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夫沙万位列世界著名蓝白小镇前四之一,另三个是突尼斯的西迪布撒以德、希腊的圣托里尼、印度的焦特布尔,在介绍西迪布撒以德一篇时已提过。 除了印度的焦特布尔,其余三座小镇都在地中海区域,且都去过,个人评判一下,圣托里尼居首,舍夫沙万其次,西迪布撒以德位末,无论是规模还是景观。 严格来说,圣托里尼与舍夫沙万不分伯仲,各有千秋,因为舍夫沙万有自己不可替代的特色。 圣托里尼灿烂、亮丽,而舍夫沙万深邃、静谧,蓝白之中,舍夫沙万更突出的是蓝,也有将其称为蓝色小镇或蓝色之城,从历史的角度,舍夫沙万确实是一座小城。 <p class="ql-block">舍夫沙万位于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南面,摩洛哥西北部,里夫山宽阔的山谷之中,小镇的街道和建筑被涂成了深深浅浅的各种蓝色调,被誉为地中海的蓝珍珠。</p> 舍夫沙万在卡阿拉山麓沿坡而建,其山峰像山羊角,西班牙语舍夫沙万语音,有角的意思;也有说,在柏柏尔语里,舍夫沙万就是山羊角;而在阿拉伯语中,则是瞭望群峰之巅之意。这些语言的人群,都与其历史有关。 舍夫沙万建城于1471年,当时,葡萄牙正在对摩洛哥北部地区的各地发动攻击,起初建的时候是一座堡垒,逐渐才形成了一座城,一道依山而建的城墙包围着小城,至今仍留下部分城墙。 这个地方,最早居住的是柏柏尔人,非洲北部说闪含语系柏柏尔语的古老民族,语系的命名来源于《圣经》里记载的挪亚的两个儿子闪和含。 15世纪末,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许多犹太人和摩尔人被驱逐出西班牙渡海至北非,舍尔沙万是其中一个难民定居点。 而摩尔人在英语文献中是指摩洛哥人,亦指中世纪时期生活在西班牙葡萄牙等地,创造了安达卢西亚(地区)阿拉伯文化,随后在北非作为难民定居下来的西班牙穆斯林居民或阿拉伯人。 <p class="ql-block">1930年代,二战开始前后,欧洲的犹太人为避难,纷纷逃离,舍夫沙万也是他们的栖身地之一,虽然以色列建国后,许多犹太人移居回国,但在现约4.2万的舍夫沙万常住居民中,除了穆斯林阿拉伯人之外,属欧洲犹太人的后裔为多。</p> 一种说法,蓝色源于二战中来此定居的犹太人,是犹太民族所钟爱的颜色,他们认为蓝色代表犹太信仰中的“天空”和“神性”,是距天堂最近的颜色。 把建筑环境涂成了蓝色,寓意在上帝的保佑之中。虽然当地最高海拔仅564米,但有天空之城的形容,不在高,在于色,蓝色为天空之色。 应该说,早在15世纪小镇建成之初,当地的一些建筑物就已经被涂成了蓝色,因为这既是地中海经典色彩,也是阿拉伯人偏爱的颜色,且当时也有犹太人的移民,只是了20世纪40年代,到来的犹太人添加了更多的蓝色 <p class="ql-block">下图所示,舍夫沙万的行政区域很大,但其居住区域在中部靠右部分,深色的是卡阿拉山,建筑在山麓的西侧与西南侧沿坡展开,而老城是在西南侧。</p> <p class="ql-block">地图拉近放大,老城区域,图环位置是山脚下,我们的下车点,老城区在西测。下图标注了相关游览座标点。</p> 山脚下的建筑可能较新,整体环境也突出一个蓝。 街角的一幅壁画,是舍夫沙万的标志。 西门,老城的主入口,边上的铭牌写道:这是沿城墙而建的历史城门之一,建于1471年~1511年,穆莱·阿里·本·拉希德统治期间期间。 南门,也是建于1471年~1511年间,城墙已荡然无存。<div>后图是去到南门的阶梯。