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接上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龙云先生</p> <p class="ql-block">龙云(1884年11月19日—1962年6月27日)彝名纳吉岬岬,字志舟,原名登云,彝族,云南恩安(今云南昭通)人。中华民国时期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云南省国民政府主席。 1914年,龙云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学堂第四期步兵科。任云南都督唐继尧侍从副官。1922年被唐委为第五军军长。1927年发动政变,逼唐下台,独掌云南军政大权,至1945年,共主政云南18年之久。1949年8月13日,龙云在香港发表《我们对现阶段中国革命的认识与主张》的声明,正式宣布起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62年6月27日,因急性心肌梗死在北京去世,终年78岁。龙云主政云南期间,保持了云南相对稳定的局势,在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整顿和改革,对东南亚各国采取开放政策,收到一定成效,云南实力增强,被称为“云南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卢汉先生</p> <p class="ql-block">卢汉(1895年2月6日—1974年5月13日)原名邦汉,字永衡,云南昭通人,彝族。著名抗日爱国将领,中华民国时期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云南省国民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民国三年(1914年),卢汉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在滇军中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蒋介石任卢汉为六十军军长,率部参加台儿庄等著名战役,升任军团长,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第一方面军总司令。日军投降后,率部赴越南受降。1945年10月,龙云被蒋介石解除军政大权后,任云南省主席兼保安司令。1949年12月9日,卢汉率部起义。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历任云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二、三届常委、全国政协二、三四届常委。1974年5月1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卢汉在中华民国时期执掌云南军政大权4年多,被称为最后一任云南王,后发动昆明起义,为云南解放、西南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傅作义先生</p> <p class="ql-block">傅作義(1895年6月27日—1974年4月19日)字宜生,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孙吉镇安昌村(原荣河县)人,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将领、抗日名将,追求进步的中国国民党党员。1910年入太原陆军小学,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15年入保定军校第五期步兵科学习。1924年后,任晋军第四旅第八团团长、第四师师长。1927年参加北伐战争。次年任第三集团军第五军团总指挥兼天津警备司令。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失败后进驻绥远。1931年任晋绥军第35军军长、绥远省政府主席等职。1936年11月初,发起百灵庙战役并肃清了绥远境内的伪军,挫败日军西侵绥远的阴谋。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剿总”司令。1949年1月促成北平和平解放,使古老的文化故都北京及其全部珍贵历史建筑完好地得到保存,200万北京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免遭兵燹。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水利部、水利电力部部长,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任水利部(后来的水利电力部)部长长达22年之久,为新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74年4月19日,傅作义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王昆仑先生</p> <p class="ql-block">王昆仑(1902.8.7—1985.8.23)江苏无锡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1922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任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政治教官,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秘书长,因对蒋介石不满,参加反蒋运动。曾任国民政府立法委员,中国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933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直接领导下,长期从事民主运动和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他曾支持和帮助筹建各界抗日救国会1941年,与王炳南、屈武等在重庆发起组织中国民主革命同盟。1943年与谭平山发起组织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1948年赴美国考察。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委员,北京市副市长,民革第二至四届中央常委。1983年12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主席。1985年8月23日,王昆仑因病在北京病逝,终年83岁。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季方先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季方(1890-1987年12月17日)字正成,江苏海门人。新四军老战士,中华民国时期曾任通州师范学校教习等职。1930年,协同邓演达组建中国国民党临时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全面抗战爆发后的1938年春,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政务院交通部副部长,江苏省副省长。1951年12月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执行局委员兼中央副秘书长。1958年起,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代理主席、主席。1978年2月至1987年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87年1月,任农工民主党中央名誉主席。并被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 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第一、二、三届中央委员等。1987 年12 月17 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李德全女士</p> <p class="ql-block">李德全(1896年—1972年4月23日)蒙古族,北京通县人,冯玉祥夫人。1924年与冯玉祥结婚,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参加全国慰劳总会,与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广泛团结各界妇女,投入支援前线一致抗日的工作。1945年抗战胜利后,组织中国妇女联谊会,任主席,积极参加反内战、反独裁、争民主的运动。1946年1月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被选为军事考察团成员,并担任政治协商会议陪都各界协进会理事。1946年9月随冯玉祥赴美国考察。10月出席在美国召开的世界妇女代表大会。1948年9月,冯玉祥在由美国回国途中因轮船失火遇难,李德全强忍悲痛,回到东北解放区。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被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10月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部长。1950年8月任中国红十字总会会长。1952年6月当选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1953年2月被增选为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她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1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72年4月23日,李德全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76岁。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史良女士</p> <p class="ql-block">史良(1900年3月27日-1985年9月6日)字存初,江苏常州人,中国当代法学家、政治家、女权运动先驱。在民国时期,她是大上海著名律师,民族救亡运动、争取民主运动的积极投身者,曾因参加并领导抗日救亡运动而被捕入狱,是中国的“七君子”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史良历任司法部部长和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委员,还被选为全国妇联执行委员、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会委员、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50年史良在民盟四中全会上被选为常委,1953年开始担任民盟中央副主席。 1985年9月6日,史良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没有留下任何遗产。 解放后,她将自己在1948年承办一件大遗产案获得的上海十余幢房屋报酬全部献给国家,另一栋三层楼的60余间房屋拨给民盟上海市委作办公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