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图: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编辑:下里巴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清明,春季之第五个节气,亦是节气与节日完美融合的唯一存在,它深深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情感与深邃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清明作为节气,有明确的天文标识,太阳黄经达15°时到来,通常在4月4日至6日。此时,大地回暖,万物复苏,一片生机勃勃之景。杜牧笔下的细雨、晏殊诗中的新燕梨花,共同勾勒出一幅清明时节的诗意画卷,为这节气增添了几分清新与雅致。</p> <p class="ql-block">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内涵,是二十四节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文化与人文精神。它从节气到节日的转变,蕴含了古人对自然、生命和家族传承的敬畏与礼赞。让我们一起探索清明背后的故事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 清明,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脉络里,祭祀是其不可或缺的核心内涵,承载着慎终追远的厚重情感与家族传承的使命 。</p><p class="ql-block">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祭,所以追养继孝也。” 自古以来,祭祀便是人们表达对祖先感恩与思念的重要方式,它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将家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紧密相连。</p> <p class="ql-block"> 清明祭祀的习俗源远流长,可追溯至上古时期,那时人们就有在特定时节祭祀祖先的传统,以祈求祖先庇佑,福泽后世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习俗不断发展演变,融入了寒食节、上巳节的相关元素,在唐宋时期逐渐定型,成为我们如今所熟知的清明祭祀。</p> <p class="ql-block"> 清明节是一幅多彩的民俗画卷,融合了肃穆的祭祀和充满生机的春日活动,展现了生活的美好与希望。</p> <p class="ql-block"> 春日里,人们踏青出游,享受大自然的美景。郊外小径上,嫩绿的青草和五彩的野花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山峦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人们或家庭出游,或与朋友同行,享受春日的欢声笑语。</p><p class="ql-block"> 荡秋千是清明的传统习俗,人们在秋千上欢笑,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寓意着新的一年步步高升。</p> <p class="ql-block">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的特色活动,孩子们和大人们一起享受放风筝的乐趣,古人认为这可以除病消灾,带来好运。</p><p class="ql-block"> 清明节融合了祭祀的肃穆和春日习俗的欢快,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旋律,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 在这清和景明之际,细雨如丝,润物无声, 愿您一同感受这份深厚的文化底蕴,携手传承这份千年的情感纽带,共绘美好未来的画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