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画册-百战将星(2)

军哥嘹亮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接上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李克农上将</p> <p class="ql-block">李克农(1899年9月15日—1962年2月9日)汉族,安徽巢县(今巢湖市)人。党和人民军队情报、保卫工作的卓越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在隐秘战线上的杰出代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局局长、红军工作部部长;参加长征后,任中共中央联络局局长;抗战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协助周恩来、叶剑英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委员兼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外交部副部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情报部部长。1950年12月,中共中央军委总情报部成立,李克农被任命为部长。1951年,曾参加朝鲜停战谈判。1954年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代表之一,出席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会议。曾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2枚。1953年起,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62年2月9日,李克农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63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李涛上将</p> <p class="ql-block">李涛(1905年9月4日—1970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湖南省汝城县延寿瑶族乡新坡村四组人。1925年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队长、营党代表、大队政治指导员、支队政委、纵队政委、师政委、分局局长、科长、局政委、纵队司令员、政治部主任、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处长、政治教官、秘书长、局长、部长等职,参加了秋收起义、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作战、南雄水口战役、长征、东征等战斗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涛历任中央军委作战部部长兼第一局局长兼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工程学校校长,中央军委技术部部长,总参谋部第三部部长、政委等职。李涛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和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55年9月,李涛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70年12月20日,李涛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65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李志民上将</p> <p class="ql-block">李志民(1906年7月9日-1987年11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湖南省浏阳县高坪区西坑村人。在革命生涯中,历任乡农协副委员长、游击队党代表、红军中队党代表、大队政委、团政委、军团卫生部政委、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师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主任、抗大分校政治部主任、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分区政委、军区副政委、纵队政委、兵团政治部主任、兵团政委等职。先后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红一方面军长征、直罗镇战役、东征战役、西征战役、北岳区反“扫荡”、大清河北战役、平绥路战役、保南战役、正太战役、青沧战役、保北战役、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察绥战役、平津战役、太原战役、兰州战役、宁夏战役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陕西军区政委、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政委、志愿军政治部主任、志愿军副政委、志愿军政委、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政治委员、福州军区政委、军委顾问、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组织领导部队剿匪和参加修建宝(鸡)天(水)铁路及屯田垦荒、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和秋季防御战、参与组织指挥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和金城战役、参与领导志愿军部队积极支援朝鲜人民重建家园、致力于军队院校教育事业。1980年,李志民任军委顾问。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1982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55年9月,李志民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7年11月16日,李志民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刘亚楼上将</p> <p class="ql-block">刘亚楼(1910年4月8日—1965年5月7日)籍贯福建省武平县湘店乡湘洋村,中国共产党党员,毕业于抗日红军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刘亚楼在革命生涯中,先后参加了文家市战斗、第二次攻打长沙、吉安战斗、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突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进攻遵义、四渡赤水、夺取泸定桥、直罗镇战役、东征战役、苏联卫国战争、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抗美援朝等。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支队政委、团政委、师政委、师长、纵队副司令员、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东北野战军参谋长、东北军区参谋长、四野兵团司令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空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等职,为全面加强空军正规化建设起了重要作用,使空军部队成为一支训练有素、具有相当规模的重要国防力量。1960年,刘亚楼兼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和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是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1955年9月,刘亚楼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65年5月7日,刘亚楼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55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刘震上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刘震(1915年3月3日—1992年8月20日)原名刘幼安。湖北省孝感孝昌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奠基人之一。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原中央军委委员,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1950年11月调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兼志愿军空军司令。1987年在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2年8月20日,刘震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彭绍辉上将</p> <p class="ql-block">彭绍辉(1906年9月6日—1978年4月25日)湖南省湘潭县韶山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28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班长、中队长、大队长、团长、师参谋长、师长、科长、军参谋长、军团参谋长、处长、旅长、军分区司令员、大学副校长、分校校长、军区副司令员、纵队副司令员、军区司令员、纵队司令员、军长、军区参谋长、军区副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副总参谋长等职,参加了平江起义、长沙战役、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长征、百团大战、吕梁战役、汾孝战役、陇东追击战、指挥陇南和四川金堂地区的剿匪作战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一高级步兵学校校长、西北军区副司令员、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1955年9月,彭绍辉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78年4月25日,彭绍辉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秦基伟上将</p> <p class="ql-block">秦基伟(1914年11月16日—1997年2月2日) 湖北红安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17],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上将军衔,中国共产党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27年,秦基伟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随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随部西渡黄河作战,参与组织领导总供给部工作。1937年,任“秦赖支队”司令员,之后率部在正太铁路以南、同蒲铁路以东,开辟了17个县、100多万人的抗日根据地,配合主力粉碎了日军的围攻。1940年,任太行军区新编十一旅副旅长,率部参加“百团大战”,完成上级布置的作战任务。“百团大战”后,秦基伟到河北赞皇组建太行军区第一军分区,并任分区司令员。1949年,任解放军第十五军军长,率部参加渡江战役。1951年3月,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十五军军长。1952年10月,指挥上甘岭战役,歼敌2.5万余人。1955年9月,彭绍辉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1980年,秦基伟任北京军区司令员。1988年4月,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1993年3月,当选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97年2月2日,秦基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宋任穷上将</p> <p class="ql-block">宋任穷(1909年7月11日—2005年1月8日)原名宋韵琴,曾用名宋绍梧,男,湖南浏阳人。192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任穷同志任二野四兵团政委、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云南省军区政委、西南军区副政委。1980年2月,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宋任穷同志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1985年9月至1992年10月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委、副主任。曾任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5年1月8日,宋任穷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