针锋相对的复杂的斗争,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战斗里,人凤同志领导的这支队伍逐步发展壮大,由两个中队很快扩大为九个中队、一个特务连和一个炮兵连。1938年7月人凤同志被任命为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支队十团团长。1939年人凤同志参加当地著名的刘家井战斗,不久,被任命为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支队副司令员,同司令员杨国夫同志、政治委员霍士廉等同志一起,战斗在广阔的清河平原上。全国解放后,李人凤同志先后在农林、水产、工业部门工作。李人凤同志刻苦钻研业务技术,努力当经济工作的内行。他阅读了大量的有关理论和技术书籍,进行了许多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写了大量的业务笔记,为经济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资料。李人凤同志在担任轻工业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期间,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带领工程技术人员跋山涉水,进行艰苦实地考察,还亲自动手搞设计,作规划。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成为精通业务的好干部。1973年6月8日,因受“ 文化大革命 ”迫害含冤去世,终年62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室。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李耀中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李耀(1911年12月24日-2003年4月9日)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曾任红二十八军手枪队队长,兵站医院、新四军第六支队总队、太岳军区旅政治委员,陕南军区、第十九军副政治委员,第一步兵学校政治委员,总后勤部干部部部长、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等职。先后参加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和红二十五军长征,率部转战豫皖边开辟抗日根据地,率部参加同蒲路、吕梁、晋南等战役战斗和开辟陕南解放区。他对党忠诚,作战勇敢,作风顽强,坚持原则,是一位优秀的军队政治工作领导干部。新中国成立后,任第一步兵学校政治委员,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干部部部长、政治部主任,总后勤部副政治委员、顾问。1977年12月由顾问改任总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兼纪委书记。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982年当选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3年4月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李水清少将</p> <p class="ql-block">李水清(1917年11月—2007年8月31日)江西吉水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原第二炮兵司令员,原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 193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4月重新入团),1932年6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0年参加革命工作。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是中共第九届、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任中央军委委员。1983年6月,当选为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88年4月,当选为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7年8月31日,李水清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刘汉少将</p> <p class="ql-block">刘汉(1916年9月—2008年8月12日)曾用名刘慕蕃,山东文登人。1936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政治部宣传科干事,科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军政干部学校副校长,校长,中国人民扰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胶东支校校长,山东纵队第五旅政治部宣传科科长。1943年起任胶东军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山东军区政治部宜传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政治部秘书长。1948年任东北军区政治部秘书处处长。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四十二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总政治部秘书处处长。1966年任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1975年任革命军事博物馆馆长,总政治部宣传部顾问。1955年9月,刘汉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08年8月12日,刘汉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刘立封少将</p> <p class="ql-block">刘立封(1918年5月21日—1996年2月26日)山东省沂水县姚店子镇埠前庄人,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政委,中将军衔,1938年7月入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6月起,任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组织部干事,沂中县独立营副政委,鲁中军区旅政治部股长,参加了沂蒙山区反"铁壁合围"、反"扫荡"和葛庄、临沂等战斗。抗日战争胜利后,任鲁中军区第9师政治部科长、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卫生部政委,第三野战军26军后勤部副政委、政委,参加了鲁南、孟良崮、洛阳、豫东、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1950年11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师副政委、兵团政治部直工部副部长、兵团司令部管理处政委,参加了第二次战役。1953年回国,先后任山东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济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主任,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二炮兵政委。刘立封抗美援朝期间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和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6年2月2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刘志汉将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刘志汉(1914年5月—2004年9月21日)云南省易门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党隐蔽战线上的忠诚战士,原中共中央调查部副部长,国家安全部原咨询委员,国务院原副秘书长,离休干部(部长级待遇)。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第六届、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04年9月21日,刘志汉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卢南樵少将</p> <p class="ql-block">卢南樵(1915年—2002年12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湖北省孝感县人。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后勤部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政治委员,总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第二炮兵副政治委员。为中国人民军队后勤建设和战略导弹部队的建设做出了贡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2年12月22日,卢南樵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芦光祖将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芦光祖同志是河南省商丘市人,1935年10月出生,1951年12月入伍,195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排长,副连长,副科长,后勤处处长,师后勤部部长,沈阳军区后勤部军事运输部副部长,白城守备区后勤部部长,沈阳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总后勤部基地指挥部司令员等职。