</div> 西门与南门的外侧,是一条绕城道路,哈桑二世大街,在南门侧的大街是沿坡向上,到达古堡垒的南侧。 <p class="ql-block">我们是从西门进去的,穿过西门甬道,就是老城区的街巷,两侧都是商店商铺,因为,这是主通道。</p> 到达老城中心,古堡垒的北侧,<b>乌塔尔·哈曼广场</b>,老城区为数不多的地标之一。 乌塔尔·哈曼广场南面,古堡垒的入口。 当地的艺人在广场上表演。 古堡垒的西边,是<b>大清真寺</b>,也算是地标吧。 古堡垒和大清真寺我们都没有入内游览,时间很匆忙,似乎也没有开放,更吸引人的,是城区本身。 乌塔尔·哈曼广场的北边,主要是商铺,特别是饭店,那天,我们到达后已是中午,直接在这里用餐了。 餐后,先到旅馆落定,这是四星级的帕拉多尔酒店,乌塔尔·哈曼广场东边不远,正门面北。 酒店的大堂区域。 大堂外边,南面,因为在坡中,视野开阔,而我们的住房,就在四楼东侧边带拱廊的阳台位置。 外出转悠时,在下面位置看到的酒店,后栋折角处就是住所的房间。 带拱廊的阳台,这是一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当然,坡下的建筑都已经在老城外面了。 一室一厅,厅外就是阳台。 西边的风景与夜景。 东边,远处半坡上的白色建筑是布扎费尔清真寺,清真寺没特色,但那里有个观景台,是观看老城全景的好地方,包括一路上去回身观望,所以,是必到的打卡地方。 周围山谷连绵起伏,小镇就如一颗蓝宝石一样镶嵌在这里,光彩夺目 老城区,可以看到背后的城墙。<div><br></div> 城区东侧的半坡中,穿过门洞向下,走到山脚下,而后去向观景台,这个门洞,可能就是东门。 老城东边,山脚下区域。 在外围地处的视角。 这是一座精致美丽的山城,清爽的空气,清新的蓝色,安静的小巷,大多数民宅门口、阶梯和墙壁都被涂绘成蓝色,独特的视觉风格,童话般梦幻。 豪塔广场,位于乌塔尔·哈曼广场西北上端,也是极少的标注地点名称之一,游玩老城,很少打卡点,就是在小街小巷中游走。 游走在这里,仿佛漫步在天空中,想象着天堂的模样。<br>而那些长长的台阶,似乎通往天堂的阶梯。 国家地理杂志曾这样描述:“摩洛哥小镇舍夫沙万的街道弯曲而梦幻,仿佛笼罩在一片蓝色的迷雾之中。” 可以说是天空蓝,但不是单调的一种蓝,是各种蓝色交织在一起,天蓝、蔚蓝、普鲁士蓝、海湖蓝、酞菁蓝、宝石蓝,或许,名称并不准确,但深深浅浅,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蓝色家族世界。 其蓝色是自由奔放的,不呆板,暗藏灵动,不沉寂,充满生机。其涂抹色块毫无章法却和谐统一。 蓝的浓郁,蓝的深沉,如同蓝色钻石的世界,蓝精灵的王国。 这些蓝色颜料是当地人用贝类制成的天然颜料,称为Tekhelel。 每年雨季之后,雨水的冲刷下蓝色涂料会淡去,一些当地居民会把外墙再涂一次,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将颜料添加水,于是每家每户涂的深浅不一样,构成了不同层次的蓝色。 <p class="ql-block">当然,蓝色之外,也有其他颜色将其衬托,和谐,丰富。</p> 特别是土黄色块与蓝色的互映,极有风味。 一家商铺中,这些应该就是粉刷的颜料,很鲜艳。 小巷中间或出现的的小店小铺,也是一种点缀和风景。 而随手撩拍到的当地人,当地的生态,更是一道风景。 似乎生活的很悠闲。 团友们,捕捉风景的人。 舍夫沙万被国际网站“Espresso”评选为世界十大最美城市之一,被英国权威旅游杂志《Wanderlust(流浪者)》选入全球十二座最美城市。<br> 舍夫沙万静谧、迷人,深沉、神秘,就如树下的当地老者。