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老爸游贵州(三)

Dr. Chen

<p class="ql-block">遵义是我一直想去看看的一个地方,因为那里是我党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式的转折点。</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为遵义会议会址题字。</p> <p class="ql-block"><b> 七律 长征</b></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五年十月)</p><p class="ql-block"> 红军不怕远征难,</p><p class="ql-block"> 万水千山只等闲。</p><p class="ql-block"> 五岭逶迤腾细浪,</p><p class="ql-block"> 乌蒙磅礴走泥丸。</p><p class="ql-block"> 金沙水拍云崖暖,</p><p class="ql-block"> 大渡桥横铁索寒。</p><p class="ql-block"> 更喜岷山千里雪,</p><p class="ql-block"> 三军过后尽开颜。</p> <p class="ql-block">再次看到毛主席那气势磅礴的手书《七律 长征》,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历史,对比今昔,更加感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胸怀和坚定信念。真是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p> <p class="ql-block">在课本上,电影、电视上看到无数次的遵义会议会址。今天终于见其真容,了结了我的一个心愿。</p> <p class="ql-block">1931年下半年,中央苏区在赣南、闵西地区已连成一片,形成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维埃政权。</p> <p class="ql-block">蒋介石调动各路军阀对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进行了五次大围剿。</p> <p class="ql-block">在日军入侵我中华的关键时刻,蒋介石下达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手令。</p> <p class="ql-block">从1930年11月到1934年10月,从第一次的10万兵力到第五次的100万,蒋介石对中央苏区连续进行了五次大围剿。前四次因为运用战术正确,取得了胜利。</p> <p class="ql-block">在反第二次大围剿胜利后,毛泽东写下了《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围剿》。</p> <p class="ql-block"><b>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b></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一年夏)</p><p class="ql-block"> 白云山头云欲立,</p><p class="ql-block"> 白云山下呼声急,</p><p class="ql-block"> 枯木朽株齐努力。</p><p class="ql-block"> 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p><p class="ql-block"> 七百里驱十五日,</p><p class="ql-block"> 赣水苍茫闽山碧,</p><p class="ql-block"> 横扫千军如卷席。</p><p class="ql-block"> 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起草的红军反第三次大围剿的作战命令。</p> <p class="ql-block">但第五次反围剿在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影响下,采取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阵地战,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p><p class="ql-block">这次失败迫使红军战略大转移,开启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p> <p class="ql-block">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红军长征途中于贵州遵义召开。</p> <p class="ql-block">遵义会议核心内容:</p><p class="ql-block">1、纠正军事错误 会议批判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御敌于国门之外”等错误战略,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p><p class="ql-block">2、确立领导地位 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确立其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为后续军事指挥的灵活化奠定基础。</p><p class="ql-block">3、独立自主的转折 首次在没有共产国际干预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自身问题,标志着党的成熟。</p><p class="ql-block">遵义会议是生死攸关的转折:会议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为长征胜利和中国革命发展提供了保障。</p> <p class="ql-block">通信兵在红军反围剿及长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于1934年至1935年长征途中创造了《十六字令三首》,以“山”为核心意象,用精炼语言抒写红军跨越险阻的壮志豪情。</p><p class="ql-block">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p><p class="ql-block">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p><p class="ql-block">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p><p class="ql-block">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p><p class="ql-block">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p><p class="ql-block">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红一方面军长征中的女红军。</p> <p class="ql-block">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时红军与敌军战斗序列。</p> <p class="ql-block">1989年中央军委确定的军事家。</p> <p class="ql-block">1955年授予上将31位。</p> <p class="ql-block">1955年授予中将98位。</p> <p class="ql-block">1955年授予少将392位。</p> <p class="ql-block">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遵义会议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到了遵义,一定要去离遵义市不远的茅台镇。这里除了是以茅台酒为代表的酱香白酒生产基地,鼎盛时期赤水河畔有1000多家酒企业,整顿后依然有400-600余家。在这里满街都是卖酒的商铺,想找个饭馆都不容易。</p> <p class="ql-block">茅台镇也是红军四渡赤水的第三次渡赤水河的渡口。红军四渡赤水纪念馆就坐落在赤水渡口旁。</p> <p class="ql-block">在取得二渡赤水作战胜利后,中央红军在1935年3月中旬在茅台渡口三渡赤水河,成功将国民党部队引向赤水河以西地区。在3月21-22日,红军四渡赤水河。毛主席指挥红军四渡赤水,运筹帷幄,堪称世界军事史上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四十年代的茅台酒酒瓶长得是这个样子。与现在的白色酒瓶比较,似乎更有年代感。</p> <p class="ql-block">到访遵义,感触颇深,更感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