2001年2月11日,芦光祖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66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罗元发中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罗元发(1910年11月15日—2010年5月10人)福建省龙岩县龙门乡龙门村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福建龙岩列宁青年队队长,红12军军部特务连政治委员,红13军第14师机枪连政治指导员,红14军直属队党总支书记,红九军团第14师42团代理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红三军团第五师15团政治委员,红三军团保卫局执行科科长,红一军团第一师一团政治委员,红一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二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独立团政治处主任,独立第一师政治部主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雁北支队政治委员兼中共雁北地委书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二旅政治委员、参加了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和开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旅旅长兼政治委员,西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六军军长,参加了保卫延安、宜川和进军新疆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北疆军区司令员兼中共北疆区党委书记,西北军区空军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空军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兼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科委顾问等,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候补中央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10年5月10日,罗元发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马冠三少将</p> <p class="ql-block">马冠三(1913年—1991年12月5日)山东省寿光市牛头四分村人。一九三八年参加鲁东抗日游击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副区队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司令部参谋,第一支队一团副团长兼参谋长,支队司令部队列科科长,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第一旅作战科科长,鲁南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八师司令部参谋主任,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部参谋处处长,纵队副参谋长,第三野战军二十二军六十四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参谋长,华东军区海军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训部部长,海军副参谋长,代理参谋长,第二海军学校副校长。一九六一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1991年12月5日,马冠三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牛化东少将</p> <p class="ql-block">牛化东(1906年3月6日—1995年11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陕西省定边县人。192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革命。建国前长期做兵运工作,历任新编第八旅四连六排排长,警备三旅二团团长,第十一旅连长、参谋,绥东骑兵游击军骑十五团团长等职。1945年10月成功策动了国民党军新十一旅起义(安边起义),任起义总指挥,后历任该旅副旅长,三边军分区副司令员,宁夏军区参谋长、党委常委,银川军分区司令员,宁夏军区副司令员,宁夏体委主任、党组书记,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二、三届政协副主席,宁夏自治区政协党组织副书记、常务副主席等职。 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荣获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5年11月2日,牛化东同志因病在银川逝世,享年89岁。 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欧阳钦将军</p> <p class="ql-block">欧阳钦(1900年8月27日—1978年5月15日)号惟亮,湖南宁乡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兼省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旅大市委书记兼市长,中共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兼省长,东北协作区主任,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二书记。1978年2月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p><p class="ql-block">欧阳钦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78年5月15日,欧阳钦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欧阳毅中将</p> <p class="ql-block">欧阳毅(1910年4月1日—2005年6月12日)湖南省宜章县人。1926年参加革命工作,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政治委员。欧阳毅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军委公安军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政治委员,炮兵党委纪委书记等职。欧阳毅是中共七大候补代表、十一大代表,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5年6月12日,欧阳毅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钱江少将</p> <p class="ql-block">钱江(1915年8月11日—1996年8月7日)原名钱昌鑫,江西省吉安县人。幼时丧母,家庭贫苦。1930年,钱江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他转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他在红军总部公务班当公务员,后调红军总部卫生所当卫生员,常给毛泽东等送药。1931年9月,他调往红军总部宣传队当宣传员,不久入总部无线电总队学习。1932年学习结束后,他先后在红3军军部、瑞金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央军委机关从事报务工作。中央红军长征中,他悉心侦察技术,积极搜集情报,为毛泽东等正确决策四渡赤水等战略行动提供了准确的情报。 抗日战争时期,钱江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第二局研究员,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第二局工作队队长,八路军总部科长,中原军区司令部第二局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任东北军区司令部第二局处长、局长,中南军区司令部第二局政治委员。钱江参加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辽沈、平津、衡宝、广西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央军委技术部办公室主任、部长助理,军委三部三局局长,总参谋部三部副部长、政治委员,是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9月,钱江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6年8月7日,钱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覃健中将</p> <p class="ql-block">覃健(1911年5月1日—1959年7月15日)原名覃秀华,曾用名谭健。广西东兰县人,壮族。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华中军区淮海分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副司令员,苏北军区副司令员,苏北兵团参谋长,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参谋长,参加了益林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参谋长,参加了第二第五次战役和上甘岭战役。1953年回国后,任华东军区第二副参谋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9年7月15日,覃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48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谭善和少将</p> <p class="ql-block">谭善和(1915年3月1日—1991年6月22日),曾用名毅峰,湖南省茶陵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团宣传员,师宣传干事,团、师特派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军械处长、县委书记、旅副政委、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纵队副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区工兵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等职。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工兵指挥所司令员兼东北军区工兵司令员。归国后,先后担任高级工程兵学校校长,军委工程兵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司令员。1973年后,历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军委工程兵司令员等职。新中国建立后,1950年1月,与孔从洲率特种兵纵队进军西南,参加解放西南的战斗。3月,特种兵纵队改编为炮兵司令部和工兵司令部,任工兵司令部司令员兼政委。奉命率工兵团入藏修康藏公路。1975年任军委工程兵司令员。1983年任乌鲁木齐军区政委。1985年增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1年6月22日,谭善和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唐凯少将</p> <p class="ql-block">唐凯(1916年10月—1999年8月26日)汉族,湖北省黄陂县(今武汉市黄陂区蔡店乡)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工农红军,1931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先后任班长、副指导员、军保卫部队长、团长兼政委、北上先遣司令部参谋、团政委等职,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和艰苦卓绝的长征。抗日战争初期,他先后任抗大副中队长、副科长、大队长、副团长兼训练处长、抗大二分校团长,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他任四野特种兵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等重大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工程兵国防工程设计院院长、党委书记,工程兵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9年8月26日,唐凯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王道邦中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王道邦(1911年11月23日—1959年11月12日)原名王朝秀。江西省永新县人。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晋察冀军区冀中纵队第13旅旅长兼政治委员,第3纵队第8旅旅长兼政治委员、纵队副政治委员、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华北军区第8纵队政治委员,第65军政治委员兼宁夏军区司令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仍任第65军政治委员。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军政治委员、军长兼政治委员。率部参加第五次战役和开城保卫战。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1953年10月回国,继续担任人民解放军第65军军长兼政治委员。1955年入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1957年任河北省军区司令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9年11月12日,王道邦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48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王宗槐中将</p> <p class="ql-block">王宗槐(1915年8月15日—1998年10月31日)原名王永开,乳名二伢子,出生于江西省万载县柏树街白茅冲一户贫农家庭。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经历了5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中,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三分区政治部主任、四分区副政委,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九兵团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青年部部长、秘书长、干部部副部长,高等军事学院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昆明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副政治委员。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8年10月31日,王宗槐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吴富善中将</p> <p class="ql-block">吴富善(1912年10月10日—2003年12月31日)江西省吉安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时期都作出过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中南军区空军副政委、政委,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广州军区空军司令员,空军副司令员(正大军区职待遇)等职。建国后,任广州警备司令部副政委、军区空军政委。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战役系。后历任军区空军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空军副司令员兼空军学院院长。是中顾委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2003年12月31日,吴富善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吴正荣少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吴荣正(1915年1月29日—1973年10月7日) 四川省通江县腊溪口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解放战争时期,曾任第四野战军四十八军一四三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师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师师长,昆明军区炮兵司令员,解放军第五十速成中学政治委员,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73年10月7日,吴荣正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58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相炜少将</p> <p class="ql-block">相炜(1917年7月7日—1993年9月2日)辽宁省营口县人。一九三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七师十九旅政治部主任、警卫团政治委员,第六纵队十七师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一二八师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长沙政治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一九六一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93年9月2日,相炜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7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肖维国将军</p> <p class="ql-block">肖维国(1914年10月2日—2003年12月12日)江西省安福县洋门乡肖坊村人。1931年5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3月正式参加工农红军。193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晋冀察四分区主要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先后任游击支队供给处副主任、主任,教导二旅供给部副部长、部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保卫延安教导旅供给部长、六军后方留守处政委。建国以后1950年至1958年任第六军后勤部政治委员、总后营房管理部检查室主任、设计处处长。1958年至1960年任第二十训练基地后勤部副部长。1960年任总后营房管理部副部长兼直属工程局局长,1964年任五三研究院副院长、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1968年任十三院筹建组长、党组书记,1970年任第十三研究院副院长。1980年经总政治部批准,离职休养,2003年12月12日,肖维国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严家安少将</p> <p class="ql-block">严家安(1917—2000年12月3日)安徽省金寨县人。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五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五军电话队排长,红三十一军地方交通总站站长,交通队排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电话队副政治指导员,师司令部作战参谋,冀南军区司令部通信科科长、侦察科科长、作战科科长,第八旅二十二团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二纵队十三旅司令部作战科科长,鄂豫陕军区第二十四支队支队长,鄂豫皖军区第一军分区参谋长。参加了百团大战,中原突围、进军大别山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委公安部队司令部军务处处长,公安部武装警察局副局长,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副参谋长、参谋长,公安部队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参谋长、副司令员。是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2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0年12月3日,严家安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阎揆要中将</p> <p class="ql-block">阎揆要(1904年9月11日—1994年3月26日)陕西省佳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48年夏起先后任西北野战军参谋长、第一野战军参谋长。参与组织指挥了宜川瓦子街、西府陇东、扶郿、兰州等战役。1952年调任军委情报部部长。1954年任军委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p><p class="ql-block">1958年5月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60年11月起任军事科学院秘书长、副院长、顾问。1978年3月被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82年9月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6月,被授予三级八一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4年3月26日,阎揆要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杨俊生少将</p> <p class="ql-block">杨俊生(1916年3月—1998年2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1916年3月生,江西瑞金市叶坪乡下吴坊村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第野战军第1纵队1旅旅长。参加了平汉战役、集宁保卫战、鲁西南战役、高山铺战斗、淮海战役等。1949年3月,任二野第16军参谋长。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8年2月15日,杨俊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何廷一少将</p> <p class="ql-block">何廷一(1915年2月—2007年11月29日)原名何廷英,又名何俊卿,福建省长汀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空军原副司令、中纪委原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空军司令部参谋处处长。1953年起任空军第二副参谋长兼空军军事检察院检察长。1975年任空军副司令员。参加了抗美援朝,为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何廷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7年11月29日,何廷一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张维翰将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张维翰(1906年—1979年10月)河北馆陶县人。毕业于北平民国大学政治系。1936年11月在聊城任山东省第六区专员兼保安司令范筑先的秘书。1937年5月邀请中共中央代表彭雪枫来聊城谈抗日救亡问题,此时由彭雪枫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自1937年9月至1938年12月,先后担任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政训处处长、政治部主任、第十支队司令员兼冠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第二纵队司令。聊城失守,一度代理山东省第六区专员。1939年1月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筑先抗日游击纵队司令员。同年9月兼任鲁西北行政委员会主任。1940年6月一二九师先遣纵队与筑先纵队合编为一二九师新八旅,任旅长。同年兼任冀南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1945年赴延安学习,期间,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筹委会委员。学习结业后返回冀南,任冀南军区第三(又称邯郸)军分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解放军军事体育学校副校长、国家体委陆上运动司司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张维翰先后任中共邯郸地委常委,邯郸军分区司令员。因他学生时代就爱好体育运动,就选派他去广州当了军体校的副校长。后军体校撤销,军委成立国防体育协会,他调任国防体协陆上运动部部长。1958年11月,国防体协并入国家体委,他从部队转业到国家体委任陆上运动司司长,直至1963年7月离职休养。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79年10月,张维翰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李德才将军</p> <p class="ql-block">李德才(1904年5月—1960年6月25日)1904年5月出生在江西萍乡宣风镇沂源村。1930年参加红军。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第十军分区75团团长等职。抗美援朝时期任志愿军68军203师副师长,回国后,任解放军师长,河北军区保定军分区司令员,保定市委委员兼市政协副主席。1955年授衔为解放军大校军衔。被授予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在战争年代,获“大渡河英雄”称号。 1960年的夏天,由于天气炎热,李德才带家人到外地避暑,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56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罗肖文将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罗肖文(1917—1960) 江西吉安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历任红军司号班长、宣传分队长、连指导员;八路军115师营教导员、营长、支队参谋长、支队长、团长;华北第6纵队团长兼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政大学大队长,67军199师副师长、师长。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67军199师师长。在抗美援朗战争中,率部参加了1951年夏、秋季防御作战,1952年春、夏季巩固阵地作战和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金城战役,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回国后,任解放军67军200师师长。1955年授衔为解放军大校。被授予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0年逝世,终年43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张世珍将军</p> <p class="ql-block">张世珍(1902年—1956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山西省闻喜县人。建国前曾担任傅作义部二十八旅上尉参谋,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五军二一八旅四三六团上尉连长、第七十三师二一〇旅四二〇团一营四连上尉连长、一连上尉连长、独立第二一八旅四二〇团一营少校营长、四二〇团中校团附、一〇一师参谋处上校主任、新编第三十二师九十五团上校团长,抗日战争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部干部训练团教育处上校处长,新编第三十二师少将副师长,第七师少将师长等职。1949年9月参加绥远起义。起义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7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兵团修建委员会第二分会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军第二副军长等职。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解放勋章。1956年12月26日,张世珍将军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54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